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责任,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申言之,发展绿色信贷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绿色信贷在国外起源较早,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我国得到发展和研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均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了和绿色信贷相关的制度政策。当前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秉承绿色信贷的经营理念,积极开展环境风险管理的风险控制信贷实践。发展绿色信贷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更是一次新的胆量与智慧的挑战,甚至是一场金融市场似的“绿色博弈”。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绿色信贷将会在我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提高绿色信贷文化意识
商业银行必须要树立绿色信贷的理念。如果商业银行把绿色信贷看作是一种慈善,理念上不发生改变,那么绿色信贷将会成为空谈。银行必须确立绿色信贷在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明白推行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提高对环保的认同度。只有全员树立了绿色信贷理念,才能在工作中考虑到环保因素,真正将绿色信贷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落实《绿色信贷指引》(银监发[2012]4号)等文件要求,高度关注授信客户及项目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行为,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引发的授信损失和声誉风险。
(二)加强环保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应通过访问当地政务公开网站、各级环保机构网站等方式,梳理近年来收到环保处罚或环评不达标的负面企业清单并定期更新。“负面清单”包括但不限于:环保信用评级为红、黄的企业;受到过2次及以上环保处罚的企业(无论是否已完成整改、处罚是否撤消);列入当地环保督查、重点监管等负面清单的企业;许可证等到期,暂未取得有效期内的环境许可证件的企业。商业银行通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有利于加强企业环保风险的有效识别。
(三)产把授信准入关
商业银行在进行项目审查时,要严格审查客户是否获得环境和社会风险方面的合规文件,重点关注授信企业是否出现在环保“负面清单”。对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负面清单”内客户严禁新增授信。商业银行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可以筛选掉很对不符合绿色信贷指引的企业,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四)做好贷后动态管理
商业银行要及时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切实贯彻绿色信贷管理要求。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提升,环保监管要求从项目立项建设到生产经营均有体现,贷款发放后要加强对授信客户环保评价的持续跟踪,开展主动管理,密切关注“负面清单”的变化,及时调整授信方案。
(五)建立绿色信贷环境数据信息库
银行要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战略层面,加强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和跟踪,根据产业政策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强与政府节能减排、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联系,逐步建立环保与金融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把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逐步建立对项目投资建设、生产、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全程跟踪的环境数据档案库,为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打通信息渠道,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环境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准确地对信贷环境风险做出正确判断。要严格按照绿色信贷政策的要求,不增加对未通过环保评价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新项目的授信支持,对于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已建项目的流动资金贷款申请也要严格控制。
(六)逐步建立并完善绿色信贷授信程序(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计划项目发表了银行业《金融业环境暨可持续发展宣言》,强调了把环境因素纳入标准的风险评估流程的必要性。商业银行要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环保信贷准则,结合信贷工作的具体实践,将环境风险纳入信贷风险管理的范围,将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授信审查条件,积极落实我国的“绿色信贷”指引,建立并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程序、标准,制定包括环境风险在内的风险管理战略,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从客户准入、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强化对绿色信贷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七)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纳入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绿色信贷的环节管控,实行全流程的环境风险管理。信贷发起环节,银行应根据客户及项目所处行业、区域特点,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深入调查,综合评判环境与社会风险对叙做业务安全性及可行性的影响。商业银行应该制定环境与社会风险调查清单,对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分类情况进行评估判定,根据客户风险状况,把风险调查清单及结果需作为客户授信审批的必备材料之一。在尽责审查环节,商业银行要审慎评估判断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程度,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环境与社会风险较高的客户应从严审批,并充分结合行业、客户、项目等多维度考量因素,实施差异化审批流程。贷后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收集、识别、分类和动态分析,与环保、土地、能耗、生态等主管部门强化沟通,注重外部环境与社会风险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环保、土地、能耗、生态政策和监管政策要求,评估对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程度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及时对贷后管理策略做出调整。商业银行要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在客户发生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时,根据突发事件处理要求,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对同类客户加强风险防范。对出现重大风险项目,商业银行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启动责任追究流程。
(八)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要加强产品创新,建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贷款,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两高”行业的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支持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大容量低能耗的火电项目及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支持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环保服务企业兼并、收购、重组等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提供灵活多样的绿色信贷融资模式,在贷款规模、期限、利率、还款方式、担保门槛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给予环保企业更灵活的选择。
(九)建立环境评估智力支撑平台
环境风险评估的专业性强,银行业要从内外两方面构建环境评估智力支撑平台。一是内部人才准备。这是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支撑条件。从当前我国银行业人才结构来看,环境评估人才还非常缺乏,还不能有效地为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提供环境评估智力支撑,这就需要加大引进此类人才的力度,同时加强对现有信贷员工的专业培训,以适应开展绿色信贷工作的要求。二是外部智力支持。商业银行要加大与行业专家或第三方专业咨询认证机构或公司的合作,借助社会智力来完成绿色信贷业务开展需要的环境评估。
(十)完善绿色信贷环境指标体系
我国各商业银行均提出了要发展绿色信贷,并制定了一定的相关政策,但是就目前来看如何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并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都处于简单的人工判别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借鉴国外绿色信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落实绿色信贷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