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掌握重点,增加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掌握重点,增加效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课是学生首次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种语言来表示数的相对大小,并体会这种比较大小的过程与方法。突破策略1.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桃、梨、苹果相比,苹果最多,桃最少;苹果比桃多得多,桃比苹果少得多;苹果比梨多一些,梨比苹果少一些。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掌握重点,增加效果

重/难点

重点:体会数的相对大小比较,用语言来表述数的相对大小。

难点: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用语言来表述数的相对大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了可用符号“>、<和=”表示外,还可以用语言来表述。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中的文字语言,它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同等重要。本节课是学生首次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种语言来表示数的相对大小,并体会这种比较大小的过程与方法。掌握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分析:对直观数字的大小比较学生容易理解,而对于用语言来表述数的大小比较则不容易理解。学生对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非常陌生。用语言描述来比较数的大小对学生的数感要求很高,这就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难点所在。

突破策略

1.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活动:教师拿出一盒玻璃球(足够多)和三个杯子,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教师从盒子里拿出几个玻璃球放入一个杯子里,由一位学生拿出比教师拿的多一些的玻璃球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让另一位学生拿出比教师拿的多得多的玻璃球,放入第三个杯子里。

教师请学生观察,将这两位学生拿的玻璃球的个数和教师拿的玻璃球的个数比一比,并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多少是比出来的,多的程度不同,表达的语言也不同,一位学生比教师拿的多一些,一位学生比教师拿的多得多。

2.充分利用情境,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表达比较的结果,并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小猴、小松鼠、小狗分别摘了10 个桃、34 个梨、38 个苹果。

让学生说一说小猴、小松鼠、小狗采摘的果子哪种多?哪种少?

学生可能会说,苹果最多,桃最少;苹果比桃多,也比梨多;梨比苹果少,但比桃多;苹果比梨多的不太多,而比桃就多多了;等等。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桃、梨、苹果相比,苹果最多,桃最少;苹果比桃多得多,桃比苹果少得多;苹果比梨多一些,梨比苹果少一些。

帮助学生体会和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不仅能够对客观事物进行定量刻画,还能够进行定性描述。(www.xing528.com)

3.猜数游戏,感受“多得多”等词组的实际意义。

教师可以找一位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和自己进行猜数游戏示范。如在19,27,89,96 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小山羊的只数,猜一猜哪个是?

学生:是19 吗?

教师:比19 多得多。

学生:比19 多得多的数有89 和96,是89 吗?

教师:不是。

学生:是96。

教师:恭喜你,猜对了!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猜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下来两人一组,一人描述,另一人来猜。快乐的数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渗透了比较的数学思想。

4.直观感受“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乐乐妈妈今年36 岁,奇奇妈妈的年龄和乐乐妈妈的年龄差不多。奇奇妈妈今年可能多少岁?从38 岁、52 岁、27 岁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理的年龄。

在本节课中,这项内容可以不当做知识点来教,但也不能不提。要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既体会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又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突破反思

数的相对大小比较和前面学习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比较数的大小都是发展学生数感的基础。数感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不仅和学生已有的数学概念相联系,也和怎样形成这些概念相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为学生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没有实物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用数字进行抽象比较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学生要通过想象中的物体来比较,教师对此要进行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