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生价值观与财富挂钩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生价值观与财富挂钩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备受尊敬,人生价值高于男子。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大声疾呼地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生产的支配权,因而反映这种阶级地位和利益的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必然以财产和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谁有钱,谁就有价值;谁的钱越多,谁的价值就越大。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生价值观与财富挂钩

人生价值观不是抽象空洞的,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它,必须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生价值观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时代,不同的阶级集团的人们,其人生价值观是不同的。因为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受着他们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不同的经济政治、阶级诸条件的制约。不同的人们,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反映各自不同的阶级和集团的利益,因而是不尽相同的。

谈人生价值观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必然要涉及到人生价值。人的价值是指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和一般动物不同,具有自觉的能动作用,人通过劳动改造着自身和客观世界。因此,人的价值就在于他的能动的创造力,它是对整个人类而言。人生价值是指个人的一生中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是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是人的能动创造力的具体表现。人生价值主要是对社会的个体而言。但是,也有些人在某些场合把两者等同使用,这是由于人不是抽象的人,是具体现实的人,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个具体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价值”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即“人生价值”。所以,“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现在常被作为相同的含义来理解和使用。至于人生价值与人生价值观,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不能随意混同使用。所谓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生价值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群体而居,文化水平低下,这时还谈不上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它的内容。不同时代,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不同的,同一时代不同的阶段,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也是不同的。在阶级社会中,人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原始社会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个人离开集体就无法生存,这时人类群体而居。当时,人们尚未形成自觉的理性的人生价值观念。但是,对于人应该怎样行动,怎样的人才有用、才值得尊敬的问题,应该说,原始人已有极朴素的看法。例如,在原始社会中期,人们就能以劳动创造的多少,以维护公共利益工作的轻重、贡献大小,根据约定俗成的看法,来确定人的地位、价值。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备受尊敬,人生价值高于男子。后来,因为男子在农业畜牧业方面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取得更多的收获,母权社会就被父权社会所代替。说明那时已开始以劳动创造来衡量人生价值。当饥荒年景,粮食匮乏时,他们往往把老妇人杀死,甚至吃掉,而保存猎狗。这种不能进行劳动创造就被杀掉、吃掉的吃人之风,是极其野蛮残忍的,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是被认可的。如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根本就谈不上人的价值和尊严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等,于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出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问题,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人活着有什么意义等问题。于是,人生价值的观念也就逐渐形成了。

由于人类出现了阶级分化,原始社会解体,人生价值观产生了阶级的对立。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在奴隶主眼里,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等级地位、权力大小和拥有奴隶的多少。谁所等级地位越高,权势越大,拥有的包括奴隶在内的财富越多,谁就越荣耀,越有价值。自然,奴隶主就是最有价值的人。身坐最高的就是奴隶主最高的统治者——“王”。至于奴隶,根本不算做人,谈不上有什么人生价值。尽管奴隶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并采取各种形式反抗奴隶主,但是,由于奴隶处于非人的地位,不可能脱离物质生产的劳动而单独从事精神性生产活动,因而也就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具有理论形态的人生价值观。在奴隶社会里,奴隶的人生价值观不占据统治地位。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农奴农民,是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主宰者。在他们看来,有了门第、等级和特权,也就有了一切,人生的价值就是封建的门第、等级和特权。这正是地主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地主阶级利益的表现。至于这种身价、等级从何而来,封建统治者借助于“神”,即所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切由上天安排。封建社会里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是由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所规定的。农奴和农民阶级处于封建统治的最底层,不可能从事意识形态活动,因此,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在封建社会里不占统治地位。应该指出,农奴和农民阶级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斗争中,不断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日益认识到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具有强烈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向封建门第、等级特权的世袭制度挑战,曾多次进行反抗,并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要求,努力争取并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即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大声疾呼地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他们的思想家把人当做人,而不是当做神,使人从天国回到自然界,具有“人格”。他们反对按等级差别,按上天和上帝的意旨去衡量和安排人的价值,而往往要求或者按人的生理需要或者按人的理性要求,按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去衡量人的价值。这虽然是一种个人利己主义的人生价值评价,但是,这对于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以及封建禁欲主义,毕竟是一种进步。这时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反映着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愿望。当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它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了加强资产阶级的权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思想工具。这时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仅有的一点灵光已消失殆尽,越来越走向腐朽和反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掌握生产的支配权,因而反映这种阶级地位和利益的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必然以财产和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谁有钱,谁就有价值;谁的钱越多,谁的价值就越大。英国影片《百万英镑》,便生动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金钱世界”,谁有了金钱,谁的人生就有价值。资产阶级把人生价值归结为金钱,物化为商品,实际上是把人的价值降低为物的价值,降低为商品的价值。资产阶级讲“尊重人的价值”,裨上是要求尊重他们自己的价值。他们把自己个人价值的实现建筑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贫困、饥饿、灾难和痛苦的基础上。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因此,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已丧失了革命时期的进步性。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人生价值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是从历史唯心主义出发,从私有制的利益出发,以“人生为自己”的利己主义标准去评价人生。

