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绿茶的相关知识、功效和饮用禁忌。
2.会搜集知识并学会汇报交流。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绿茶的基本知识。
2.会搜集知识,并了解绿茶的冲泡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国家宝贝有绿茶》、茶具,网络检索中国十大名茶图片。
2.学生准备:分组,查阅绿茶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听老师讲故事:《黄山毛峰传说》。
黄山毛峰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这里,有一种名茶叫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知县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时迷了路,恰好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在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黄山泉水冲泡此茶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他进宫表演,然而白莲奇景并未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明此茶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太平知县未用黄山泉水泡茶,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而后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景,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慨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玉带官服,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学生先小组内说一说所闻所感,教师指名学生代表简单说一说对黄山毛峰的认识。
教师:有谁知道黄山毛峰属于哪种茶?
学生:绿茶。
教师: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绿茶。
出示课题。板书:国家宝贝有绿茶。
设计意图: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每一种名茶都有一段历史悠久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茶的传说,就是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受茶叶的文化魅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绿茶的基本知识。学生分小组选代表上前汇报。教师适时评价,给予肯定,并指出不准确的地方。
教师总结,结合课件从三个方面讲解绿茶。
(1)什么是绿茶?(www.xing528.com)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未经发酵的茶树新叶或芽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成的饮品。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地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所以被称为绿茶。
(2)什么时候有的绿茶?
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今川北、陕南一带)。据史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为犒劳周武王军队,曾“献茶”。
(3)中国哪里有绿茶?
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绿茶的主产省份。山东省常见的有日照绿茶、崂山绿茶、泰山女儿茶、蒙山龙雾等。
课前让学生搜集常见绿茶和知名绿茶。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和订正。出示中国十大名茶图片。
教师:这十大名茶中,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和六安瓜片都是绿茶。所以说,绿茶是我们国家的宝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前调查绿茶的相关知识和课上的汇报交流,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汇报身边常见绿茶和知名绿茶,激发学生对茶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动手实践,感悟了解
1.教师用玻璃杯冲泡绿茶,学生观察,师生一起品尝。
教师泡茶时需明确泡茶的注意事项。
(1)水温不宜过高,水沸后凉汤至80~90℃为宜。
(2)茶叶用量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个人喜好而定。一般来说,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1∶60。
2.教师与学生一起冲泡绿茶,学生观外形,闻香味,品茶汤。
3.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喝茶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泡茶的体会,并与教师一起冲泡后品尝,感受茶香。
(四)交流总结,深化认识
小组交流对绿茶的认识,可指名汇报。
(五)生活建议,品味体验
1.绿茶的功效。
绿茶对抗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这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2.喝绿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不能空腹喝茶。胃寒的人不宜多饮。过量饮茶会引起肠胃不适。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不能用绿茶服药。不能喝隔夜茶。
教师:回家后可以与父母再交流。
【教学资源】
课件:《国家宝贝有绿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