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成为咖啡生产国主要依赖三个条件:土地、政体和劳动力。
这片播种咖啡的土地大部分都未开发。几十年未经热带阳光烘烤的原始森林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肥沃而松软。殖民者和奴隶冲进原始森林,用镰刀或斧头砍倒参天大树以及如胳臂般粗壮的藤蔓。经历连续数日的砍伐,这片被挑中的土地上再也不见高耸的树梢。在剩下一米高的乱丛中,鹦鹉般多彩的花朵和铁锈色的兰科植物闪烁着金属光泽,它们在经历连续数周的太阳炙烤后相继腐烂。这堆植物越来越小、越来越干,甚至不见蛇虫的踪影。它们似乎也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当倒地的木头接受了足够的太阳炙烤后,蓄谋已久的森林焚烧计划开始启动。在一处通风地点燃火种,火势迅速蔓延,并很快吞噬了几乎所有的树干和木块,除了一种印第安人称之为“桃椰子”、树干呈蓝黑色的树。所有其他树木都在大火中消失,给这片土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残灰。尽管四周仍是生命力旺盛的原始森林——火焰没能损伤这些吸足了水汽、高大挺拔的庞然大物。
灰烬被清除后,人们开始在这片火山源仍蠢蠢欲动的土地上种植咖啡。咖啡长势惊人,很快,这里一片又一片的森林相继陷于火灾。
由北向南,这场林火纵跨20多个纬度。筹谋良久的火灾换来了人们期待已久的咖啡田。
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对抗原始森林的咖啡运动中,殖民者很快了解并重视起土地的特殊性。咖啡树长势较好的区域大多是白香柏、野无花果树、白棕榈和椴树科生长的地方。肥沃多产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圣保罗高原。不久这里被称为红土区,即使它看起来更像咖啡色。在疏松、肥沃的壤质土上行驶几英里,目光所及的土壤如同刚刚磨碎的可可粉。日落时分,土壤呈现一片淡紫色,仿佛它自行散发着紫光。
圣保罗的咖啡种植很快发展成一门科学,只有精挑细选出的幼苗才能播种。此外人们还设立了培育基地,咖啡枝在这里长到一手宽的长度后,才能移植到咖啡田中。种植时要注意相邻的咖啡树之间要保持四米的距离,以避免互相遮挡阳光。施肥和除草也做得非常细致到位。(www.xing528.com)
这片富含氮、磷酸、石灰岩和碳酸钾等腐殖质的红土地由年轻的火成岩组成。辉绿石和斑岩分解在泥土中,形成了如此肥沃的土壤。枯萎的咖啡枝落入泥土中成为肥料,源源不断地给咖啡树提供营养物质。
不仅是土地,巴西的独特气候也促使其成为咖啡王国。这里的天气情况十分有利,即使不加养护,咖啡树都能茂盛生长,甚至无需栽种在其他国家常见的保护咖啡幼苗的阔叶树1。因为这里常常出现的云层就能够缓和热带阳光的强度。尤其是这里常年降水,为咖啡树提供了足够的水分。
当巴西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时,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与之匹敌。除了有利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外,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也是一项重要因素。直到1888年,巴西仍然保留着奴隶制度。19世纪30年代,人们在巴伊亚州港口散步时,常能看到半世纪前拖着脚链来到此地的黑奴做着苦力。
这些奴隶大多来自非洲东西海岸,尤其受欢迎的是米纳(Mina)黑人,他们身材健壮、机智聪明。奴隶贸易和奴隶劳役无疑是最卑劣、最残酷的经济制度,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巴西的境况比在盎格鲁-撒克逊地区要好。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葡萄牙人没有种族歧视,不久他们便和印第安人及非洲黑人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巴西的混血传统至今已有400年历史。在这样的社会中,黑人虽仍是奴隶,但绝非没有任何权利。而在城市生活的黑人情况更佳。他们虽然被主人当作赚钱工具且自由被限制,但束缚的镣铐相对宽松——黑奴可以做手工、开客栈、做瓦匠或当警察。他们将一部分“休假期间”内所赚的钱交给主人,剩余的可自己保存。
只有咖啡种植园的黑奴大军的境况较差,不过这里也规定禁止对黑奴实施过于残忍的手段。黑奴数量的庞大对奴隶主来说很不利——如果黑奴进行大规模反抗,他们将难以镇压。咖啡园园主混乱的性生活导致出现了大量非婚生儿童,他们和黑人家庭因此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主人和奴隶之间再没有极端的冲突关系。
此外,五花八门的赎身和贿赂现象也缓和了奴隶的遭遇。尽管如此,奴隶制度依然是所有经济制度中最廉价、最严酷的形式。巴西的奴隶制度比其他热带国家保留得更长久,这也为巴西在世界咖啡产业中保持竞争力提供了强大后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