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态管控的角度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投放出去以后,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强对该笔信贷业务的持续跟踪力度,做到“动态监测,科学诊断,及时处理,控制风险”,正是在此种信贷逻辑的指引下,“监测-诊断”的信贷风险识别技术才得以产生。监测-诊断法的科学内涵是,商业银行根据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的经营情况,通过持续性地观测、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信贷风险的预警信号,因户施策地针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进行科学诊断的一种信用风险识别方法。
信贷实践中,商业银行运用“监测-诊断”法进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有效识别。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预警信号系统,在小微企业贷后管理阶段综合运用贷后检查、授后监督和风险预警等手段,加强对贷款风险的持续监督评价和风险诊断,通过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持续监测,及时发现贷款风险预警信号,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防止贷款风险的损失。
如图所示,监测-诊断法的技术核心是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体系。一般来讲,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包括以下几类:
(一)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商业银行对于财务状况的分析,侧重于“硬信息”的解读。银行工作人员首先要判断,客户50%以上的财务指标是否低于国资委最新发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平均值。企业提供财务报表是否虚假,或被出具否定或重大保留意见。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客户的财务状况的预警信号,一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日益积压”的库存问题。银行要分析企业的存货结构及其占比,看是否存在货物滞销的情况,例如,企业的原材料、产成品和在产品各自的占比都是多少?银行信贷工作人员还要重点关注企业的存货是否激增。如果存货周转速度放慢,就需要重点加强分析企业是否遇到经营困难。
2.“危机四伏”的现金流量。商业银行要关注企业的短贷长用,拆东墙补西墙现象。现金流好比是小微企业的“血脉”,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掌控能力。商业银行要重点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以及现金流净值,探求企业的现金状况是否恶化?如果企业的资金状况持续紧张,就要分析现金流的去向,是否存在固定资产投入过多的问题?有没有短贷长用的情况发生?企业的摊子是否铺得太大?
3.“拖死老板”的应收账款。银行要关注企业客户的应收账款情况,分析企业的应收款结构及其账龄分布,是否存在大量的呆坏账?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是否激增?企业对于下游客户是否怠于行使债权,此种情形下银行能否对于特定的应收款行使代位权?或者,针对应收账款,商业银行能否通过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改善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4.“每况愈下”的流动资产。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结构中最为优质的流动资产部分,分析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是否下降?为什么下降?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比下降太快,流动资产持续恶化,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对此类信息加强预警。
5.“盲目扩张”的固定资产。企业的生命周期与经济周期具有密切关系。当前经济下行期,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宜盲目增加太多,防止挤占流动资产,导致现金流的断裂。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小微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防止企业固定资产盲目扩张。尤其是过于追求办公楼的奢华,对企业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再好的楼宇,也生产不出世界一流的产品。除流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的集中问题,商业银行也需要注重分析预警。
6.“大量增加”的长期债务。企业的长期债务主要用于兴建厂房和投资生产流水线。长期债务需要密切关注企业项目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小微企业信贷具有显著的亲周期性特征,长期性债务能否抵抗周期的干扰呢?这是对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
7.“增加失当”的短期债务。在经济上下周期,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可得性显著提升,各家银行的信贷经营策略较为积极,小微企业对于银行贷款一般都是来者不拒,最终会产生增加失当的问题。银行的流动资金充裕以后,往往会出现短贷长用或者盲目投资的问题和潜在经营风险。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小企业客户的抗风险能力较弱,银行一旦压缩贷款,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和倒闭的风险。
8.“显著下降”的偿债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资本与债务的比例是否下降?下降幅度是否低于行业平均值水平?重点关注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好财务指标恶化信息的预警。
9.“不容乐观”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体现了小微企业客户的还款能力,对于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的质量来讲非常重要。商业银行需要关注企业的销售收入是否连年下降?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程度如何,资金运用的收益如何?是否存在销售收入上升,但是企业的利润下降的问题?相对于销售而言,企业的间接费用是否增长过快?相对于销售收入和利润而言,企业的总资产是否增长过快?面对经过美化粉饰后的财务报表背后,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如何?是否出现了亏损?
