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保圈”的科学内涵与风险识别
近年来,企业间的担保圈行为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风险事件屡有发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当担保圈中个别企业发生经营问题和财务危机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风险很快传染整个担保圈,导致圈内企业整体陷入困境。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担保圈风险,防范信贷风险通过担保圈传染和扩散,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强化对“担保圈”的风险识别工作。
1.担保圈定义。担保圈是指两家及以上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过担保关系所形成的,可能导致风险蔓延和扩散的企业法人客户群。如图所示,担保圈形式日趋多样,常见的形式有联保(多家企业组成一个共同联保体,互相提供保证)、互保(两家企业互保或多家企业形成担保圈,例如:B给A担保,C给B担保,A又给C担保)、担保链(多家企业形成的担保链条,例如:B给A担保,C给B担保,D给C担保等),除此以外还有集团内部担保圈(集团内部企业互保、联保、担保链)、混合担保圈(联保、互保等多种方式共同组成的担保圈)等更为复杂的担保形式,担保圈一般指商业银行的公司授信业务。担保圈的形成与当地经济结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往往是集团成员、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产业集群客户或区域内互保客户,呈现出小微企业聚集、民营企业聚集、地域聚集、行业聚集等特点。担保圈通常围绕一两个核心企业,识别核心企业是判断整体风险的关键环节,也是化解担保圈风险的前提条件。
2.担保圈的识别。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多渠道的系统资源,包括但不限于监管担保圈识别系统、征信信息,内部监控预警系统、贷后管理系统、艾达系统等,全面识别担保圈结构和风险情况,掌握担保圈内企业经营情况、融资情况、股权结构、关联关系、担保情况、授信情况、产品结构及风险指标。授信调查时,商业银行需要核查包括对外担保业务在内的全部债务敞口,对于联保、互保等行为要在信贷报告中进行专门的说明和评估,对于已经涉及担保圈、担保链的,要调查了解该担保圈、担保链的全貌和风险程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该担保圈内的所有授信业务进行批量审批,以便对担保圈的风险程度进行整体评估。(www.xing528.com)
(二)经济下行周期担保圈“多米诺”效应与“阻尼”效应的对立统一性
如图所示,担保圈结构错综复杂,但又神奇地构筑了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成为信贷领域中的“奇妙王国”。小世界现象又称小世界效应、六度空间理论、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本意是假设世界上所有互不相识的人只需要很少中间人就能建立起联系。企业担保圈是指多家企业通过相互担保和连环担保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特殊利益体,即一个以担保关系为链条的“小世界”。任何两个不相干的信贷企业存在担保关联,即使部分没有贷款或有贷款但没有直接与其他企业发生保证担保关联的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应收应付债务链、民间借贷资金链等方面,也会与担保圈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关系。企业担保圈使原本未能得到银行贷款的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同时也将原本不相关联的许多企业变成息息相关的“小世界”。在经济上行期,担保圈能够分散和消化风险,但在经济下行期,如果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失衡、企业互保严重且杠杆率太高,则担保圈易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该地区企业担保圈中规模较大企业资金链断裂,一家企业的风险可能会沿担保链条一圈、二圈、三圈不断向外扩散传染,甚至演变为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担保圈风险的“多米诺”效应爆发后往往会同时引发“阻尼”效应。“阻尼”效应对“多米诺”效应起到阻碍和抑制作用,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就区域担保圈风险而言,政府对担保圈风险的调控措施和政策就是抑制区域担保圈风险传染和蔓延的最重要的“阻尼”因素之一。具体到银行信贷而言,商业银行应当高度警惕担保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的传染性信贷风险,积极寻求控制担保圈风险的“阻尼”效应,实现担保圈风险的可控性。
【信贷反思录】如何对担保圈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