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信贷风险管理不等于简单的控制行业信贷投放
1.认识误区:行业信贷风险管理=行业信贷投放遏制
目前,对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这样一种理解,即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或者严格控制某一个行业的信贷投放。应该说,这种认识是片面和狭隘的。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整个信贷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在风险与收益中达成一种平衡,在承受合理风险的前提下争取收益的最大化。行业信贷信贷风险管理属于对整体信贷风险管理的技术性分解,是为了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分析、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它使得整体的风险管理具有了可操作性,又跳出了单个客户风险管理带来的局限性,能以相对“中观”的视野来分析和衡量信贷风险。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在于其对具有发展潜力行业的深度挖掘和市场细分,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是最重要的。
2.原因分析:行业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平衡性
之所以会有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等同于严格控制某一行业的信贷投放或者信贷退出的理解,其根源在于某些行业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因经济资源相对匮乏,新兴产业发展滞缓,某一传统行业的企业在某一区域内可能是当地的支柱性企业,对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甚至政府声望有着重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如果将其放入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行业内进行比较和衡量,其行业劣势则明显可见,行业风险显现。商业银行的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就是要跳出单个客户、单一区域的局限,从全国甚至全球的某一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确定行业内部的客户准入条件,所以,部分地区的“好企业”也就变成了“差企业”。除对区位条件明显依赖的少数特殊企业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仅考虑企业在局部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
3.甄选客户:优选行业内的优质客户
商业银行的行业信贷资金投向,需要科学甄选客户?从一般规律上讲,好的行业可以“三三开”。同行不同利,一个行业之内,如果有1/3企业过得好,1/3企业过得去,1/3企业过不下去,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这个行业就是好的行业。对此,商业银行要聚焦行业内最前面的1/3优质企业群体,把这些企业作为银行的储备的目标授信客户名单。根据清单,银行要按图索骥,用目标清单与税务、供电、工信、环保等部门进行有关信息的交叉印证,以此甄选客户。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针对企业家的人品、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提供的押品等进行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综合分析。通过关系型信贷技术和交易型信贷技术的充分运用,商业银行既能够比较快的做出信贷规模,又把控住了信贷资产质量。而对于产业集群后三分之二的客户,动态的看,经过权衡,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进行前1/3客户的行业授信投放。(www.xing528.com)
(二)行业信贷退出不等于行业内客户的全部退出
1.认识误区:行业信贷退出=行业内客户全部退出
行业信贷退出是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对风险高的行业加大退出力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是对以往信贷投向政策的调整。但是,行业信贷退出并不等于行业内客户的全部退出。实际上,行业信贷风险管理中流行一句话:“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导致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行业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因此,某些行业出现衰退而某些行业诞生并发展壮大成为必然。不同行业之间需要协调配合,新兴行业需要传统行业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储备。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某些行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转移,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逐步转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行业退出:“进”“退”之间的有机结合
随着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那些规模经济和产业聚集程度高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加入了一些传统行业内部的整合力度。但这些衰退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这种实力不仅表现在行业内部同类型的其他小微企业的对比上,更表现在与交易对手谈判的强势上。所以,这些衰退行业仍然存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这也是商业银行行业信贷投放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以,行业退出也是“进”与“退”的有机结合,“进”的是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退”的是存在竞争劣势的企业。信贷退出客户,不等于信贷业务的完全退出。商业银行可以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将风险较高的、长期的信贷产品转向风险较低的、短期的信贷产品的策略性调整,做到信贷产品“进”与“退”的有机结合。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优选行业内的优质客户进行信贷投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