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微企业信用分析:赢在风控

小微企业信用分析:赢在风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贷实践中,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所分析客户的特质,选择最适合特定客户的要素分析法,多维度地剖析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二)“5P”分析法:注重实战性和全面性的信贷技术“5P”要素分析法立足于信贷实践的需要,主张实用性和完整性,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小微企业客户信用状况分析的信贷技术。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需要注重“人”的分析,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要素分析。

小微企业信用分析:赢在风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除了C要素系列的信贷分析法大放异彩以外,关于小微企业客户信用分析的其他要素分析法也有很多种,并深刻影响着信贷业务的具体实践。例如,“3F”要素分析法、“5P”要素分析法、“10M”要素分析法等要素分析法,各有千秋,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剖析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信贷实践中,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所分析客户的特质,选择最适合特定客户的要素分析法,多维度地剖析小微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

从5C分析法到3F分析法演化图

(一)“3F”分析法:“5C”分析法的简化版本

随着征信业的发展,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协会(Robert Morris Associates)将“5C”分析法归纳、提炼、概括为“3F”分析法。其中,品德要素和能力要素合并为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资本和担保品合并为财务因素(financial factor),环境状况则改为经济因素(economy factor)。

如图所示,“3F”分析法是“5C”分析法的升级演化与精简提炼,尤其是关于个人因素的整合分析,充分体现了小微企业贷款投的就是“人”的信贷理念。小微企业信贷由于具有特殊性,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与一把手的人品及其能力分析,透过企业这个“壳子”,分析企业的核心人物,关注企业的根本经营策略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可能经营不错,但是企业的老板人品有问题,对于这样的企业,银行是要打问号的!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读懂信贷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二)“5P”分析法:注重实战性和全面性的信贷技术

“5P”要素分析法立足于信贷实践的需要,主张实用性和完整性,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小微企业客户信用状况分析的信贷技术。例如,对于银行贷款资金用途的分析,更加凸显从银行角度分析信贷资金的具体流向和资金安全性,也顺应了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要求。如图所示,一般来讲,5P分析法主要包括企业主的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债权保障因素、借款人展望因素五方面内容的要素分析:

1.企业主的个人因素(Personal Factor):小企业信贷投放,归根结底投的是“人”!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需要注重“人”的分析,关注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要素分析。“5P”分析法个人因素的分析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还款意愿层面的考察:企业负责人或经营团队的出身背景、年龄及健康状况、实际控制人教育及经营事业的经历与理念、业界的评价。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企业经营者品德,是否诚实守信,有无丧失信用记录?企业的还款意愿侧重于人品的考察。第二,还款能力的考察:好的“一把手”,会带出好的企业来。小微企业实际控制人个人的能力水平,会深刻影响着该笔信贷资产的质量。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运用能力,关注企业的营运和财务管理能力,分析企业经营者的专业技能、领导才能及经营管理能力。小微企业的资格必须是依法登记、持有营业执照的企事业法人,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在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并具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或能提供担保人。还款能力的考察,侧重于能力的考察。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科学评估贷款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2.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分析贷款到底“去哪儿了”?

商业银行需要评估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的资金用途,评估企业中长期营运计划,计算企业所需的营运周转资金并验证企业申请的借款额度是否合理。资金用途通常包括生产经营、还债交税和替代股权等三个方面。如果用于生产经营,要分析是流动资金贷款还是项目贷款,对那些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效益好的支柱产业要给予支持;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要分析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确保贷款能够收回。如果用于还债交税,要严格审查,是否符合规定。如果用于替代股权或弥补亏损,更应慎重。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用途方面,需要重点警惕以下问题:第一,短贷长用问题。短贷长用,又称“流资固用”,对于企业而言,短贷长用的风险在于要不断安排偿债资金,偿债压力更大。企业一般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循环使用,一旦银行不再提供新的贷款,企业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第二,以贷还贷问题。以贷还贷,是银行对难以收回的到逾期贷款通过发放新贷款达到收回原有老贷款目的的一种金融行为。以贷还贷,背离了银行信贷的初衷,不利于信贷资金的安全。第三,顶名贷款问题。“顶名”贷款即实际借款人与用款人不符的贷款。信贷实践当中,“顶名”贷款一般分为因实际借款人有效抵押物不足办理“顶名”贷款、因实际借款人身份不合规办理“顶名”贷款和因授信额度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办理“顶名”贷款三类。“顶名”贷款规避了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等信贷管理制度,使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造成超越权限、跨区域、垒大户、多头贷款等违规贷款,增加了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给信贷资金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第四,资金挪用问题。小微企业短期贷款一般用来满足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求,信贷实践当中,经常出现贷款资金挪用问题,主要通过伪造第一手贷款支付交易背景,后续通过资金转移等方式回流到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银行账户,用来投资股票期货等投机交易以及房地产市场领域,导致贷款资金违规流入其他市场。

【信贷反思录】在贷款资金用途方面,有哪些风险点需要重点防控?

