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情境下的人由于彼此间的纽带关系而以相同的方式思考和行事(Tsai,2000)。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既定的社会行动者(个体、群体和组织)所形成的一系列关系和纽带。企业网络用于描述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连接情况,包含了基于社会交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还包括商业关系中通过交易形成的商业网络。管理学领域更加关注的是其中商业网络的部分。基于企业网络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嵌入性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观理论、强关系理论和弱关系理论等。
(一)嵌入性理论
嵌入性理论由Polanyi(1944)率先提出,他认为经济活动作为一个制度过程,嵌入在经济制度和非经济制度当中。Granovetter(1985)奠定了现代嵌入性理论的基础,他提出经济活动嵌入在社会网络的互动过程中。现代嵌入性理论的提出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搭建起一座理论桥梁。嵌入性理论将经济行为中的个体自利行为受其所属的社会网络影响作为基本假设,使网络分析方法被广泛接纳为经济个体行为研究的方法论。
嵌入性理论作为企业网络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被多次引用。Uzzi(1996,1997)发现企业在企业网络中的关系嵌入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嵌入程度过浅无法形成有效的网络连接,而嵌入程度过深则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Burt(1992)认为企业网络的嵌入结构存在差异,并由此提出结构洞理论。结构洞理论认为当网络关系中的两个参与方必须通过另一个参与方才能形成有效连接时,这个重要的参与方即占据了一个结构洞位置,结构洞理论首次从网络结构角度分析网络差异,并总结当企业在网络中拥有的结构洞数量越多时,其在网络关系中越处于有利地位的观点。Hagedoorn(2006)提出双边嵌入性概念,即企业行为受到其合作伙伴重复性行为的影响。如果企业间的重复联系行为被嵌入关系信任,会显著提升企业网络的稳定性。
(二)资源观理论
资源观理论将企业设定为资源的集合。资源是企业能够自主掌握,有助于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的集合。企业拥有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Wernerfelt(1984)认为企业资源存在资源位置壁垒(resource position barriers),先进入的企业会通过运用资源位置壁垒来建立并巩固优势,即先进入者优势。这一观点也是新进入者缺陷理论的依据之一。
20世纪末,资源观理论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学者开始着重以动态视角对其进行发展。Teece(1997)认为环境不确定性对于企业运用资源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企业需要构建适应动态环境的观察力和创新力,才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www.xing528.com)
(三)强关系理论
强关系通常指亲密度较强的个体间的关系,如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等,与此相对应的弱关系指亲密度较弱的个体间的关系,如商业合作关系、政府市场关系等。强关系理论重视强关系中由信任产生的积极作用,代表观点如Krackhardt(1992)强调个体从强关系中获取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且个体能够从强关系中获取资金及情感支持,并最终正向作用于企业绩效。强关系的生成依赖于亲密关系,因此单一个体的强关系网络在专业领域、成熟程度和经济水平上呈同质性特征(Shi,2007)。
强关系在企业创建阶段能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创业者利用强关系可以团结创业团队成员,有效协调创业组织的工作效率(Zolin,2014)。在创业阶段,强关系是企业重要的知识来源(Podolny,1997),初始知识与复杂知识的转移主要通过强网络关系得以完成。
(四)弱关系理论
弱关系理论以Granovetter(1973)为代表,强调在弱关系中,由于网络成员异质性强,能够为企业提供异质性的资源和知识,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在整个企业网络关系中,弱关系的比例要远高于强关系的比例,原因在于弱关系的形成非常容易(Friedkin,1982)。企业的日常经营、企业主的人际交往活动都可以成为建立弱关系的方式。
结合弱关系理论与强关系理论能准确评价企业网络中弱关系与强关系的作用。弱关系中网络广度优于网络强度而强关系中网络强度优于网络广度,二者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网络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