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控初阶:“全手动”信贷风控模式
信贷风控的初级阶段,是“全手动”信贷风控模式。传统风控模式,采取的一直是以人工经验为主的专家意见模式。“全手动”的信贷风控模式主要适用于区域性的小银行,突出一线信贷员的“专家经验”作用,强化“人海战术”,以“IPC”信贷技术为代表。
1.案例:小微企业融资的“泰隆模式”
浙江泰隆银行主要深耕当地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属于典型的“全手工”信贷风控模式,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三品”“三表”“三三制”的风控技术。泰隆银行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培养善于甄别企业的高素质经理人员。小微企业的特点是“小、散、多”,传统大银行依靠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客户评价体系、具有“批发”业务特点的金融产品难以对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作出正确、快速反应,必须拥有一支人数多、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泰隆银行发挥一线客户经理“地缘、亲缘、人缘”优势,真正沉入基层,通过密集走访和频繁接触客户,积累客户信息,实行“谁掌握信息谁决策”,并辅以薪酬晋升激励和严格的贷款质量问责制,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出一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有效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第二,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信贷评价体系。泰隆银行打破传统银行基于财务指标分析的企业评价方法,以“三品”(人品、产品与押品)和“三表”(水表、电表与海关报表)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看人品主要判断其还款意愿、看产品主要分析其还款能力、看押品主要考察其还款保障。水表、电表用量和欠缴费情况,以及海关进出口数据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验证和补充,能迅速“读取”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特别符合华东地区生产型、外贸型小企业特点。
第三,采用灵活高效的信贷审批放款流程。小微企业贷款通常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传统大银行审批放款程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泰隆银行坚持“额度小、期限短、笔笔清”原则,从根本上降低了信贷风险。在此基础上,银行内部提出“三三制”,即老客户30分钟、新客户3个小时放款,几乎所有层级都拥有信贷审批权限,最低层的信贷片组层级可决策发放10万~300万元贷款。通过对业务一线差异化授权的方式,实现了效率提升和风险控制的有效平衡。为提高审批效率,泰隆银行还提倡贷款审查人深入现场与调查工作同步开展,将间接审查转为直接审查,大大缩短了审批放款时间。
第四,以保证担保替代传统抵押担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临有效抵押物不足问题,泰隆银行立足小微企业发展实际,不过分依赖抵押担保,避免成为“当铺式”金融机构,大胆以保证方式为主发放贷款。泰隆银行通过将偿还责任和小微企业法人代表、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等“挂钩”,把企业的有限责任转变为个人的无限责任,将传统亲情与诚信融合在一起,推出“道义担保”“亲情担保”。自成立以来,保证担保贷款一直占泰隆银行贷款总额的90%以上。
总结起来,泰隆银行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市场中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错位竞争,充分利用小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组织优势、成本优势和信息优势,推进小微企业融资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赢得一片“蓝海”。从银行风控的角度看,泰隆银行属于典型的“全手动”信贷风控模式,优秀的客户经理的专家式信贷经营,对于信贷经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IPC微贷技术
德国IPC公司的全称为“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商业银行设计和实施小额信贷咨询项目(传统的咨询服务与承担项目实施的管理责任相结合)的公司。公司有着20多年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经验,在10多个国家运作的微小贷款项目平均不良率低于3%。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评估客户偿还贷款的能力,而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IPC公司技术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IPC公司信贷技术最有特色、最为成功的地方。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IPC公司帮助合作银行建立了稳定的、劳动密集型的客户经理制度,也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信贷员。通过责任追究制度,信贷员对一笔贷款的全过程负责,其收入也直接跟信贷业绩挂钩。这就促使信贷员既要非常关注贷款的规模又要高度重视资产的质量,必须通过“频繁地访问”客户来获取大量的“软信息”,严格地监控客户以降低违约贷款率。IPC微贷技术属于典型的“全手动”风控模式,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以软硬信息为基础。“软信息”反映客户的还款意愿,硬信息即财务信息反映客户的还款能力。软信息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和经营信息两个方面,硬信息是财务信息,从而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做出较为准确全面的判断。
第二、以交叉检验为判断方法。交叉检验是一种确认客户向信贷员所描述信息真实性和一致性的方法,通过从不同信息来源提取到的信息,评价客户贷款目的的合理性和贷款项目的可行性。
