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自我意识取向上三种需要矫正的情况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是个体对主体及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环节。这里,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集中代表了自我认识的发展水平。
在普通中学中,下列表现具有代表性:一些学生尽管思想境界较低,显得自私、高傲等,但他的自我感觉却特别好,自我分析很不错,因而自我评价也很高;一些缺乏良好公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同学大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区区小事,大可不必小题大作。这种按错误标准或层次要求作为自我评价的取向无疑是主观、片面、失实的。
1.自我体验失衡
自我体验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那些思想层次较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表面上似乎处在和谐统一的情感体验氛围中,其实又常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整体需要与自我需要的相异性困惑,只不过是强烈的自我需要所表现出来的自尊心掩盖了情感体验上的失衡而已。自我情感体验表层上的和谐统一是学生思想、行为矫治过程中的重要心理障碍,而自我情感体验内在的不平衡则是情理育人的契机。
2.自我调节失控
自我调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的自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它集中体现了自我意识在塑造自我和处理主客体关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它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动员、自我控制等。其中自我控制是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有这种情况:学生明知自己错了,或者基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就是波动反复、驾驭不了自我,症结在于自制力的薄弱。因此,自我控制在学生错误思想、错误行为的矫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自我意识取向的形成氛围(www.xing528.com)
要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取向,应努力形成优良的客体氛围和主体氛围。客体氛围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必然会影响乃至决定学生的意识取向。这种客体氛围既有社会大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氛围,思想、道德习俗氛围,又有学校、家庭及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中折射出来的心态氛围。而主体氛围则是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心理氛围。
1.优良的学校氛围是形成学生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前提
优良的学校氛围,应该具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和人际关系,其间应是非分明,充溢着团结友爱、积极进取的气氛。良好的校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感染、熏陶学生;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实在、具体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师风,既包含着高尚的道德修养、知识素养,又包含着甘于奉献的人梯精神和热爱学生、转化学生的艰苦而富于艺术性的劳动。不少暂时后进的学生,就是在具有良好师风的老师寓严于爱的反复教导中,在情感共鸣、心灵碰撞的深层感应中弃旧从新的。
2.优良的心理氛围是形成学生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关键.
优良的心理氛围以成熟度为其标志,以内在需要为其核心,又以个性品质为其动力机制。这是主体心理氛围的主要内容。形成优良的心理氛围应当注重以下方面:
(1)提高成熟度。学生的成熟度是指学生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所能适应的程度。就“成熟度”在人格培养方面的要求而言,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具有以“三热爱”为具体内涵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此产生的模糊、动摇或淡薄、无所谓,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警惕的。其二,具有正确的道德信念、规范。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不应以西方道德中的糟粕和社会生活中的庸俗道德左右自己。应在正确道德信念指导下实施良好的行为规范,不少学生于此或多或少存在差距。其三,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即能客观、辩证地评价自己,从中体验进步、成功的愉悦情感,克服消极、自卑或自傲、自负等心理障碍,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在正误、是非的较量中战胜“非我”,提高自我效能。具有上述体现的学生才算是“成熟度”较高的学生,而具有如此成熟度的学生,同时也具有了优良的心理氛围。
(2)培养内在需要。如果学生对来自客体(学校、家庭、他人)的正确规劝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就有了自制能力。当某一事件突然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或突然触到他们心灵深处的“共振区域”时,他们往往会积极反应,心悦诚服地激发改过自新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的一系列正确引导,一定要想方设法内化为那些学生的自我需要,并在及时鼓励、扶持中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优良的心理氛围,才会产生成效。
(3)强化个性品质。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就必须强化对学生个性品质,尤其是自制力和人格力量的训练。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精心设置一个个阶梯,让那些思想、行为需要矫治的学生在进步中获取自信,又在自信中得到提高。当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学生思想发展的动力时,学生的进步将是稳定、明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