3.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 Factor):信贷的“底线”思维,是贷款能否收的回来的问题。

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还款来源的考察.主要目的是为了剖析该笔贷款放出去以后,能否收得回来?这是信贷的底线思维。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小微企业的还款意愿,特别要注意企业过去的还款记录以及有无不正常转移企业资产等不诚信行为。在还款来源方面,商业银行既需要关注企业的第一还欺来源,突出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分析,又要关注保证人及担保品等第二还款来源,从多维度分析企业的信贷资金按时还款的可能性,避免信贷资金的损失。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必须科学摆正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的关系。在信贷审查中,货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永远是第一位的,决定了该笔贷款的信贷资产质量水平。第二还款来源,只是作为救济手段的风险缓释补充.申言之,商业银行做信贷业务,不能把“宝”都押在第二还款来源上,回归本源,坚持“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KYC),严格审查贷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才是“王道”。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对于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应基于企业的行业特征,结合企业经营模式,从非财务维度和财务维度两个视角进行综合性分析。从非财务维度,商业银行主要应审查贷款企业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商业银行应当重点考察贷款企业实际控制人从业经验、经营风格及稳定性;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企业的行业周期及行业地位;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贷款企业的历史沿革及股权结构的稳定性:商业银行需要关注贷款企业的主业清晰度或实际经营范围的稳定性;商业银行需要考察贷款企业的商业模式及上下游渠道的稳定性;商业银行需要关注调款企业的外部政策的稳定性;商业银行需要关注贷款企业的资金流是否稳定可监控。从财务维度,商业银行主要应审查贷款企业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企业过去的财务数据能否准确反映其经营状况;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是否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企业未来能否获得持续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企业获取的收入能否有效偿还银行授信:企业外部融资模式是否稳定。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科学分析借款企业的还款来源?

4.债权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授信合约的限制条件、担保品的种类、性质、价值及变现性等内容。债权保障因素包括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两个方面。内部保障方面要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稳健和盈利水平是否正常;外部保障方面要分析担保人的财务实力及信用状况。商业银行通过运用财务分析的信贷技术来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信贷决策提供支撑和依据。外部保障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的担保人的实力变化情况。在债权保障因素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拖死人”的应收账款问题。商业银行需要警惕企业的外欠账过多问题,很多企业多是被应收账款“拖死”的。例外,四川长虹的海外应收账款案例。第二,“盲目”的多元化经营问题。商业银行需要警惕企业的关联交易和纵向多元化经营问题。例如,澳柯玛盲目多元化经营风险案例。第三,“缠死人”的互保联保等担保圈问题。商业银行需要警惕担保链引起的链式风险传染性问题。例如,浙江担保圈问题导致的民营企业“跑路潮”案例。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如何从内、外部两个维度分析银行贷款的安全性?

5.借款人展望因素(Perspective Factor):信贷的“亲周期”与企业的“大败局”

在借款人展望因素中,银行需要树立大的格局观,重点研究宏观经济周期规律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还需要分析企业的生命周期规律,预判企业的失败的大概率。在逆向思维之下,商业银行需要分析企业所属产业景气的展望,关注企业本身未来的发展性等内容。企业的展望因素主要分析借款企业的发展前景,包括产业政策、竞争能力、产品寿命周期、新产品开发情况等;同时,还要分析企业有无财务风险,是否有可能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因素。商业银行需要解读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规律与发展大势。1983年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发现,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的500家大企业,有1/3已经销声匿迹。许多国家40%的新建公司存活不到10年便中途夭折。在日本和欧洲,所有公司的寿命只有12.5年。有人研究了100家世界级名牌企业,发现其中寿命在100年以上者占36%,还有的甚至存续二三百年。从理论上讲,企业是人造系统,因而企业是可以改造的。商业银行通过企业展望因素分析,进而增强信贷客户的甄选技巧,提高信贷客户的选择水平。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分析贷款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从企业经营失败的规律中汲取信贷风险管理的教训?

