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白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革命的困惑与成长

留白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革命的困惑与成长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白课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初更多的是迷茫与无措。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是指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思考以及对已学知识的反刍、消化与巩固的时间。说起课堂留白,不由想起中国的古诗与国画。课堂留白,必将是我们睿智的选择。在进行“留白课堂”的实践研究时,老师们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如果把课堂时间大量地交由学生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学习,那么,这节课可能无法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留白课堂:小学语文课堂革命的困惑与成长

留白课堂,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初更多的是迷茫与无措。而当我们不断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学力与语文生命的忽视而导致的种种问题,才逐步深入着留白课堂的实践,并一步步在读懂儿童与课堂的同时,收获着课堂留白带来的种种惊喜与快乐,激发着师生的教学灵感与无限创意。下面让我们细读陆婷、李庆力、孙琴琴、王景、朱萍芳、周吉、周叶青、王微、林晓华等老师的留白感言,看看留白课堂到底给我们老师带来了怎样的经历与成长。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留白”一词最早运用于艺术绘画领域,是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是指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学习、思考以及对已学知识的反刍、消化与巩固的时间。留白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与把握,能积极营造班级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让课堂冲破“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瓶颈,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说起课堂留白,不由想起中国的古诗与国画。就如《独钓寒江雪》,只见一叶小舟,一个垂钓老翁,整幅画中竟然没有一笔是水。这与西方的写实油画,处处铺满色彩,底色沉滞厚重完全不同。我们中国讲究缓慢地化,如同创世纪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一般,一万八千年后,天地分开,清者为天,浊者为地,盘古渐长,天升一丈,地厚一丈,盘古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缓慢地“化”,讲究发扬传统的有根的艺术,看似糊里糊涂地教,实则目标明确,若有若无地不断生化孩子们思维深处的灵光。如同《独钓寒江图》,虽不见一笔水,却焕发出一种烟波千里的浩渺意象。这也符合老子道家“有”和“无”一说,“无”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体现了千变万化的丰富性。一篇课文的吸收吐纳,同样也能在不同孩子的思维品味中,焕发出五色斑斓的知识世界,实现语文最富个性与魅力的情感表达。课堂留白,留出的将是生命的丰富,穿越层层叠叠的生命体会,何其壮哉?!

刚看到“留白课堂”这个词的时候,不免觉得陌生,想想大概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一些空余的时间吧。可是需要给多少时间?如何给?给他们做什么?老师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这样的安排对学生有什么作用?……一系列的问题马上迎面而来,让我一下子不知所措了。于是上网进行关键词的查找,才发现原来关于课堂的留白研究早已有之,它也并非遥不可及,甚至在我自己的课堂上也已有过类似的思考与尝试,只是从不懂得把它与“留白”相联系而已。课堂的变革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做个有心人,就可以使之更为明晰,更能有效推进。

语文教师的“情至深”,是为了学生“有所得”。从教近二十年的反复实践证明: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得与失之间有自然的关联与必然的定律。语文课堂上,只有教师懂得留出白,才能有学生语文生命的丰富与精彩。我们语文教师切不可贪多求全,急功近利,只重眼前的对错与分数,只求足够的数量与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习惯可以受益终生。作为一个小学教师,一定要有教一字想一篇、教一年想六年,甚至更久的长远目光与更宽阔的心胸,更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智慧谋略与成熟淡定。课堂留白,必将是我们睿智的选择。

老师都希望孩子多学点,所以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亏待了孩子。内容多了之后,本着节省时间的想法,教学流程的设计一环扣一环,整个课堂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样的课堂真的好吗?不尽然吧!课堂应该留有空白,只有留出时间给学生去思考,留出时间给学生去练习,留出时间给学生去纠错,他们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而不是表面意义上的热闹。从这一层面讲,课不要“背”得滚瓜烂熟,课堂流程也不需要行云流水,因为那是假课堂,是你设计好了引着学生钻入圈套的假课堂。我们的语文课,应该留有空白,留有生成。而教师的课前功,应该多去思考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理解、怎样的思考,顺应着这些理解和思考,怎样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更深一层,也许这才是老师更应该思考的。由此可见,课堂不是你想象中的完美和顺畅,而是有磕磕碰碰,有疙瘩,有起伏,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有效的。课到生时是熟时,每一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独到的精彩之处!

冗繁削尽留清瘦,课到生时是熟时。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些减法,多些“陌生”,多些留白吧!

