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求“原来有多少”是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是简单的应用题学习的起始,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之前学生学习过求剩余的实际问题,这与用加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好互逆,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的求和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知识重要性的体现。
难点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利用加法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如何“去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最后确定解题方法”这一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题意,读不懂问题所描述的数量关系,更不知道如何根据数量关系和运算意义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突破策略
【出示问题】采茶姑娘们在茶场采茶(如图1,见下页),已经采摘了31亩,还有7亩没有采摘,茶场一共有多少亩茶树?
图1
1.引导交流,及时启发,明确问题的意思。
怎样求出茶场一共有多少亩茶树?
引导交流:先让学生读题并欣赏情境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问题中都说了些什么,能从问题中知道什么。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交流,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语言的表达对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这项活动,把交流作为学生认识问题的开始。
启发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已经采摘”与“没有采摘”和“一共有多少亩”之间的关系,并点拨学生认识到:茶场的茶树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采摘的31 亩,一部分是没有采摘的7 亩。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用加法来算,这就能求出茶场一共有多少亩茶树。此时,学生很轻松地列出算式:31+7=38(亩)。最后,教师要强调在得数后面写单位“亩”,并用括号括起来。
2.用概括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概括法就是把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用关键词语表示出来,然后进行认真比对研究,找出问题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使用普遍,简单易操作。上面的问题可概括如下:(www.xing528.com)
情境事件:姑娘在茶场采茶。
已知条件:已采31 亩,未采7 亩。
所求问题:共有多少亩。
比对研究,明确意思,找出数量关系,得到结果。
3.用列表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列表法就是把问题所描述的内容记录在表格里,再据此分析,找到各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列表时,分类整理排列,条理清楚,直观明了。(如下面表格)
通过表格很容易看出:总亩数=已采亩数+未采亩数。
4.用图示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示法是将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简单明了的用示意图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图列出解决问题的式子。关于示意图,学生可以用简单画来完成,也可以直接在情境图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明了。(如图2 所示)
图2
通过在情境图中画一条线,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这个茶场的总亩数是由已采区域和未采区域两部分组成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问题的解法。
突破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这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需要。教学中,要多创设学生熟悉、喜爱的问题情境,让他们经历将这些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具体过程。组织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让他们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