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文献学:类书与辑录》

《中国艺术文献学:类书与辑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类书为“兼收四部,而实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包括综合性类书和专科性类书。类书是从浩瀚的文献中按照主题需要辑录,然后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如学科分类、征引词条的声韵等进行排列,并注明所征引文献的出处。在艺术文献整理中,还有一种类似于类书的方式,根据艺术文献的主题,如技法、传记等进行辑录,如余绍宋《画法要录》、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就属此类。

《中国艺术文献学:类书与辑录》

类书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材料之丰富,列古代各类工具书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类书为“兼收四部,而实非经、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包括综合性类书和专科性类书。前者所辑文献涉及各门学科,如宋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以及现存最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后者是某学科门类的类书,如美术类《佩文斋书画谱》[71]。唐虞世南编《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类书,包括帝王、后妃、政术、刑法、封爵、设官、礼仪、艺文、乐、武功、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酒食、天、岁时、地19部,部下分目,共852类,对了解隋以前艺术文献具有重要作用。明王坼编《三才图会》则是一部图文并举的综合性类书,共106卷,分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衣服、人事、仪制、珍宝、文史、鸟兽和草木等14门,是查找古代器物、建筑服装图像资料的最重要的类书。《书画书录解题》收清沈复粲撰《熙朝画家姓纂》、陈邦彦编《(康熙御定)历代题画诗》等书画类书11种。类书是从浩瀚的文献中按照主题需要辑录,然后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如学科分类、征引词条的声韵等进行排列,并注明所征引文献的出处。通过《佩文斋书画谱》可以查找所征引1800余种各类原始文献。在艺术文献整理中,还有一种类似于类书的方式,根据艺术文献的主题,如技法、传记等进行辑录,如余绍宋《画法要录》、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就属此类。《佩文斋书画谱》《康熙御定历代题画诗》是典型的美术类书。

《佩文斋书画谱》,因康熙藏字画书斋而得名,该书博采自上古到明朝书画资料万余条,涉及各类文献1844种。最早版本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静永堂刊本,另有《四库全书》本、民国八年扫山房石印本、1984年中国书店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艺术丛书》本等。该书对古典书画文献整理具有重要价值。其一,收书画文献面甚广,“内府书籍纂成是书,凡经、史、子、集,稗官野乘,山经地志,释典道藏,靡不蒐采以类相从”[72]。文献注明引文出处,为读者提供了检索途径;其二,该书将书画文献合二为一,这与张怀瓘《书断》《画断》,米芾《书史》《画史》等书画文献分开的做法不同;其三,根据文献内容创建了比较科学的分类体系,分“论书(书体、书法、书学、书品)、论画(画体、画法、画学、画品)、历代帝王书、历代帝王画、书家小传、画家小传、历代无名氏书、历代无名氏画、御制书画跋、书辨证、画辨证、历代鉴藏书、历代鉴藏画”19类。排列顺序考虑了内容的逻辑关系,“自造书制画以后,书有五十六种,画有十三科,所谓体也。其体既分,则有八法、六法以视学者。学有工拙,斯品有高下,故首辑论书论画十八卷,其中先明源流,以为体次,备规矩以为法,述指要以为学,列次第以为品。若诸书文有疵颣,语涉繁杂者,略为删节以期简当”[73]。该书重要作用不可低估,“览此书可知清代以前书画发展之大要”[74],所征引文献有的当时比较完整,而后逐渐散佚,对辑佚具有重要作用,如牛戬《画评》、金赉《画史会要》、刘璋《皇明书画史》等。

