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的各种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反映,都可以从这个人的人格上得到某种归因。”屈从症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表现出过分“亲近”人的特点,即对亲近的过分渴望,对归属的过分需要。他们总是强调与别人趣味相投、气质相近,而无视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他们希望别人喜欢他、需要他、想他、爱他;他们感到别人接受他、欢迎他、赞赏他、佩服他、了解他、离不开他,尤其是某一个人需要他;他们需要有人帮助他、保护他、关心他、指导他;他们普遍地对安全感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几乎做每件事都要满足他这一要求。
第二,表现为回避别人的不满、争吵和竞争。他们总是使自己从属于别人,站在次要的位置上,把显赫地位让给别人;总是息事宁人、委曲求全、毫无怨言,甚至倾向于主动地承担罪责。他们不管自己是否真正有过失,都处处谴责自己,从不问罪他人。甚至面对毫无根据的批评或可以预料的非难时,也是自我检讨,首肯致歉。
第三,表现为过分明显的压抑感。他们平时很忌讳任何攻击性行为,总是委曲求全,于是产生了深深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表现为:不敢坚持正确的意见,不敢批评别人的错误,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他们常常感到自己软弱无助,有一种自我渺小可怜的感觉。(www.xing528.com)
第四,表现为以别人对他的看法评价自己。他们的自我评价是随着别人的褒贬不同而变化着,随着别人的喜恶变化而上下波动。这样,别人的任何拒绝和指责哪怕是轻微的不满都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倘真如此,他们会失魂落魄地以最大努力来挽回他人的看法,就犹如一边脸挨了耳光,又把另一边脸凑上去,以此换取“好感”。
具有这种屈从型人格的人是不幸的。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的束缚。关于这种人格的形成,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屈从型人格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又受到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形成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人格要到成年时期即走向社会以后才能定型。由于后天的不良影响,使人们有可能在人的早期——儿童期发现其人格特征。所以,及时发现儿童身上的人格缺陷,并及早创造良好的环境,发展其人格中健康的部分,科学地抑制病态的方面,也会使他们获得一种健康的人格。否则,一旦到了成年,改变起来就较为困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