(三)“10M”分析法:企业信用分析的“万花筒”(www.xing528.com)

“10M”分析法属于要素分析法中的“万花筒”,主张多维度、全方位地分析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的信用状况。

1.人力(Man)要素分析:企业最重要的财富和资产是“人才”

从银行角度看企业,最重要的是看企业的人才战略:老板是否是有“真本事”的人,企业是否“人尽其才”?商业银行主要从小微企业经营者或高管人员的品质、能力、绩效、作风和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等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要素进行分析。

2.财力(Money)要素分析:透过报表看企业的真实“财力”

银行是“嫌贫爱富”的,企业客户的财力状况,决定了该企业能否进入银行信贷的门槛。商业银行要从财务角度分析授信客户的资本结构,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并辅助考察资金长期、短期筹集和运用计划情况。

3.机器设备能力(Machinery)要素分析:从设备情况看企业的“技术先进性”

在现场考察中,银行需要重点了解企业的机器设备的配备情况、规格、出厂日期、价值、折旧、产能设计情况等信息。企业的生产线的先进性如何?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机器设备的品质、效能、新颖程度、数量等方面分析企业生产工艺的先进性,验证企业的生产设备与核心竞争力水平。

4.销售能力(Market)要素分析:从企业“下游客户”反思贷款的“安全性”

企业的下游客户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笔贷款的安全性。在企业商业模式考察中,银行需要重点分析授信客户销售能力的强弱对其收益能力的影响程度。商业银行对于企业的销售能力的考察,需要重点分析企业的销售渠道是否稳定?销售网络是否完善?企业的主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企业的主要下游客户分布及其变动情况如何?在产业链条中,企业客户的销售谈判能力如何?通过以上分析,商业银行应当搞清楚企业的盈利的可能性和稳定性,进而对贷款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与支撑。

5.管理能力(Management)要素分析:从管理水平窥探企业的“公司治理”

依据现代公司制度要求,企业的管理能力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商业银行需要注重从小微企业授信客户高管层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等方面,分析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例如,2001年底,名列《财富》500强的美国安然公司会计丑闻的爆发,以及随后其他一些著名的公司也相继出现类似的危机,暴露出了美国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表面上为一场会计丑闻,实际上是一场公司治理的危机,使人们不得不对其公司治理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商业银行需要注重分析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关注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营业绩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6.原材料供应能力(MateriaI)要素分析:从企业的“上游客户”看企业的“谈判力”

企业的上游客户水平,能够够反映出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谈判议价水平。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分析企业客户的原材料品质、价格、成本、存量等因素对小微企业授信客户的经营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可以逐月观察企业原材料采购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而分析企业的成本压力变化情况。

7.计划能力(Making Plan)要素分析:从计划能力反思企业的“战略”风险

计划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战略能力。一些民营企业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后,盲目扩张,几乎是“什么赚钱干什么”,进军多个领域,大量投资,极易造成现金链断裂,经营风险也不断积聚、膨胀,银行介入调查不仔细就会接手企业经营风险,成为“接盘侠”。商业银行主要从小微企业客户有无制定长期、短期经营活动的方针,制定的方针是否适合其经营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风险类型中有一类是战略风险,需要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例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的战略风险案例。

8.制造能力(Manufacturing)要素分析:综合判断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

企业的产能是否存在过剩问题?商业银行要从小微企业授信客户的人力、财力、机器设备能力、原材料购买能力等多方面分析企业的制造能力。企业的制造能力一定要符合其市场定位,不可以盲目贪大,企业摊子铺得太大,不利于企业整体经营效能的提升。

9.方法(Method)要素分析:透过企业的工作方法来预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叶一天堂,一沙一世界。”商业银行可以透过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角度分析其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否落后?企业的经营策略是否存在偏颇?企业的制度办法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多角度地分析企业的工作方法,银行来判断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10.获利能力(Margin)要素分析:回归“企业经营”的信贷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本质上就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商业银行通过对前九个要素的分析,层层递进式地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的获利水平,是银行最为关注的,能够真正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信贷分析最终还是要回归信贷经营的本质,通过信贷的投放,支持小微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信贷反思录】信贷分析为何要回归信贷经营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