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文献学研究目的而言,因文献有古典和现代之分,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古典文献学研究偏重目录、版本、校雠,甚至认为“目录、版本、校勘,皆校雠家事也”[1],而且中国古代文献工作是“随着每一次大规模整理图书的书目工作而逐渐形成的”[2]。“秦拨去古文,焚烧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朝建立后,汉武帝因见“书缺简脱”,下诏“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书·艺文志》)公元前26年,汉成帝命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广罗异本,比较异同,除去重复,条别篇章,定著目次,校勘讹文脱简,命定书名,然后写定正本”[3]。文献学研究目的是“对中国文献的研究、整理以及开发、传播和利用”[4],“申明中国文献的地位与世界潮流之趋势,以总其要。典籍结集,为文献学上最重大事业,故首及之。然结集而不施以审订,则无以取精而用宏,择要而弃微,故审订又次之。既审订矣,而不能‘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苏东坡《李氏山房藏书记》),则结集审订皆虚事,仍不能发扬其光辉,故讲习又次之。故结集表也,审订里也,讲习则表里兼顾者也。自外学输入,然后有翻译之事业,自印刷发明,而后有编纂之规模,皆吾国文献学上之伟大纪念物焉”[5]。张舜徽提出:“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和已经发现了的图书、资料(包括甲骨、金石、竹简、帛书),进行整理、编纂、注释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给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文献方面,做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6]
以上涉及的文献学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古典文献和文字文献。艺术文献具有一般文献的共性,即是传达艺术知识信息的载体,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文献。从文献基本属性看,艺术作品也属于文献。艺术文献学研究目的与一般文献学有共同之处,但也因艺术文献的特殊性,又具有自身的特征。艺术文献学要达到一定目的,必须借助一定方法,因而目的和方法往往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本章将艺术文献学研究目的和方法放在一起的原因。艺术文献学研究目的和方法主要是:艺术文献的系统化一一目录、结集、分类整理;艺术文献的客观化一一版本、校勘、辨伪;艺术文献的现代语释一一断句、注释、翻译;艺术文献的信息化、数字化一一载体转移与数据库的建立(现代化处理与数据库的建立);艺术作品信息解读一一艺术作品文献学属性探讨,图像学方法运用与图像艺术史的建立;利用艺术文献学的研究成果,辅助艺术学研究。其中后面的内容分别在第一章“艺术文献学研究范围之四一一艺术作品、图录的文献属性”,以及第四、五章进行论述。本章所讨论的内容,与一般文献学方法目的密切相关,属于艺术文献的本体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