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社会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真正科学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人生真谛。它继承了历史上关于人生价值观念的优秀成果,形成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与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是根本不同的。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历史的前进、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人生价值的标准也是有确定的客观内容的,它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评价人生价值的尺度。凡是对社会、集体、他人尽了责任,做出贡献的人,就是有价值的人,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谁的社会贡献大,谁的人生价值就高,谁就会受到他人、集体、社会的尊重。无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还认为,在考察具体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时,应该作具体的全面的分析,就是说,必须以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大小为衡量的重要尺度,而不是以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金钱的多寡为标准。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既要看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着眼于精神方面所作的贡献,还必须把集体、社会的价值放在第一位。一个社会,如果人们只从社会获取,而不对社会做出贡献,那么,这个社会迟早会灭亡,个人的生存也迟早会灭亡。

20世纪中叶,西方曾一度兴起了富有刺激性的人生观,即战争、美酒、女人,这种人生观的时兴是社会道德沦丧,人们精神颓废的表现。现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渗透了进来,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思想相结合,在一小部分人中形成了腐朽的人生观。他们把追求权力、金钱和女人作为人生目标,并引以为自豪,自认潇洒。尽管抱这种人生观的人是极少数,但他们影响极坏,必须加以反对。

把权力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抱这种人生观的人信奉“权力至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他们没有得到权力时,千方百计地想得到权力。为了得到权力,他们请客送礼,拉帮结派,攀龙附凤。他们一旦掌握了权柄,便会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搞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有限的权力和任期内,尽可能满足自己的私欲。(www.xing528.com)

把金钱作为人生追求目标的,是拜金主义人生观。抱这种人生观的人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即金钱万能。他们唯利是图,为了捞更多的钱,无视党纪国法,敲诈勒索,贪赃枉法,拐卖人口,盗窃文物,出卖机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人民;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他们甚至无视道德规范,出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出卖国格人格。他们一旦拥有了金钱,便会斗富、纵欲。

以追逐、玩弄女人为目标的人生观,是享乐主义人生观的一种。他们信奉“人生短暂,及时行乐”。抱这种人生观的人,往往以权力或金钱为后盾,以哄骗为手段来达到侮辱妇女的目的。

以上这几种人生观,都属于腐朽的人和观,都会产生腐化堕落,都会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都会扭曲人生价值观念。如果让这样的人生观模行,社会就会变成一个贪污受贿、诈骗盗窃、嫖娼卖淫、强奸抢劫、贪赃枉法横流的社会,那么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经济成功又有什么意义?”所以,这种腐朽的人生观,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当前,亟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意义;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体现了个人的完善和发展。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其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

首先,对社会的奉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增长,这要求每个人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都只想从社会索取东西,而不对社会做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基本保证。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应以他对社会做出的贡献的多少来衡量。贡献越多,价值就越大。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他就是在这种人生价值观的指导下,用伟大的科学实践和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对社会的奉献是自我价值的基本标志。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在于为社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创造从社会方面来说,要依靠社会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依靠集体和他人的支持。从个人方面说,就是依靠个人的品德、知识和能力。这种潜在于个体内部的品德、知识和能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显然,为社会做奉献也就成为自我价值的基本标志。

再次,对社会的奉献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如果囿于“自我”的封闭圈,不但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会陷入自我的孤独和空虚。一个人只有把自己与社会和人民联系起来,竭诚地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奉献,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和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可见,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既体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又体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

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做出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的光辉榜样。如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焦裕禄、徐洪刚、孔繁森等,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篇篇人生价值的壮丽篇章。被称为“中国当代保尔”的张海迪,是一位高位截瘫的女青年,她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以惊人的毅力自学成材,翻译出版了几十万字的作品,撰写了多本小说。她利用掌握的针灸技术,热情忘我地为群众治病,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用生命的活力实践着自己关于“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的诺言。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要实现自我价值,没有一种高尚的人生观是不行的。我们提倡为人民服务和奉公守法的精神,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理直气壮地反对资产阶级的腐朽的人生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