该书不足之处在于:其一,辑录内容缺少系统性,读者无法整体把握文献内容。在征引文献中,涉及绘画著作71种,仅摘录部分内容,如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在卷十二“论画”篇仅摘录《宋郭若虚论曹吴体》《宋郭若虚论黄徐体》《宋郭若虚记吴装》《宋郭若虚记没骨图》《宋郭若虚叙图画名意》五条,其他条目按内容又收入其他地方,下面是《宋郭若虚论曹吴体》和《宋郭若虚记吴装》两条:“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笔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画,古今一人而已。爱宾称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不其然哉?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采(赋彩)简淡,或有墙壁间设色重处,多是后人装饰。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图画见闻志》)[75]其二,提供文献散佚信息不准确。虽然注明征引之文献,但有些文献当时已经散佚,是根据其他文献引用而辑录的,并未说明,使读者产生误解。如后魏孙畅之撰《述画记》,在隋唐以后之“经籍志”“艺文志”等文献都无记载,只有《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叙历代能画人名”等卷,《图画见闻志》“叙诸家文字”篇[76],以及明朱谋垔《画史会要》书目中有记载,因此有人断定该书早已散佚。而《佩文斋书画谱》辑录画家传记时直接注为《述画记》,使人误以为文献在清朝仍然存在。实际上,大多是根据《历代名画记》辑录的。《历代名画记》征引《述画记》十二条,涉及书画家十六人,即刘褒、蔡邕、杨修、卫协、王献之、康昕、顾恺之、史道硕、温峤、谢岩、曹龙、丁远、杨惠、江思远、戴勃、谢约。“后汉孙畅之有《述画记》。梁武帝、陈姚最、谢赫、隋沙门彦悰、唐御史大夫李嗣真、秘书正字刘整、著作郎顾况并兼有画评。中书舍人裴孝源有《画录》、窦蒙有《画拾遗录》,率皆浅薄漏略,不越数纸。僧悰之评,最为谬误。传写又不复多错,殊不足看也。”[77]其三,辑录文献,版本未经仔细选择,没有进行辨伪,有时真伪皆收。文献同名者未注明作者,如朱谋垔、金赉撰《画史会要》都注《画史会要》。《书画书录解题》说:“又编中伪书一并采用,不加可否,审核之功,盖犹有未尽焉。”《佩文斋书画谱》涉及经、史、子、集各部文献,与《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所辑文献类似,“书画家名流列传”几乎一致。“……其所取材之书约千八百余种,大体与《古今图书集成》‘字学部’及‘画部’相同,而分类较为精审,后出之书必胜于前,亦自然之理矣。……。”[78]《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1706年,而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始纂《佩文斋书画谱》,可能是参照了《古今图书集成》的成果,而两书的编纂都是按康熙旨意。

《佩文斋书画谱》前十卷为“论书”。“论书·书体”(卷一、二),辑《伏羲书》《仓颉书》《唐虞世南书旨述》等138条有关书体或书法起源的文献,如《伏羲书》:“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书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孔安国尚书序》)[79]“隶篆古文为体各异。秦汉以来,学者务极其能,于是有字书之学。”(《崇文总目》)[80]“论书·书法”(卷三、四)收录《后汉蔡邕九势》等有关书法创作方法、规则、口诀、体会等内容的文献41条。如《后汉蔡邕九势》:“夫画肇始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书苑菁华》)[81]“论书·书学”(卷五、六、七)收《秦李斯论用笔》《唐欧阳询用笔论》《宋苏轼论古人书》等书法理论文献136条。如《秦李斯论用笔》:“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礼,当自见矣。”(《蒙恬笔经》)[82]“书学”大量辑自文人别集,如《宋欧阳修试笔》分《学书为乐》《学书消日》《学书作故事》《学真草书》《学书工拙》《作字要熟》《用笔之法》《苏子美论书》《李邕书》《苏子美蔡君谟书》等题目,以及《宋欧阳修书蔡君谟茶录后》等辑自《欧阳文忠公集》。[83]《宋沈括论书》辑自《梦溪笔谈[84]“论书·书品”(卷八、九、十),收入《晋葛洪论书》《宋苏轼评书》《宋黄庭坚论古人书》《宋米芾评书》等书法品评文献66条。

《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一至十八为“论画”。“论画·画体”(卷十一、十二),共辑绘画文献220余条,涉及各种绘画题材、画法,如《史皇作图》《周画扆》《唐凌烟阁功臣画像》《宋李成画雪》《宋苏轼画朱竹》《宋朱熹论画墨梅》《明宋濂画原》等。《史皇作图》:“世本曰:史皇作图;宋忠曰:史皇黄帝臣图,谓画物象。”(《李善文选注》)[85]《周画扆》:“孔安国尚书,传云扆屏风也,画为斧形置户牖间是也。”(《尚书注疏》)[86]《汉画车》:“文成言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汉书·郊祀志》)“古今注曰:武帝天汉四年,今诸侯王大国,朱轮画特虎居前,左兕右麋;小国朱轮画特熊居前,寝糜(应为麋)居左右,卿车者也。”(《后汉书·舆服志注》)[87]《宋朱熹论画墨梅》:“墨梅诗自陈简斋以来,类以白黑相形,故汤叔雅始出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汤君自云得其舅氏扬补之遗法,其小异处则有所受也。”(《朱子文集》)[88]“论画·画法”(卷十三、十四),收《唐张彦远论画六法》《宋郭熙山水训》《宋苏轼论画竹》《宋董逌论画水》《宋饶自然绘宗十二忌》《明董其昌画旨》等绘画创作理论文献35条。“论画·画学”(卷十五、十六)收《秦韩非论书画难易》《唐白居易论画》《宋苏轼论画》《宋沈括论画》《宋郭若虚论用笔得失》《宋邓椿论画》等画论文献92条。如《后汉张衡论画》:“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诚以实事难形而虚伪不穷也。”(《后汉书·张衡传》)[89]“论画·画品”(卷十七、十八)收谢赫《古画品录》、陈姚最《续画品并续》、唐李嗣真《画后品》、唐张彦远《论名价品第》、宋郭若虚《论三家山水》、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宋邓椿《画继》、明董其昌《画评》等绘画品评著作24种,辑录文献比较完整。