教—学,教—学,主体无疑都应该是学生。学生的所得、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教学者应该去探究的。我觉得“留白”该重在体现这一理念——以生为本,以学为主。

但是到底该如何认定留白呢?我们现有的课堂似乎已经有不少“留白”的存在了:自己带问题默读课文时是留白,自由写小练笔是一种留白,轻松赏析一段视频也是一种留白……在几堂实践课的观摩中,我看到的大都是平时就在操作的一些教学手段。如果留白已经存在于日常的教学中,那么我们的研究重难点又应该落到何处,指向何方呢?

提到课堂留白的形式,很多老师都会想到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互助式学习、个人自主学习,还会想到课前五分钟建设。但在形式上都无甚新颖之处。如果只是把旧的东西进行组织包装,其意义到底有多大?如果要想跳出一般的方式,留白的设计必定得更精妙、更系统,绝对不能类同“放羊式”。我们常说“一课一得”,那是否也应该“一留一得”?

在进行“留白课堂”的实践研究时,老师们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如果把课堂时间大量地交由学生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学习,那么,这节课可能无法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的“放”,对学生本身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会有老师觉得,很多留白的形式并不适用于学生能力较弱的低段。如何处理“留白课堂”和“一课一得”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听了几堂课,发现不同的老师对留白有不同的看法与做法:有人觉得在课的结尾时留出2~3分钟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就可;有人觉得要设计一堂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学习时间的课。我们毕竟不可能把每一堂都设计成学生探究或读书展示的类型,也不能一成不变只在结尾处留白总结所学内容。到底什么样的课需要留白?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于班里的部分学力薄弱的孩子来说,在课堂留白时的自主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习惯了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每到留白的自读自悟阶段,就会显得有些迷茫。等到其他同学侃侃而谈的时候,他们也无法心领神会。那么这“留白”真的对所有孩子都有帮助吗?我们是否应该分层地进行“留白”教学,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呢?

一年级的孩子,语文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发展都还不够。虽然在课堂我会努力留出许多空间给孩子们思考想象,也会组织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但是有时会因为自己的目标不清,要求不明,导致留白环节没有达成预想的效果。那么,老师在留白过程中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对留白有效性的评价该如何进行?“留白时间”是否会反映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又该如何制定此类教学目标?一年级的课堂留白目标应该如何确定,如何落实?小学阶段总体的留白目标是否也应该在学段上进行划分呢?

我的课堂留白,似乎常常陷入这样的矛盾与尴尬之中:老师无任何导向,会有一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老师导向很明确,学生又会陷入人云亦云之中。在任务清晰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的效果会因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产生较大差异;而单纯的合作学习又会使一些学力薄弱的学生对组内的学优生产生依赖心理。如果任务只有一个,没有了选择余地,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则难以产生百花齐放的景象,常常是两三个组一汇报,其他组就没有什么要补充的了;如任务有两三个,有了选择余地,又会出现一个组在汇报时,与其内容不同的组员无法产生共识,更无法共鸣。这该如何是好?

说到语文留白课堂,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希望上一些略读课文、科普文,总觉得精读课文中有太多的知识点,美文中有太多值得一起咀嚼的妙句,让我舍不得,放不下。生怕一留白,就将重点也“留白”了。自己反思,这是应试教育的心理在作祟,知识重于能力的观念在作祟,我需要在留白的实践中学会放手,学会舍得。

留白课堂,真的需要集智慧于大成,才能产生亮点。

留白课堂,向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我们不能不迎向一个又一个的新的挑战。

语文课堂,40多个孩子,40分钟的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安排学生个性阅读的时间,即使能安排这样的时间,教师又有多少时间去聆听每位阅读个体的独特感受?他们的独特理解我们都不知道,又如何去因材施教?有时,我们只能无奈地以问答的形式、以个别学生的回答来代替大部分孩子的理解,以此来结束我们的教学。长此以往,造成以下种种怪现象:

1.老师一提出问题,学生还没多加思考就拼命举手。

2.一种答案阐述后,如林的小手就放下了一大半,再也很难听到其他有个性的感悟。

3.课堂中活跃的孩子占足了风光,沉默的只能做陪客,久而久之养成了懒于阅读的习惯,乐于做一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长期的困惑,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并开始在班级中寻求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还孩子自由阅读的心灵世界,让阅读真正成为读者个体与作者个体的精神相遇,让阅读真正成为孩子个性化的体验。过程中,我努力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思想的烙印,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把每个读者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阅读理解和感悟流泻于空白处,把沉潜畅游在语言文字中的发现和探索付诸眉页间,避免了人云亦云的尴尬,从而获得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无疑,批注式阅读是在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尝试的一种课堂留白方式。

