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0加几和减法计算方法分析与教学突破策略

10加几和减法计算方法分析与教学突破策略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难点重点:掌握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11 ~20各数的认识,使学生主动应用数的组成进行加、减法计算,沟通了加、减法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感知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难点分析:学习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作支撑。

10加几和减法计算方法分析与教学突破策略

重/难点

重点:掌握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11 ~20各数的认识,使学生主动应用数的组成进行加、减法计算,沟通了加、减法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感知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难点分析:学习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可以为学生后面学习凑十法计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作支撑。难点体现在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运算的意义,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需要用加法、什么时候必须用减法,还要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突破策略

一、借用场景图,探索10 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场景图(如图1,见下页)。“盘子里有10 个苹果,盘子外有6 个苹果”,要求学生根据这一场景列出4 道算式,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列出算式:10+6,6+10,16-6,16-10。

图1

2.让学生自己探索这4道题的计算方法。提问: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www.xing528.com)

3.全班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方法一,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计数器可以很好地体现数位的概念,如10+6,就是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一个珠子表示10,再在个位上拨6 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0+6 的结果。再如16-6,先在计数器上拨出表示16 的数,再从个位里减掉6 个珠子。方法二,用小棒摆出结果。如10+6,先摆出1 捆(10 根)小棒,表示1 个十,再摆出6 根小棒,表示6 个一,合起来就是结果。一方面,渗透了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了在两位数的计算中,无论加上几或减去几,都是从个位上加几或减几。方法三,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数出10,再数出几,就是十几”的数数经验,这里引导学生抽象出“10 加几就是十几”“十几减几就是10”“十几减10 就是几”的规律。

三种方法的抽象程度不同,但都渗透了一个道理,即在相同数位上做加法。同时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算法,尊重算法的多样化。

二、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1.师生一起开展搭积木活动。课件动态出示:先放10 块积木,又放3 块。问一共用了多少块积木?你能列式解决吗?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所搭积木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算式“10+3=”,进而探索算法。引导学生用计数器、摆积木块、算式计算等方法,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学生在开展操作活动时,往往把操作活动与算式的书写分离开来,这样就不利于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每一次的操作活动用算式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的要求要十分明确、具体,如先摆10 块积木,再增加4 块,现在一共有多少块?就是“10+4=?”。这里的10 是先摆的,4 表示后摆的,这里的问号就表示摆好以后一共有几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出这样的要求,学生就会自然地将动作、思维与数学表达建立有机联系。

3.结合搭积木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并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减法的教学方法和上面加法的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比如,计算“14-4=?”时,重点强调学生理解减4 就是从总数里拿走4 块积木,就是在个位上减4,即在相同数位上做减法。

4.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较好素材,教师要注重对这方面价值的挖掘,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突破反思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从通过问题情境、操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时经常用到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桥梁,它们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计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更不必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法则进行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