第三、以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为放贷的唯一依据。同时具备相应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客户都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因此银行在审贷时,最为重要的是考察借款人有没有偿还本息的能力,也就是借款人未来能够用于偿还贷款的现金流入。
第四、以劳动密集型业务为结果。微小企业贷款的贷款金额很小,笔数多,是一种关系型贷款,要求信贷员频繁接触已有客户,与他们保持长期联系。这意味着与大企业贷款相比,微小企业贷款总成本中资本成本所占比例较低,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微小企业贷款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业务。
3.“全手动”信贷风控模式的局限性(www.xing528.com)
“全手动”信贷风控模式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下的关系型信贷技术,有利于信贷经理深入了解企业,获取足够多的“软信息”,但是此种信贷模式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过于依赖“专家式”的信贷经验和缺乏成效的“人海战术”。IPC技术的本质是尽可能地把全手动的信贷过程流程化,初步实现了系统化、标准化。小微企业信贷中IPC法的推广,将信审过程行为标准做了类似ISO的认证描述,而评审报告模板将评审指标内容进行了约束,这都是项目信审过程中早期标准化的有益尝试,但使用这些信审工具获取结论的过程中依赖人工经验判断,所以信贷评审人员的水平和悟性无形中决定了项目评审风险控制的能力,而有经验高水平且道德良好的信审人员的获取及培养,对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来说都是小概率事件,这使得IPC微贷业务的风控能力很难适应大规模和高效审批的要求。
(二)风控中阶:“半自动”的信贷工厂风控模式
随着信贷技术的进步,信贷流程的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小微信贷业务逐步开始了信贷风控的中级阶段,即小微信贷业务迈入“半自动”的信贷风控时代,其中最为代表的是“信贷工厂”模式。“信贷工厂”模式,又称淡马锡模式,是由新加坡淡马锡金融控股集团研发的一种将小微企业融资的共性与个性相互结合的批量处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调“收益覆盖风险及成本”和“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的理念,通过对相似信贷产品、环节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标准化设计,达到信贷流程的简化管理。同时,每一环节都建立专门的业务运作机制并有专人操作,通过实行类别化的风险管理政策实现信贷业务各环节时间的缩短,提高信贷运作效率,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和银行控制风险的双重需要,使得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小微企业降低准入门槛。通过对模式、产品和机制的创新,新加坡在“信贷工厂”模式的推行和运用中帮助其小微企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在整体金融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信贷工厂”模式以高效、简便的方式带动有效资源流向了急需金融资源的小微企业。同时,淡马锡公司还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将此新模式传递给其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伙伴,使“信贷工厂”模式的有效性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了验证。
信贷工厂作为一种全新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模式,其流程主要包括产品开发、流程设计、批量生产等三大部分:
第一、标准化的产品开发。产品设计必须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目标客户群体,然后按照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两大体系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但设计标准化产品时必须遵循小微企业信贷“六化”原则,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基于客户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设计。信贷工厂模式将“以客户为中心”和“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理念嵌入制度和流程,基于客户细分、市场细分和客户贡献度差异设计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组合。
第二、作业流程设计。作业流程设计是指针对小企业客户量多和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在信贷业务的作业流程中引进工厂流水线作业方式,将小企业信贷操作的前、中、后台业务分离,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按统一的流程标准分岗操作,以提高小企业融资服务和风险控制效率。
第三、批量化生产。小企业个体风险相对较大,但是通过购买组合却可以进行风险分散。因此要用“批发”的理念做小企业业务,以流程和品牌优势拓展市场,以产品带动、客户群挖掘来形成规模效益,通过风险定价和拨备覆盖预期损失。
从模式设计上来看,信贷工厂是按照流程银行的理念,对涉及小微企业服务特别是信贷业务的整个价值创造的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和判断,简化流程并将各业务节点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流程的无缝对接;通过批量化操作降低风险成本和操作成本,实现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半自动化”的信贷工厂模式,给了大型银行介入小微信贷业务的可行方式。我国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银行均引入并积极实践该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海外信贷工厂的典型代表是扎根社区、小微、零售的美国富国银行。从发展趋势上看,信贷工厂将拥抱新技术,将趋于成熟的前沿技术运用于实践,包括新兴的区块链技术、人工识别等。
(三)“全自动”的互联网智能风控模式
