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问题,为借鉴国际上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经验,2005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与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IPC公司)进行合作,在我国开创了正规金融机构实施的基于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微小企业信贷项目业务试点(the China Development Bank Micro-finance Project CMFP)。在中国语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微贷技术的运用主要分布在中小银行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并在微小企业的信贷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信贷经验。通过对我国微贷业务代表性银行的“样本”考察,我们可以对微贷技术做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一)包商银行:国内首家IPC微贷技术的“引入者”与“践行者”
包商银行将小微企业定位为核心目标客户群体,力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为微型和小型企业提供最贴心的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来助力百姓创业、展业。为此,早在2005年,在国家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的推动下,包商银行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IPC公司微贷技术,按照小微企业服务的“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搭建起了包商小微金融的1.0版本,并逐渐创新发展成为包商银行的特色品牌。经过13年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包商微贷已成为中国小微金融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可以说小微金融筑就了包商银行的蓝海战略和普惠初心。包商银行小微金融战略转型,高度契合了国家的政策导向,经过十三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小微金融的业界标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商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4000多亿元,累计为60万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了400多万人的就业、创业和展业。
1.创新产品:满足“求精、求准、求定制化”的客户需求
包商银行小微金融产品服务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求精、求准、求定制化”的客户需求。2015年,包商银行启动了对小微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升级、整合、优化工作,将原有的三十余款产品重新进行定位、包装,整合形成包含三大系列5种类型17款产品在内的小微金融产品体系,以精准的产品定位向小微企业提供精准的优质服务。其中,2015年底推出的小微特色新产品“税e宝”就是一款由快贷系统和审批模型提供技术支持的创新型产品,主要运用纳税信息及纳税评级作为重要授信依据,利用快贷系统实现了全线上快速审批,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提高了信贷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2.创新模式:探索全生命周期金融解决方案
包商银行运用投行思维、链化思维对产业链进行整合、提升、重构,通过对特色产业和核心产业集群的研究,借鉴先进银行批量业务模式,于2016年推出“以产业为依托、以金融为支撑”的全新专案业务模式,并采用扁平化运作模式开发微小企业贷款业务。
3.创新技术:完成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型
包商银行积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创新完成了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型。自主研发了全新的轻量级“快贷系统”,让客户足不出户、动动手指,通过包商银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电子银行以及第三方合作机构APP等互联网申请渠道,就能获得“轻松”贷款服务;自主研发设计了基于大数据理念的信用评分模型,在模型和数据的支持下实现自动审批,让客户享受到“秒批秒贷”的快捷金融服务;成功打通了包括手机银行、第三方线上平台、其他移动终端等多渠道在内的业务受理通道,大力推进手机银行自助提款功能;专门开发了线上获客平台,为各分行、客户经理制作专属贷款申请二维码,同时推出基于二维码获客的“不荐不散”营销活动,通过公众号、营业网点等渠道迅速向社会全面铺开。
4.跨界服务:实现从“融资”到“融智”的转变
包商银行推出跨界服务,实现从“融资”到“融智”的转变,从只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发展到提供存款、保险、理财、信息咨询、技术设备、培训服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全新的综合经营平台“包商会”于2015年底正式推出,以构建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为目标,以非银行业务作为与客户建立核心关系的纽带,强调体验留客。利用银行掌握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线下撮合客户间的交易,同时建立企业经营所需的注册、商业规划、财务、纳税、法律服务、内部管理、营销推广等的云平台线上服务。2017年,包商银行还启动了平台金融建设工作,为企业提供关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线上化解决方案。(www.xing528.com)
【信贷反思录】从信贷技术层面如何看待包商银行小微金融的转型升级?微贷技术在金融科技化浪潮下如何借势发力?
(二)桂林银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典案例
2007年11月,桂林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成为广西率先引进德国IPC公司微贷技术的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新型信贷模式,着力创建“小微企业伙伴银行”品牌,促进了IPC公司微贷技术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运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银企双赢”的良好局面。随着德国IPC微贷技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运用的成功,其技术优势和运作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1.专业化经营
2008年,桂林银行通过对外合作,率先在广西开办微小企业贷款项目,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通过加强“六项机制”建设,落实“四单”原则,打造小微专营机构,2015年7月29日,广西银监局给予批复,该中心成为广西区内首批依照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经营的小微专营机构。10年来,桂林银行借鉴德国IPC公司先进的小微信贷技术的同时,结合广西区域特点,不断探索小微信贷业务的本土化经营,开发小微专属产品,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效率,全力实现小微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如今,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辐射桂林、南宁、柳州、梧州、贺州、防城港、玉林等广西主要城市,在小微企业客户集聚、信贷经营管理良好的地区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服务机构,打造小微金融业务专业化团队,不断提升基层行对公客户服务能力,发挥支行和网点营销主力作用,加大营销服务模式创新力度。在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扶持下,区内一批批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2.精准化服务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桂林银行找准市场定位,不忘“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创立初心,深耕细作,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秉承“小微企业伙伴银行、市民银行”的市场定位,始终坚守服务小微企业阵地。桂林银行简化审批流程,根据小微企业客户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小微企业客户审贷的标准化、流程化。该行倾斜信贷资源,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倾力帮扶暂时出现融资困难的小微企业,给广大小微企业客户“雪中送炭”;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的特点,不断整合资源,完善中小微金融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打造社区银行,通过加强小微金融和社区金融的有益互动,发掘客户的融资需求,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桂林银行还在桂林高新支行设立了科技业务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机构建设为推力、外部资源为引力,通过产品创新形成合力,全面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特别是加强政府增信融资产品创新,持续探索,大力推进与政府部门和科技园区的合作,利用政府主导优势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对优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3.创新型发展
桂林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的现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一是加强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同时与广西再担保公司、广西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达成政策性担保业务合作,探索银担合作新模式,为广西地区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注入更大活力;二是紧密联系区内各地市工信委,引入政府信贷引导资金,探索创新风险分担机制,率先推出“惠企贷”业务,进一步丰富了桂林银行中小微金融产品体系;三是通过“政、银、保”合作,率先推出“小额保险贷款”业务,利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小额贷款人提供信用增级,实现“无抵押、无担保”融资;四是积极推动区内产业基金落地,优化地方政府融资,带动小微企业的发展。桂林银行通过资源倾斜、打造专营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展融资渠道等措施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助推实体经济转型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信贷反思录】微贷技术如何破解小微企业“轻资产”难题?从银行角度,我们如何看待小微企业的信贷专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