10.“纠缠不清”的担保圈链。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担保链”和“互保圈”。企业的对外担保属于或有负债范畴,对于企业的经营安全和稳健,具有重大影响。例如,江浙地区的大量联保贷企业由于担保链问题,出现信贷风险的链式传染风险。
11.“风险叠加”的财务指标。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几类财务指标风险:第一类,财务指标出现完工风险,主要预警信号为拖欠工资或拖欠工程款、资本金不到位、项目融资不顺畅、建设资金抽资挪用、项目超支、在建项目重大事故或减值和无法达产等风险预警信号。第二类,财务指标出现虚假贸易风险,主要预警信号为贸易背景虚假和贸易账期虚构。第三类,财务指标出现主业恶化风险,主要预警信号为产品滞销、经营亏损、商业信用弱化和固定资产变化异常等信号。第四类,财务指标出现资金挪用风险,主要预警信号为通过关联交易挪用资金、通过拆借挪用资金和挪用权益性资金。第五类,财务指标出现过度扩张风险,主要预警信号为举债投资、偿债能力持续下降和自身经营不能支持持续投资。第六类,财务指标出现资产减值和外部风险,主要预警信号为资产减值和企业对外担保过多。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科学构建小微企业信贷客户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
(二)经营管理者预警信号
商业银行一定要善于跟小微企业的“一把手”、实际控制人打交道,读懂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策略和异常行为。就小微企业而言,银行投贷款,其实投的是人,是企业的一把手,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把企业搞垮。关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者方面,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阴晴未定”的异常行为。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企业的一把手、实际控制人的行为或习惯的变化情况。客户实际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内部高管人员(主要股东、高层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等)出现患病、死亡,不能正常履职的。企业一把手对银行的合作态度是否有变化?个人已解决的问题是否重新出现?是否存在不履行个人义务的异常行为?例如,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关注企业是否涉及频繁的大额民间借贷行为?企业或其实际控制人、重要股东是否存在民间融资行为的,或控股、参股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异常行为数据背后,定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2.“混乱无序”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关注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成员是否发生重大的变化,主要管理层是否发生人事变动?股东间是否发生重大纠纷或股东出现抽逃资金等负面信号?关键经营管理者是否发生身体疾病或死亡?各部门职责分工是否分裂扯皮或者混乱无序?是否存在“一人独大,独裁统治”的经营管理行为?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控制成本?财务报表是否报送不及时?企业管理者对市场的反应是否迟钝?企业实际控制人对于市场环境的把控力度如何?是否发生劳资关系纠纷,甚至出现罢工?企业最大的资产就是人才,要看一把手对人才的管理能力。一把手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走向。(www.xing528.com)
3.“冒险投机”的市场策略。企业是否冒险兼并其他公司,或者冒险投资于其他新的业务领域、新产品和新市场?企业的投机心理是否过重,是否存在投资风险过大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一把手性格属于冒险激进类型的,本来从事生产经营,却热衷于期货交易等衍生品市场,最终脱离主业,企业难逃倒闭破产的厄运。
4.“涉足禁区”的风险事件。企业或其控股股东、关联企业实际控制人或法定代表人涉黑、涉贪腐、违法违纪、重大欺诈或其他刑事案件,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或被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或出现被拘审、“双规”、监视居留等情况的。中层管理者短期内多人离职、管理人员存在涉毒涉赌不良嗜好的。
【信贷反思录】如何理解商业银行投放小企业贷款,就是投企业实际控制人?