随着金融科技浪潮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化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大数据的积累,很多原来的“软信息”,开始在互联网时代逐步书面化、硬化,沉淀成具有信贷技术意义的“大数据”。大数据信贷技术的发展,为信贷风控流程“全自动”的智能化处理创造了可能。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智能风控模式,展现出强大的竞争。
1.案例:网商银行
2015年6月25日,网商银行成立,蚂蚁金服、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三家主要股东分别占比30%、25%以及18%。网商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商业银行和我国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银行之一。在三年内,网商银行仅用了400个员工就服务了850万家小微企业。2018年7月6日,网商银行公布其2017年年报。截至2017年末,网商银行资产总额为781.7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3.51%。2017年,累计向小微经营者发放贷款4468亿元,其中有264.5亿元发放给了农村用户,实现营业收入42.75亿元,净利润4.04亿元,同比增长28%。从资金情况来看,网商银行2017年不良率为1.23%,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用户数量方面,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17年网商银行APP的活跃用户增长为354万。服务数量上,截至2018年6月,三年来网商银行已经服务超过85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相比2017年底的571万,新增用户近300万。网商银行从零开始,成立半年后就迅速盈利,这和银行最初清晰的战略定位密不可分。网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红线,主攻小微、三农、普惠。通过蚂蚁金服的支持,以及对AI、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网商银行的获客成本降到2元左右。成本得到控制,技术保障了征信的效率,互联网银行在没有线下网点优势的同时,也能异军突起,迅速实现盈利。网商银行以阿里的电商生态为基础,向B端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2017年开年,网商银行的两大业务新零售和码商板块都开始下沉。一方面是基于阿里生态圈的向下扩张;一方面是基于蚂蚁金服的生态推出了针对码商的“多收多贷”产品。2017年年初,网商银行终于制定出了配合阿里新零售的金融解决方案。全链路、全渠道以及全方位。如现在网商银行的信贷不只针对淘宝上的商家,以及上游的产业链的商家,而是只要商家有货放到菜鸟的仓库,即使货的归属权暂时还不属于它,也可以做存货融资,因为这些货就在订单链路里。同时,天猫的很多大客户,如罗莱家纺也成为了网商的服务对象,让网商顺利地走到了线下。针对罗莱家纺,网商银行提供支付结算以及融资服务。网商银行走向线下的另外一步就是码商,通过支付宝的收款码,线下小微商户的流水,以及从其相关的电商那里积累的数据,通过风控建模,网商银行打开了大举进军线下的最好时机。目前,已经有200万的小微码商获得了放贷,平均放贷额度为1万元,信贷模式还是线上的“310”贷款模式,即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0人干预。目前,网商银行推出“凡星计划”,在新的三年里,这家银行将与1000家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服务30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其中包括:全面开放蚂蚁金服、阿里巴巴所有的生态场景,以及开放人工智能风控体系和智能化的运营能力。凡星计划从另一方面加大了网商银行的服务维度,除了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这家银行还会将“toB端”的解决方案提供给机构。经过对数据的挖掘,以及平时的练兵,网商银行已经开发了智能运营平台。网商银行的风控模式,是典型的大数据信贷风控模式,具有“全自动”信贷风控的基本特征,是金融科技潮流下智能化风控的典型案例。
2.移动金融智能风控
当前大数据风控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提升,围绕个人客户建立客户画像,目前已逐步延伸到企业客户。未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管理必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移动互联技术和大数据风控的有机结合,便是移动金融智能风控,代表了信贷风控的高级阶段。移动金融智能风控可以从基础设施、风险量化体系以及风控应用子系统三个维度进行智能风控体系的建设。基础设施是智能风控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基础,类比可以看作是智能风控体系的“身体”;风险量化体系是风控体系的核心和决策准则,类比可以看作智能风控体系的“AI大脑”;风控应用子系统则是风控的手段,相当于智能风控体系的“手脚”,通过风控应用子系统对存疑交易进行复核后决定通过或熔断。智能风控设施的建设依然可以分作三个层次:人工智能决策核心、风险控制基础设施以及移动金融交易系统及场景化应用。人工智能决策核心主要包含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大数据平台、智能决策引擎三个子系统。风险控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了关系图谱计算引擎、设备识别子系统、声纹识别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指纹识别子系统等,随着技术发展,风控基础设施可以不断被丰富和扩展以提供更全面、体验更优秀的风控手段。移动金融交易系统及场景化应用则包含了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信贷系统、信用卡系统等应用系统。这些应用系统作为直接的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了移动金融应用场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获得智能风控体系提供的交易安全保障。人工智能决策引擎是一套强大的风险规则引擎,通过一个个针对不同交易场景的策略集来发挥作用。移动金融智能风控的风险量化体系会针对交易场景建立的算法模型会作为变量被规则引擎所使用,以达成智能化对场景及交易进行分析决策的目的。人工智能风险控制应用系统是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金融机构可以建立指纹识别子系统、智能声纹识别子系统、人脸识别子系统以及智能令牌系统,为用户身份核验提供了多种不同安全级别的方式。
【信贷反思录】如何看待信贷风控从传统风控走向智能风控的演进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