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
重点:理解数位的概念和位值的意义。
难点:正确写数、建立数序及比较大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理解11 ~20 各数的组成,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同时理解位值的意义是学生学习20 以内加减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价值和“凑十思想”的形成。在理解数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位值,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的含义。
难点分析:在数数和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写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正解理解了数位的概念和位值的意义,他们才能正确地写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序的理解和数的大小的比较对于他们来说
同样具有一定的难度。
突破策略
一、引领学生认识个位和十位,并进行写数的数学
借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学生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数的教学。
1.开展“捆一捆,认一认”活动,学习数的组成。(www.xing528.com)
在学生数数和认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10 根小棒捆成1 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个过程。体会到1 捆代表1 个十,1 根代表1 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接着可以提出问题: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1 吗?学生拨完以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讨论:这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数位。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数器,可以向学生介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在个位上拨1 个珠子代表一,在十位上拨1 个珠子代表十,让他们认识位值的意义。为了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数的写法,还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计数器模型,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写出11。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学习20 以内其他的数的组成和写法。
2.开展“我说你摆,我说你拨”活动,直观体会数位和位值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意义,先让他们在组内开展“我说你摆”的活动。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小棒摆出17 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会结合自己摆的情况进行交流:先摆出1 捆(10 根),再数出7 根,就是17。接着让学生继续摆出18,19,20 等数。
在用小棒摆数的基础上,开展“拨一拨”的活动。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你能把19 拨在计数器上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并写出算式“10+9=19”。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1 捆代表1 个十,在十位上拨1 个珠子,对应着在十位下面写1;个位上拨9 个珠子,对应着在个位下面写9。用同样的方法,摆、拨、写出17,18,20 等数。在这个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说一说“20 这个数你是怎么拨的?为什么个位上要写0”,帮助学生理解2 个十就是20。
二、借用尺子或数线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序,比较大小
1.尺子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序,比较大小的重要模型。先引导学生读一读尺子上的数,顺着读,倒着读,再说一说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流,学生能够发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初步体会数的顺序和大小,为后续学习加减法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2.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先让学生说一说“14和16谁大,谁小”,并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学生可能结合14根小棒和16 根小棒,直观比出大小:都有1 捆小棒,6 根比4 根多,所以16 大于14。也可能会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一个拨出14,另一个拨出16,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时,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只比较个位上的数即可。还可能会有学生根据数数的时候,先数14,再数16,或16 排在14 的后面得出16 比14大的结果。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比较,都要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说明理由,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20 以内的数。
突破反思
数的组成和写数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数的组成、数序,感受数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学生初步了解了进制,认识了个位和十位。教师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地了解11 ~20 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把对数感的培养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