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做什么,始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留白必须要让学生首先学会如何补白,要学生在留白的时间里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自主学习,有效发展。

课堂留白可有软硬性规定。例如,有效提问后,必须留白至少10秒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每课皆有结课前留白5分钟,让学生梳理本课所得、抄笔记、做批注、提问、交流想法或拓展阅读等等。

课堂的留白可于重难点处,可于争议之时,可于出错之后,可于活动之间,也可于作业之中。下课只是一节课的结束,最怕的是它真的结束了。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布置“留白式”作业,留驻课堂的精彩,留驻学生的兴趣,将学习和思考无限延长。

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细小的事物有着很强的观察能力。与被拘束在教室相比,他们更喜欢外面的世界。所以,低年级课堂的留白就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去教室外找一找,看一看,去发现并感受五彩世界中的语文,或许他们会有更大的收获。(www.xing528.com)

课堂想要为学生留白,就不应再进行串讲式的教学,环环相扣往往密不透风,板块衔接才会更有层次地递升。留白课堂呼唤板块式教学,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版块,并围绕版块展开学习。学习版块是可以调整,可以删减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拥有留白的时间与自主的学习。

留白在艺术绘画、家居设计,甚至为人处世方面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也有了各种丰富的形式。课堂的留白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形式还可以更丰富。目前用的比较好的是“学习单”“合作交流”“留白思考”等,我们还应该有更多新的研究,甚至可以细化到阅读课、写作课等不同课型中“留白”形式的探究。同时还可以就课堂中的留白设计与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用进行调查,以检验“留白”的有效性。

个人认为课堂教学的留白是具有一定条件性的,需要建立在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于留白处补白,是需要教师引导的。教师要不断提升于留白时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而如何在班级授课中通过分层教学进行留白,需要很多的策略,更需要长久的坚持。如能成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革命必定会大有收益。

对于留白课堂需要条件一说,我有不同的看法。留白课堂,本就应以学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关注的就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老师首先最需要考虑的,不是让学生于留白时段做多么重大的事情,而是如何通过留白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于留白过程中,通过信息交流、小组合作、质疑拓展等方式,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留白最需要的是老师放下身段,省出时间,留给学生。它应该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应该是充满期待和希望的。

学校研究课堂的留白开始,我就坚持落实着。每篇课文结束前,都会给学生留白8~10分钟,让学生畅谈这节课不懂的问题、特别的发现,想说什么都可以。两届高年级学生就这么循环着坚持了下来,我发现留白真的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环节。我也欣喜地发现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很多,每篇课文学完都有让我非常惊喜的发现。有针对篇章结构的,有就语言提出自己意见的,语文能力在思考中提升。也有结合自己谈感想的,整个感觉非常民主,非常和谐,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

一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把一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在上公开课时更是如此。然而,事实上,在课堂中我们会遭遇很多预设之外的情况。过满的课时内容会导致我们的课走入两个困境:一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完教学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对课堂中出现的情况采取“漠视”,许多目标未能真正落实;二是为了应对预设之外的情况,打破原来的课时内容安排,并且影响到之后的课时,导致毫无课时的完整性、课堂的精致性。因此,我们首先得树立“一课观”。一节课,不要妄想放入两节课的内容。一节课的容量大小,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学情,并且留一点弹性的空间。这便是遵循了“留白”的原则。

“留白课堂”的思想起源于“画”,这个“画”不是后现代派的什么画法,而是我们中国的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呢?是有留白空间,并且主体突出。所以,一堂留白课,也应突出一个重点或难点,实现“一得”。没有主体观的留白,最终不会让课堂成为一幅美妙的中国山水画,而成为一幅波点画。

留白课堂,做到“一得”并不难,但老师们往往不满足于“一得”,在教学内容上“不愿舍、不敢舍”。而“不舍”的根源在于:老师们觉得有很多知识点也很重要,也需要学生掌握。想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需要“整体规划”。这个“整体规划”既可以是单元的,也可以是整册的。但是课堂时间只有这么一点,如何取舍?我们就得抓住课标总要求和课时目标进行大舍或小舍。大舍是完全舍弃,然后考虑利用教材中的其他课文的教学去解决这一知识点。小舍是指通过复习或简单问答点到即止,不在这个知识点上耗费过多时间,或者仅仅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课后探究。有了整体规划,就不至于取舍两难。

