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的教学为例
从和专家与老师们一起确定课题的迟疑与虚空,到经历多次的研课思考与修改,再到试教与展示,其过程的艰辛与煎熬,似乎也可以与“女娲补天”的艰辛相比。我一直都喜欢展示一些情感型与童趣型的课堂,或因为感觉有趣,或因为由衷的喜爱与感动。虽然课堂上的我总是激情投入,但却觉自己从不是爱夸张之人,因此从未想过做以夸张手法为主要写作特点的神话故事的展示课。
但是,备受敬重的特级教师费蔚老师说:《女娲补天》不错,学生喜欢,也有不少点可以挖,上的人也不很多。想想也对!上吧!于是,毫无底气却必下决断的我,拿起课文,读啊,读啊!读出了好多好多,想给学生的也好多好多!怎么办?尽我所能地给!显然这是误区!或许是从一开始定课到最后上课,我为自己想的都始终比孩子多,所以感觉一直都没能走出自己心里所画的圈圈。教案有十多稿,理出其中变动最大的三稿,简化复杂的程序和烦琐的语言,终于,清晰明了许多……
一次备课:贪多求全的模糊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结合奥运会标,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初步表达对神话的神奇感受。
一、入题,学生初谈对《女娲补天》的了解。
二、初读,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分类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发现词语特点,重点讲解“冶炼”,正音并释义。
2.初步感受神话描写的特点。谈读后的感受,初步突显女娲的人物形象。
三、品读,感受神话的神奇与女娲的英雄形象。
1.学习想象“窟窿”语段,抓住“大窟窿、熊熊大火”等词感受天塌下来的可怕。
2.学习“补天”语段,概括补天经过,找出你最有感受的词句,交流体会。朗读表演,体验感受,想象写话。
四、练习,对比感受想象的夸张与合理。
1.填一填文中数量词,对比感受想象的夸张与合理。
2.出示文言文。课后布置对照读,看看人们想象的相同与不同。展开你自己的美丽、合理、神奇的想象。
自我反思:
从课前谈话到最后,我想给的真的好多:中国传统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女娲的伟大形象、神话这种文体的特点、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的积累运用等等。区区40分钟,10岁不到的孩子能接受这么多吗?这么多的目标,又该怎么分配于各环节之中呢?什么是这节课最应该的、不能不给孩子的呢?于是,就在我自己的迟疑不决与踌躇满志之中,课堂显得亮点多多又不明就里,贪多求全,一片模糊。做人不能贪心的道理,自小就懂。课堂上的自己怎么就不能明白,又犯糊涂呢?可能每一点想法,就如同自己的一个孩子,怎么都做不到忍痛割爱吧!
二次备课:忍痛割爱的努力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感受词语特点;引读第一自然段,想象引入补天语段。
二、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感受补天的艰难。
1.概括“补天”的经过。板书:寻找 冶炼 补好
2.寻找五彩石的艰难。重点理解“寻找”一词的艰难,想象还可能找了哪些地方,师生对话,感情朗读。(www.xing528.com)
3.冶炼五彩石的艰难。重点教学“冶炼”一词。正音释义,出示图片,联系理解“五天五夜”想象女娲当时的样子。再带感情朗读。
4.补好天的神奇。读句子,谈感受,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再感受“神奇”。
5.配乐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
6.讲述故事。当你再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你会怎样向别人讲述这个传说呢?学生练习。指名讲述。引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表达。
7.出示“月亮、太阳”等图片,运用句式想象说话。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 ,传说那就是 。”
三、阅读古文,想象延伸。出示《淮南子》《山海经》等神话故事的文字,和学生一起读,一起猜故事——《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
自我反思:
该去掉哪些呢?首先一课时教完的思路就是不可取的。补天的艰难是最能突显人物形象和神话特点的,那就应舍弃引入与对人们灾难的感受,毫无异议地将重点锁定于此。内容少了,各块就应该做得更精,迎着“寻找、冶炼、补好”的补天过程,抓住重点,让学生感受体验。但教学过后,字词复习与古文对照的厚重,还是使得重点的突显不够充分。而自己每一步都想落入每一个学生心底的教学习惯,也使得许多环节显得拖沓,在平均用力的感觉中依然有重难点不明确之嫌。再忍痛割爱吧,不是都说有舍才有得吗?
三次备课:有舍才有得的智慧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感情导入,配乐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情境,再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感受补天的艰辛、坚韧与神奇。
1.概括“补天”的经过。板书:寻找五彩石 用神火冶炼 补好大窟窿
2.感受“寻找”的艰辛。卡片出示“寻找”,理解字义,再联系课文语言深入理解,感受变化的过程。想象写话,朗读反馈,对比想象“一眼清清的泉水”,再次体会艰辛。
3.体会“冶炼”的坚韧。卡片出示“冶炼”,正音释义,出示图片,想象对话。
4.体会“补天”的神奇。读句子,谈感受,朗读点拨,感受神奇。
5.感受“女娲”的美丽。想象补好的天空,出示画面,感情朗读,评价点拨。配乐齐读课文第3~5自然段。
三、感受神话的神奇与中国文化的底蕴。学生谈文中的特别神奇之处。课件出示《淮南子》等古籍,概要介绍古代神话,启发阅读。
自我反思:
当终于在课堂上学会了舍弃之后,觉得好轻松!真的,感觉卸下了好多无意义的负担,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学生一起也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间。评价一篇好文章,我们常说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一堂好课,也必定如此。教了十多年书了,自己上的课不少,帮人备的课更多,经历过不少成功的时刻,也吸取过不少失败的教训,不懂为什么到现在自己还是会犯最无知的错误。或许每个人走到某一步,对自己有了更高要求的时候,往往容易迷失了所应有的定位与最应该坚守的立场了吧!
文本只是语文教材,只是教学生学文习字的工具之一,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关于神话的神奇与人物的神圣的挖掘,始终觉得不是三年级孩子最应关注的点,而且本文的神奇性也是比较内敛的,要让孩子细究会有些牵强,只要有所感受,喜爱神话阅读就可以了。文本的语言才是最应感悟内化的。当然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可以有所侧重,我们始终应该努力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先有“一课一得”,再争取“得得相连”,让他们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得以长远地发展。
虽然此次的备课与教学历经了很多的彷徨,但我无时不期待,期待自己的语文课堂有更多的快乐,有更大的自由,有更深的体验,能和学生一起更好地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