(三)经营状况预警信号
小微企业经营的危机,最终体现为小微企业的信贷危机。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小微企业客户经营状况的透视与分析。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渐行渐远”的主营业务。小微企业的主营业务越来越不清晰,甚至经营业务的性质发生变化。在产品线方面,企业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主导产业不突出。例如,鲁群生时期的澳柯玛集团由于过度地开展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导致主营业务日益不突出,最终企业被托管和强制“瘦身”。由于盲目多元化的经营,小微企业一般表现为财务记录和经营控制的混乱。
2.“丢盔弃甲”的客户阵地。在客户维护策略上,小微企业贷款户是否丧失一个或多个财力雄厚的下游客户呢?关系到企业的某一个客户的订单是否变化无常?客户的流失率是否日益严重?客户流失的原因,背后一定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缺乏异质性和市场竞争力。
3.“萧条凌乱”的厂区景象。商业银行要观察企业的工厂或设备布局是否合理?工厂和设备是否维修不善?是否推迟更新过时的设备或无效的设备?企业的存货是否数额巨大超出正常水平,并且摆放杂乱不堪?
4.“日渐凋零”的惨淡经营。面临重大市场、经营环境变化的企业客户,主要表现是产品面临外部竞争力,技术设备落后,存货积压,市场份额减少,主业消弭,转行业投资或转产等;超出设备检修期出现的停产、半停产等现象;或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在公众中引起不良反响。
5.“官司缠身”的诉讼纠纷。企业客户或其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涉及重大违约、经济纠纷、法律纠纷等,涉及账户被法院、海关、税务等执法部门查封等情况,且预计该行为对客户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将产生重大影响。
6.“突如其来”的风险事件。企业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突发重大不利事件,例如,遭受重大灾害、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产品质量事故,涉及重大环保问题,陷于劳资、环保纠纷等,或涉及网络、媒体负面报道且对客户正常经营造成较大影响的。贷款企业环保手续不齐全,或虽然环保手续齐全,但客户经理发现存在实质性污染环境行为的,或被环保部门处罚,且在短期内难以整改的信贷企业客户。
7.“挪作他用”的资金用途。企业客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融资资金,尤其是挪用融资资金炒作房地产或投入股市、汇市、期市等投机交易。
8.“金蝉脱壳”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信贷企业客户治理结构变化(包括不限于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不限于存在逃废债倾向的)。
【信贷反思录】如何有效识别信贷客户的经营风险?
(四)借贷关系预警信号
银企之间的借贷关系及其变化情况也是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此处的借贷关系,既包括企业在各家金融机构的正常存款结算,也包括银行业对企业的授信资金支持情况。一般来讲,商业银行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小微企业客户的借贷双方的关系变化情况:
1.“异常变动”的存款结算。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在银行的存款是否过度下降?是否存在只有贷款没有存款结算的小微企业客户?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企业签发的支票金额是否经常超过实际存款余额?例如,某企业给下游客户签发的转账支票经常是空头支票,无法转账。经过进一步核实,发现该企业已经经营困难,各家银行对该企业的贷款管理策略开始趋紧,该客户成为潜在不良贷款客户。
2.“日益增长”的信贷需求。银行要关注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融资计划是否明确?对短期负债是否过度依赖?季节性贷款需求是否变换无常?企业从其他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金额显著增加?贷款资金的还款来源是否存在以贷还贷现象?过度增长的贷款需求,对于小微企业的稳健经营并非是一件好事。对于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的小微企业客户,银行需要进行适度压缩与退出授信。
3.“日益恶劣”的信用评价。银行要密切关注企业信用评级较上年下降等级的程度,以及评级结果是否下降。贷款企业的风险分类是否存在明显向下迁徙趋势、依靠向上推翻维持正常类?客户与银行同业往来情况出现异常变动,如在他行资产分类为关注类或以下,存在借新还旧或授信展期;银行同业出现压贷、非正常收贷或冻结借款人可用授信额度等,对外借款出现欠息,被债权人追讨欠款或索取赔偿。
【信贷反思录】如何看待借贷关系中的风险预警信号问题?商业银行为什么要重视同业对于信贷客户的态度变化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