“历代帝王书”并附“后妃诸王”(卷十九、二十),记录历代帝王及其王室相关书事活动,共记录从三皇五帝到明238人,“仁宗,讳祯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景佑二年置迩英、延义二阁,写《尚书·无逸篇》于屏。至和七年,幸宝文阁,为飞白书,分赐众臣”[90]。“历代帝王画”并附“后妃诸王”(卷二十一),记录历代帝王及宫廷画事活动,涉及自黄帝到明朝共69人。如:“皇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氏,名曰轩辕。”(《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潛山为衡岳之副,帝乃造山,躬写形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91]法家传记(卷二十二至四十四),共收仓颉等5000余人。画家传记(卷四十五至五十八),共收3600余人。叙述书画家生平及主要书法作品及其事迹。著名书画家不同文献的记述都有收录,并注明出处,如阎立德七条、阎立本五条,分别辑自《唐书·阎立本传》《旧唐书·阎立本传》《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广川画跋》;李思训八条,辑自《旧唐书·李思训传》《历代名画记》《画史会要》《唐朝名画录》《东坡集》《云烟过眼录》《容台集》和《画旨》。(www.xing528.com)

“历代无名氏留于金石之上的铭文书法”(卷五十九至六十四),分金、石两类,收从夏朝古钟到五代铁钱,从唐虞《尧碑舜碣》到明朝《万寿寺碑》等3100余种,记述金石作品时代、地点及铭文等。辑录资料来源主要是金石著作或图录,如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赵明诚《金石录》、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宣和博古图》、《绍兴古器评》、《刀刃录》、《鼎录》、《钱谱》、王象之《舆地碑目》等,也有的辑自《广川书跋》《墨池编》《汉隶字原》《法帖神品目》等书法文献,其他还有《水经注》《晋书》等。如:“宝和钟一一此铭文字皆古文,为周以前所作无疑。”(《金石录》)[92]赣榆刻石一一赣榆县北东侧巨海,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五十步,八寸一行十二字。”(《水经注》)[93]

“历代无名氏画”(卷六十五至六十六),收录从殷《伊尹九主图》、周《周公相成王》、唐《虢国夫人夜游图》《岷山池江画图》、宋《盤车图》、元《职贡图》、明《匡庐社图》《轩辕图》等345幅绘画资料。主要出自历史文献、金石文献、书画文献、别集等,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隋书》《唐书》《宋书》《天下金石志》《舆地碑目》、米芾《画史》《水经注》《陶渊明集》《杜工部集》《柳河东集》《昌黎集》《白氏长庆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集》等,有的是作品目录,有的则是文人对绘画的评价或题诗,如:“《周官礼图》十卷。”(《隋书·经籍志》)[94]“《虢国夫人夜游图》一一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人间俯仰成令古,吴公台下雷塘路。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东坡集》)[95]“《桃源图》一一韩愈《桃源图》诗云: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还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昌黎集》)[96]

“御制书画跋”(卷六十七),包括《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跋赵孟墨迹后》《跋董其昌墨迹后》,以及《题周文矩画说剑图诗》《题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诗》等25种。“历代帝王书跋”(卷六十八),共收《夏禹治水碑》《唐太宗晋祠铭》《宋徽宗御书》《明世宗御书》等75种;“历代帝王画跋”(卷六十九),收从《晋明帝画穆天燕瑶池图》到《明宪宗山水小景》等25种,其中收宋徽宗16种,即《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宋徽宗摹卫协高士图》《宋徽宗摹唐人明皇训子图》《宋徽宗着色山水》《宋徽宗竹禽卷》《宋徽宗画瑶池马图》《宋徽宗画翎毛》《宋徽宗墨竹》《宋徽宗红栏鸂鵣图》《宋徽宗三马图》《宋徽宗画水图》《宋徽宗漫游化城图》《宋徽宗双喜图》《宋徽宗双蟹图》《宋徽宗荷鹭惊鱼图》《宋徽宗画十八学士图》。“历代名人书跋”(卷七十至八十),收《秦李斯泰山石刻》《晋王羲之黄庭经》《明董其昌尺牍》等历代名人书跋1200余种;“历代名人画跋”(卷八十一至八十七),收《晋朝顾恺之勘书图》《唐李思训摘瓜图》等历代名人画跋750余种。

