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
重点:数100 以内的数,感知100 的意义。
难点:几十九添上1 是多少。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数数是认识数的基础,是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石。学会用不同的数法去数100 以内的数,建立“一个一个地数”和“群数”的数数观念非常重要,对学生以后学习数学,特别是为培养数感打下坚实的根基。
难点分析:在数100 以内的数时,当数到几十九时,就会面临一个转折。和前面的数数方式不一样,面临着“满十进1”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跟不上,于是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当帮他们在体验上突破“几十九添上1 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加深他们对“满十进1”的理解。
突破策略
一、进行多样化的数数活动,培养发散思维,感受数数的乐趣
数数是认识数的基础。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来源于数(shǔ)。”因此,本节课特别重视学生的数数活动。课前请学生自己准备小棒、花生米(数量都在100 以上)等实物。
1.数出数量是100 的实物,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引导学生独立数数。第一次让学生数100 以内的数时,学生一般都会一个一个地数,很少有学生会想到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而且初学时,让学生经历数的过程是必要的。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初步了解100 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达到会数100 以内的数的目的。
2.同桌交换物品,再数一次。
学生在数100 以内的数时注意力稍不集中就会出错。因此,请同座位的同学交换物品后,再数一次。一方面通过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做完后检查的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数100 以内的数加以巩固。
3.换一种方法数一数。
在学生独立数数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如五个五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其意图是让学生经历按群数数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100,发展学生的数感。(www.xing528.com)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不再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还可以怎么数?让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会说到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教师再让学生任选一种方式数一数,要求学生按数的单位的个数(五个、十个……)边数边分堆放好,便于检查。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再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九十五、一百;十、二十、三十、四十……一百这样数一遍。
4.巩固与发展——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正确且最多的小组获胜。
5.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一方面,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认识数是为了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利用它进行交流。
让学生数教室里桌子和椅子的数量,读门牌上的号码,读电视频道的编号,读球类比赛时的记分,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如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我们学校有24 个班级,我这次考试得了99 分等。
二、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自己感受“几十九”加一是多少
学生数数的难点往往在数到“几十九”时,不知下一个数是几。针对这个问题请学生说一说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是怎么想的?帮助学生理清数的顺序。
自己感受39 添1 就是把要添的1根小棒和9根合起来是一个十,这一个十和3 个十合起来是4 个十,4 个十就是40。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39 添1 是40 的道理。之后再让学生说出59 添1、69 添1……的推想过程,这样的教学再次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利用线图,再次组织学生认识100
线图实际上是数轴的雏形,利用线图既可以带领学生体会数的顺序,又为后面比较数的大小打下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线图进行计算:“顺着数”相当于加法,“倒着数”相当于减法。因此,线图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在自然数序列中,100 是99 后面的一个数,同时百也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作为一个自然数,需要明确它在整个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作为一个计数单位,需要明确它与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不能因为有些学生已经能够数到100 而忽视这部分内容的丰富内涵,或轻视100 这个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突破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设计丰富多彩的数数活动,以达到学生会数100以内的数的目的。在数数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数的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提高。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通过数数,学生可以了解自然数能表示“几个”和“第几个”,感受自然数所表示的两种意义(基数和序数),体会自然数列的变化规律。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群数”的观念,为后面学习更高级的计数单位埋下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