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或者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动引起信贷资产的市场价值波动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开展多项信贷资产业务,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借款人或交易对手履约能力与信用的变化,导致信贷资产业务面临信用风险,是银行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而消除或减轻信用风险亦是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分散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降低信用风险的手段,而实际操作中银行则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贷款业务在地域、行业的高度集中,这是造成银行信贷资产业务难以避免的一个“信贷悖论”(Paradox of Credit)。从内涵上讲,信贷悖论,又称信用悖论,是指一方面,现代金融理论已经证明:商业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时应遵守信贷资产配置分散化、多样化的原则,防止授信太过集中,尤其在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手段时,分散化和多样化更是应当严格遵守的原则;另一方面,出于谨慎考虑,商业银行往往将信贷业务集中于自己比较了解和擅长的行业或领域,或是集中于比较了解的有限的老客户,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承受集中性的风险。事实上,集中性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的潜在风险,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之下,集中性风险给商业银行所带来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具体来看,造成信贷悖论的原因是多维度的,需要商业银行综合权衡考虑。
(一)信贷的“专业化”经营:信贷专家制度和信用风险抑制论的“双轮驱动”
1.基于经验法则和主观判断的信贷专家制度
信贷专业化经营模式主要体现为信贷专家制度主导下的行业集中、地域集中、产品集中和客户集中等表现形式。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信贷管理过程是基于经验法则和主观判断的信贷专家制度,银行依赖大量具有专门知识的信贷分析专家来进行贷前信用风险评估,这些信贷分析人员通常积累了分析某一特定行业或某类特定客户的丰富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受自身知识领域的限制,信贷分析专家倾向于向自身熟悉的行业和客户发放贷款,造成银行贷款发放具有很强的行业偏好性。优质客户是众多银行争夺的对象,出于竞争的需要,银行必须尽可能地维护与优质客户的良好关系。如果优质客户的贷款需求超出了银行基于风险分散化管理应有的贷款限额,银行往往难以拒绝。银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域限制而主要从事所在地的经营业务,这就使信贷组合具有很强的地域集中度。
在信贷专家制度下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为了控制违约风险,必须由信贷专家根据信贷员(或称客户经理)提供的客户资信调查资料进行信用分析并评定信用等级,以此作为信贷决策、信贷产品设计和定价的基准。但是,首先,信用分析本身是一件艺术性极强的工作,而且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行业、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越来越大,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所需考虑的因素愈加复杂和多样。同时,经济环境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信贷专家进行信用分析时的分析标准、分析方法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求一个信贷专家掌握所有行业或领域的信用分析经验是不现实的,在知识资源配置上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商业银行的信贷专家是相对稀缺的。虽然对整个商业银行而言,其所有的信贷专家可以覆盖几乎全部的行业或领域,但在单个分支机构(作为一个贷款决策单位)中,其信贷专家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地域限制、部门分割及高昂的交流成本使得信贷专家各自为战,无法实现整体协作。基于风险管理的保守原则,商业银行的各分支机构只有选择放弃某些不熟悉行业或领域的客户,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贷款过度集中的现象。
从未来发展趋势上讲,信贷专家队伍的建设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积极改革和有益探索:第一,要将行政管理权与信贷业务决策审批权分离,突破长期以来银行内部只要拥有行政管理权就自然拥有信贷业务决策审批权的模式。第二,要使专业人员审查审批信贷业务的权限有所差异,可根据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分为资深、高级、中级和初级信贷审查审批人员,每一级又可分为若干档次,使专业人员的审查审批权限拉开距离,并有一个较大的激励和晋升空间。第三,要取消“职权终身制”,审批权限的大小完全根据其信贷业务人员的工作实绩,随时调整,专业人员一旦离开专业岗位,审批权限即被自动取消。第四,要鼓励信贷专业人员职业化,制定一套符合职业信贷人员特点、有利于职业信贷人员成长的办法,引导信贷专家的信贷职业化发展趋势。
2.风险抑制论:传统风控文化的信贷价值引领(www.xing528.com)
在风险抑制论的信贷文化价值指引下,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专家评定法,由一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专家,依据其掌握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对某些关键因素的权衡,决定是否贷款。在专家评定方法中,目前已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衡量标准,如贷款审查“5C”原则,即审查企业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或抵押(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通过严格规范的信用评审程序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企业作为放贷对象。二是要求贷款企业提供抵押、担保等方式,以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从商业银行管理信用风险的思路来看,主要采取的是对信用风险较大的企业不予贷款,以回避风险;或者是在发放贷款前或贷款中采取一些措施,如审贷分离、内控、稽核等控制信用风险。其根本的策略是回避和控制风险,尽量将信用风险高的贷款排除出商业银行的放贷对象。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思路是尽量地抑制信用风险,其结果是导致放贷对象高度集中在某些行业、某些公司,无法消除商业银行的“信贷悖论”。从抑制信用风险的视角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被动地管理信用风险的基本模式,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业务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当今银行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改变这种消极的以抑制信用风险为手段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对商业银行推动信贷资产业务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信贷的“分散化”经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信贷悖论”曲线图
信贷风险,需要进行有效地分散!信贷分散化的核心就是信贷资产组合管理问题。资产组合理论的本质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是现代资产管理理论的开端,影响了此后整个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方向。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表明,通过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降低投资的市场风险。其前提条件是投资组合的风险资产之间具有较低的相关性,也就是风险资产分散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低,资产组合的风险越小。基于这一思想,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业务时,应该增加贷款的数量,并且贷款应该尽可能多样化,即涉及更多的行业和公司,所贷款的公司要尽可能分布更多的地区,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分散贷款,以保证贷款业务的相关性尽可能低,这样可以更好地消除信用风险。因此,贷款业务的分散化,是商业银行降低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如图所示,根据“信贷悖论”的曲线图,当商业银行采取信贷专业化经营策略的时候,信贷专业化程度越强,单笔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越低,但信贷业务的集中度越高,信贷资产组合风险越大。与之相反,当商业银行采取信贷分散化经营策略的时候,信贷分散化程度越强,单笔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越高,但信贷业务的集中度越低,信贷资产组合风险越小。
【信贷反思录】如何理解信贷专业化与信贷分散化经营之间的信贷悖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