“书辨证”(卷八十八至八十九),主要是对书法作品(包括金石法帖)不同临摹版本,存佚及存放地点进行考证,包括《比干墓字》《大飨碑》《兰亭序》《淳化法帖》等21种,其中《淳化法帖》为单独一卷。辑录对王羲之《兰亭序》考证的文献最多,涉及《智永临本》《陆临兰亭》《唐人摹本》《定武本》《玉枕本》《淳化本》《褚兰》《三米本》《都下木本成都本》《宝月本》《悦生堂本》《大业石本》《复州本》《豫章本》《江州本》《鄱阳本》《处州本》《石氏本》《不知处本》《淡墨本》《刘无言本》《永嘉本》《北京本》《金陵清凉本》《考兰亭》《兰亭集刻》《永乐内府本》《周邸兰亭》《东阳本》《颖上本》等版本,以及《黄庭经》《黄庭内景经》《东方朔画赞》《道教经》《十七帖》《狸骨帖》《笔阵图》《理头眩方》《右军杂迹》等专门考证文献,每一版本都对作品特点、临摹人进行考证。下面是“三米本”:“兰亭葬昭陵,真迹不复出,摹勒岂无误。拓本徒仿佛能解此意,然后可与语兰亭也。流俗不察,独取定武本为真,妄矣。子顷见唐刻本有二:一是贞观间石刻;一是泗南山杜氏所藏板本。崇宁初米老尝模刻于宝晋斋,号为‘三米兰亭’。锋势笔法绝不类他本,区区宝爱定武本者,是不知有唐刻本也。”(《兰亭博议》)[97]《兰亭集刻》共收《兰亭序》117个版本,记述了《兰亭序》各版本详细情况,是研究《兰亭序》流传的重要资料,如:甲集一十二刻(州郡),即“修城本(叶中山跋)、定武古刻、定武阔行、定武肥、定武瘦、定武板刻、定武缸石、定武断石、两京断石、古懿郡斋、永兴、宣城”十二个版本。另有“乙集十三刻”“丙集十刻”“丁集十刻”“戊集十刻”、(内府)“巳集九刻”“庚集十刻”“辛集十四刻”“壬集十四刻”“癸集十四刻”。[98]“画辨证”(卷九十),对画时代、真伪、内容进行辨证描述,辑录《武氏祠堂画像》《兵符图》《王维画》《吴道子画》《张萱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辋川图》等66种。如《兵符图》:“曹弗兴,古称善画作人物,衣纹皴皱。画家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宣和内府刻意搜访,不过《兵符图》一本。余尝见于钱塘人家,止有绍兴题印,笔意神采疑是唐末宋初人所为也。”(《画鉴》)[99]《张萱画》:“张萱画仕女人物,尤长于婴儿不在周昉之右。平生凡见十许本,皆合作。画妇人以朱晕耳根,以此为别,览者不可不知也。”(《画鉴》)[100]

“历代鉴藏书”(卷九十一至九十四),为历代书法作品目录,涉及梁虞稐《论书表》,唐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唐张怀瓘《二王等书录》,宋欧阳修《集古录序》、欧阳棐《集古录目序》、《宣和书谱》、米芾《宝章待访录》《画史》、赵明诚《金石录序》,宋末元初周密《云烟过眼录》,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明朱存理《铁网珊瑚》、张丑《清河书画舫》、董其昌《容台集》《画禅室随笔》、汪砢玉《珊瑚网》等34种文献。《晋右军王羲之书目》为唐书法家褚遂良撰写,收入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赞》《快雪时晴帖》《兰亭序》等书法作品58种。《宣和书谱》中收王羲之书法作品,仅御府就达243种,王献之89种。[101]“历代鉴藏画”(卷九十五至一百),是历代绘画目录文献,涉及《唐画目》、唐裴孝源《贞公私画史》、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米芾《画史》,宋末元初周密《云烟过眼录》,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董其昌《容台集》《画禅室随笔》、陈继儒《秘笈》、汪砢玉《珊瑚网》等28种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