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Macmillan(1931)为首的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这一世界性难题,首次提出了小企业存在金融缺口的问题,即小微企业无论在股权融资上还是在债务融资上均面临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缺口困境。Ray(1983)则具体分析了“麦克米伦缺口”存在的具体情形。
“信贷配给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进一步解释了小微企业存在“麦克米伦缺口”的原因。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不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人之间不作对称分布的有关某些事件的知识或概率分布。其特点在于:第一,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第二,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具体到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借款人之间信贷情境下,信息不对称则具体表现为:民营企业借款人对其自身的信息了解程度远大于银行,并有选择性地给银行提供信息,主要形成财务信息不对称和非财务信息不对称。Baltensperger(1978)认为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不是银行出于对货币当局关于贷款利率上限存在管制的考虑,主要是银行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贷款合同除了要考虑利率因素外,更应当考虑担保、抵押品等非利率条件,以确保银行利润最大化。Stiglitz和Weiss(1981)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剖析了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认为银行与小微企业在信贷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必定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银行的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即在竞争均衡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信贷配给。由于小微企业存在信息透明度低、经营风险大、企业规模弱小、抵质押物稀缺等现实问题,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一般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银行在面对超额贷款需求时,为避免逆向选择,被迫性地采取信贷配给的方式而实现信贷市场供求平衡,最终导致即使愿意承担较高利率融资成本的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而无法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Wetter(1983)认为当借款人是风险中立者时,银行不会将抵押品作为信贷配给的手段。Beasanko和Thakor(1987)认为在卖方垄断的信贷市场,小微企业只有引入具有信息优势的第三方担保才能够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贷配给。Sahlman(1990)指出刚成立的小微企业更多地依靠内源融资,由于信息不透明原因,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Ang(1991)指出受融资渠道限制,小微企业与银行在谈判过程中处于劣势,很难获得像大企业一样的优惠条款。Mark Gertler和Simon Gilchrist(1994)主要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发现商业银行为了弥补自身在信贷调研过程中信息获取的劣势必然会实施高额风险补偿机制,进而导致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变动性提升,引发委托代理问题。
具体到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与银行的信贷决策之间一直处于胶着拉锯的博弈状态。基于当前银行业资产质量不容乐观的现实状况,商业银行在财务分析基础之上应当更加注重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力度,进而改善这种信息不对称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你的客户”,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www.xing528.com)
【信贷反思录】如何缓解信息的不对称性与银行的信贷决策之间的博弈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