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微企业融资之痛:不完美的硬信息,解决方案《赢在风控》

小微企业融资之痛:不完美的硬信息,解决方案《赢在风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造成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的原因,主要是欠缺传统意义上的“硬信息”。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有外部和内部两种渠道。小微企业产权混乱的状态,会对小微企业信息的有效获取产生阻碍,影响“软信息”“硬信息”的生产和传递。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五个痛点是信贷风险偏高,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偏好”上的业务歧视。

小微企业融资之痛:不完美的硬信息,解决方案《赢在风控》

西方国家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Macmillan(1931)为首的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这一世界性难题。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短、小、频、急、难、贵”等突出特点。而造成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的原因,主要是欠缺传统意义上的“硬信息”。

信贷反思录】如何看待麦克米伦缺口和小微企业“硬信息”的关系?

(一)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解读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个长久性课题。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推动自主创新、稳定城镇就业的主要企业群体。信贷实践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融资结构”不合理

如图所示,在市场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一般包括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种。其中,理想状态下,小微企业融资应当以内源融资为主。目前,小微企业融资有外部和内部两种渠道。外部融资渠道主要是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中的股票直接融资,内部融资企业利润和折旧资金累积或者企业内部股份化及小企业所有者吸引朋友和家族成员入股筹资。而企业债券市场、商业股票市场远没有发展起来,各种金融服务机构也很不完善。对于小微企业,无论是非正常情况还是正常情况,融资都很困难。毋庸讳言,我国小微企业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这两座“大山”的夹缝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土生土长的小微企业则不同,既无国家财政机关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强力贷款支持,也无外资企业的那种海外资金和技术优势,其创业和发展都只能靠自有资本的积累,内源性融资始终贯穿其一生。调查显示,中国小微企业经济初创时的启动资金有90%以上主要来自资金持有者、当初的合伙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自给自足式”的解决。可知,当前环境下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一个痛点是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成本偏高。

2.“贷款获批性”差

贷款获批性较差,又可以理解为“信贷配给”的困境。信贷配给可以划分为信贷数量配给和信贷规模配给,包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方面。目前,商业银行信贷技术的相对滞后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的缺陷,使得小微企业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很难。例如,小微企业自身存在诸如企业产权不清、管理混乱、产品生产规模小、竞争力弱、财务状况不透明等问题,导致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其中,小微企业的产权不清又体现为财产关系不清、投入性质不清和资产归属不清。小微企业产权混乱的状态,会对小微企业信息的有效获取产生阻碍,影响“软信息”“硬信息”的生产和传递。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小微企业的资信水平低、贷款风险大等原因都制约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可知,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二个痛点是信贷配给不足,贷款获批性较差。

3.“信用缺失”显著

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信用缺失”的困境。信用困境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小微企业与银行的纵向信用缺失,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还款意愿。小微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足够重视,部分小微企业还款意愿不够,容易产生信用违约、信用欺诈和借贷纠纷等问题。二是缺乏还款能力。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经营能力的限制,信用风险偏高,抗风险能力较差,在经济下行周期发生贷款违约的概率较高。三是缺乏信用数据资源。小微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可信度较低,且资源封闭,向银行提供的财务数据容易造假,可信度较低。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较为欠缺,合法有效的融资信用记录等“硬信息”相对匮乏。第二类是企业之间的横向信用缺失,主要体现为:小微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和小微企业和大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三个痛点是缺乏有效的信用数据进行支持,信用缺失问题显著。

4.“融资成本”较高

信贷配给作为小微企业人信贷市场的一种均衡机制,是信贷市场风险极小化与收益极大化的理性选择。在差异化信贷定价机制下,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大企业,融资的成本较高。但是即使在高利率下,小微企业也面临着信贷配给的困境,小微企业融资贵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从银行信贷渠道讲,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是相对较高,但比其在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成本“便宜”多了。小微企业利用银行信贷渠道进行融资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获得资金较为迅速。二是信贷产品种类相对较多。三是融资费用相对较低。四是弹性大、灵活性较强,可以进行贷款延期。小微企业融资的第四个痛点是银行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但明显低于民间融资成本。

5.“风险偏好”歧视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高,商业银行选择信贷客户的时候,存在企业客户的“所有制和规模”的歧视。例如,银行更是将贷款对象的“所有制”视为审批贷款的一个重要的考察因素。对于具有国有控股股东背景的大型企业,信贷审批部门会认为信贷安全性较高,此类企业往往受到银行的偏爱。相对而言,对于较为“纯粹”的民营的小微企业,由于抗风险能力较差,商业银行一般较为审慎,不愿意进行过多的信贷资金的投放。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五个痛点是信贷风险偏高,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偏好”上的业务歧视。(www.xing528.com)

6.“信贷策略”趋严

商业银行在信贷经营的过程中面临银行信贷规模扩大与金融风险提高的困境。在无法处理好风险点与盈利点之间的平衡关系的时候,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审批格外严格,贷款发放的约束机制较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较为突出,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各地区逃废金融债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在高风险面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惜贷”“抽贷”等问题。小微企业融资的第六个痛点是信贷审批较为严格,经济下行期信贷经营策略更加趋紧从严。

【信贷反思录】造成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的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二)直击痛点背后的“硬信息”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资料不同,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该现象由肯尼斯·约瑟夫·阿罗于1963年首次提出。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著名著作《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作了进一步阐述。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信贷配给问题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和痛点的主要原因。而“硬信息”作为一个关键的因素,其信息的质量及劣势直接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发生。从信贷技术视角分析,“硬信息”的“不完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失真

财务数据是“硬信息”中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小微企业的信息主要通过财务数据反映。大多数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财务数据失真。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披露约束,因而外部监督也同样缺失,加之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生命周期不稳定等特征,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比较高。造成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合理避税的需要。小微企业为了避税,一般会把自己的资产、收入等财务科目尽量压缩变小,与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不符。二是造假成本较低。企业为了融资的需要,会低价的聘用财务人员粉饰报表。因此,小微企业给银行提供的报表一般会夸大企业的销售收入,导致信息失真。三是惩罚机制不健全。针对小微企业财务造假的惩罚机制,主要体现在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等相关罪名,其余的社会监督机制相对欠缺,

2.信息欠缺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欠缺足够的“硬信息”,比如企业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押品信息。信贷实践中,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报表、没有充分的抵质押物、信用评分不够理想等硬信息少的原因而被银行拒之门外的案例屡见不鲜,充分反映了小微企业欠缺足够多的硬信息。许多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资产规模小,缺乏业务记录、税务状况、财务审计和信贷历史信用等信息,导致其获取外源融资的困难。正是由于小微企业“硬信息”的欠缺,导致商业银行“想贷而不敢贷”的尴尬局面出现——信息欠缺,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还原一个真实的小微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惜贷、拒贷和抽贷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信贷配给也就成为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

3.“驱逐”现象

在小微企业信贷实践中,不仅各种“硬信息”能够传输,就是各种“软信息”也可以产生和传递达。但是,由于传输硬信息需要进行规范的加工、处理,会耗费较多时间,提高工作成本,降低工作效率。而软信息基本上是口头传达,“意会”成分很多。所以,在小微企业中会出现“软信息驱逐硬信息”的现象。尤其是在关系型信贷技术的实践中,即除了少量必要的硬信息,在小微企业信贷决策中充斥着大量的“软信息”。

【信贷反思录】如何看待小微企业信贷中出现的“软信息驱逐硬信息”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