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指出:“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21世纪是一个充满生机但竞争激烈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最快地获得信息和利用信息,谁最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谁就能赢得胜利,获得成功,否则便会被历史所淘汰。由此可见,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育都应以此作为一个原则或基本点。也许大家都知道,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殊不知这一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可塑性决定的,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欣赏音乐还是表现音乐,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素养、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对作品进行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包含联想、想象,包含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这些都是创造之母、创新之源。可以这么说,创造性思维是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如果离开了它,将失去艺术的魅力和灵魂。令人遗憾的是,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和潜在功能。他们把音乐教育变成了一种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的过程,不但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而且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有别于专业的音乐创作教学,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音乐写作的手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创新思维。它主要包括探索音响、即兴编创活动以及命题创作等。但从广义而言,它应包含在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教学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音乐创作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善于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音乐,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体现个性,让他们在游戏之中,在愉悦之中,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
众所周知,音乐是三度创造的艺术。第一度的创造由作曲家完成;第二度的创造由表演者完成;第三度的创造由评估者完成。因此,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三度创作。这意味着欣赏音乐的过程不是被动体验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受,也不是被动接受某人对作品的解释,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行为。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思维习惯来理解作品。例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先用节奏和舞蹈来表达意思,再创作音乐,也可以创作和欣赏与作品相似的旋律片段或节奏。
(二)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表达音乐(www.xing528.com)
在唱歌和演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在进行第二次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习惯来理解与体验作品,创造性地再现原作,在理解原作的艺术美感的同时表达原作的音乐意境,例如,在唱歌时使用打击乐器即兴伴奏。
(三)激发学生对表演和创造力的渴望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往往建立在强烈的表达欲和创造欲之上。因此,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这种创作意愿。例如,通过节奏游戏让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动作的节奏特征;让学生自己创作节奏来朗读童谣;让学生使用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来创造情境并即兴创作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