对于课堂留白,我还只是在投石问路之中。但是课堂留白带来的课堂的轻松、愉悦、智慧,我即便尚在门外,也感受到了。很多时候,新的理念和旧的理念在本质上并不冲突,如果我们教师能找到那个平衡点,就能将教学之路走得更为敞亮,与孩子们共同迎向全新的生命的成长。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一班六年级的学生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有滋有味地诵读古文《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读毕,老师说:“接下来的10分钟是我们的个性时间,我们也来辩日。”

学生A高举大手:“我先来,孔夫子不能决也,而我认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不变化的,查过资料,日地距离是1.5亿千米。”

学生B:“非也,非也,根据最新的研究,早晨的太阳离我们稍远一点,中午稍近一点,但是很微小,人是感觉不到的。两者相差约等于地球的半径。”

接下来一阵唇枪舌剑。

学生C:停一停,停一停,孔子都不能决,大家就别争了。我们还是来聊聊有关太阳的诗词歌赋吧。从古至今,人类有许许多多描绘太阳的作品,比如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当然也有写朝阳的,朝气蓬勃。

学生D:歌唱太阳的歌曲就更多了,世界名曲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就是其中之一。我给大家来一句吧!“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歌声飘出窗口,与下课的铃声应和着,显得那么协调,似乎本应就是它的伴奏曲。

这是一堂非常规的语文课,后10分钟学生的交流是有事先准备的。他们的交流以“太阳”为起点,拓展到了科学、诗词、音乐,使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太阳”这一主题得到了融合,使学生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学科融合本是老话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早就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科融合一直受限于各学科的“自私”,大家都觉得“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留白课堂使学科融合有了时间的保证,课堂的留白让学生有发展自己和展示个性的机会与舞台;使爱好科学的学生能在语文中发现科技奥秘,使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能在语文中展示音乐才华,使有美术才能的学生能在语文中快乐涂鸦。学科融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可以实现语文中有音乐、数学中有美术、体育中有科学等跨界整合,使各学科的界限在学生身上变得模糊,不再有所谓的文科生或理科生,达成与中学课程的有效衔接。

语文需要这样充分灵动的课堂——留白课堂。

学生需要可以自主生长的方式——课堂留白。

课堂留白,意在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激发他们生命的无限可能。追求的是学习的自主,过程的开放,思想的独立,时空的延展,个性的张扬,自由的创意,生命的成长。

就目前小学语文留白课堂已有的实践成果而言,还只是该研究的冰山一角,其同样拥有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未来。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从电视到互联网,再到慕课、大数据,技术不断影响甚至改变着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留白课堂,呼唤教师娴熟运用智慧教育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手段,有效运用云端的数据资源,丰富留白时空的内容方法,推进师生交互的评价反馈。例如借助醍摩豆(Team Model)技术,学生通过答题等教育技术手段完成课堂实践练习,课堂即时生成数据,教师可以迅速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又精准地根据错题率有的放矢地即时讲解重难点知识,并再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实践活动。

类似于醍摩豆(Team Model)的智慧教育手段还有很多很多,教师有效运用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育手段,可以引领学生自主进行相关主题的信息整理与汇报;还可以借助“视像中国”等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拓展性课程学习等等。我们可以于今后的留白课堂中有选择性地运用,让教师更为迅捷地检测留白的成效,及时调整留白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考平台与阅读视野,让学生的发展拥有更为有力的保障与更多发展的可能。

课堂留白,开放的不仅仅是课堂的时空,还倡导“课堂的结束是学生学习的开始”这一理念,激励并引导学生于课外进行自主的学习与探索。自主设计并完成家庭作业、开展课外阅读、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已有的较好的方式。但是课外无限的生活时空,都可以是学生自主习得与历练的学习机会与平台。

教师除了可以于课间利用校园隅角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自主研讨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参观旅游、休闲娱乐之中,时刻抱有一颗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心,拥有学习的热情与智慧,提升生活的品位与品质,享受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课堂留白指向的是课堂内外学习的广阔时空,留出的是师生未来生活的无限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