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艺术文献分布与分类—《中国艺术文献学》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艺术文献分布与分类—《中国艺术文献学》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例说明“艺术文献”在综合性类书中的分布及存在形式。书画文献集中在《博物汇编·艺术典》《理学汇编·字学典》中。《博物汇编·艺术典》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画部”是与绘画艺术相关的文献。《书画部》“艺文一”辑录文人对楷、行、草、篆、隶、飞白等各体书法的评论、题跋等。《书画部》“纪事”记载与书法相关的历史事实或逸事。

《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艺术文献分布与分类—《中国艺术文献学》

类书是辑录古书中的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丽词骈语,按类或韵编排,以便寻检和征引的工具书。[38]类书与丛书相比,丛书是整部文献排列在一起的,原始文献保持完整。类书与百科全书相比,都包罗万象,并分类排列。二者的区别在于,百科全书属于著述,将相关内容以词条形式呈现出来,而类书属于编辑。艺术文献相关类书包括两种:一类是综合性类书,如唐虞世南编《北堂书钞》、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初学记》;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明解缙等编《永乐大典》、王圻编《三才图会》;清陈梦雷等编《古今图书集成》、张玉书等编《佩文韵府》、张廷玉等编《骈字类编》等;另一类是专科性类书,即以某学科领域的文献为编纂对象,形成的类书,如《佩文斋书画谱》等。下面以《古今图书集成》为例说明“艺术文献”在综合性类书中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类书,康熙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701一1706)由陈梦雷主持修成,雍正四年至六年(1726一1728)蒋廷锡重新校正编写,并排成铜活字印刷,共6编,32典,即历象汇编,包括乾象、岁功、历法、庶征4典;方舆汇编,包括坤舆、职方、山川、边裔4典;明伦汇编,包括皇极、宫闱、官常、家范、交谊、氏族、人事、闺媛8典;博物汇编,包括艺术、神异、禽虫、草木4典;理学汇编,包括经籍、学行、文学、字学4典;经济汇编,包括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考工8典。共6109部,每部包括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这部类书几乎把古代重要文献都涵盖在内,功能相当于“二十四史主题分类汇编”“十三经主题分类汇编”一类的工具书,收录文献多为整段、整篇、整部的古籍原文,且注明出处,便于查核、检索和深入研究,内容极其丰富,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称该书为“康熙百科全书”,他在撰写《中国科技史》时,“经常查阅的百科全书是《古今图书集成》”。该类书收录艺术文献有的是全文照录,但大多数为节录,主要分布于《博物汇编·艺术典》《理学汇编·字学典》《经济汇编·礼仪典》《经济汇编·乐律典》《经济汇编·考工典》中。书画文献集中在《博物汇编·艺术典》《理学汇编·字学典》中。尤其可贵的是,把“考工”文献单独列类,对研究古代设计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博物汇编·艺术典》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画部”是与绘画艺术相关的文献。除了“画部”之外,还包括农、圃(园艺)、渔、樵、牧、御、弋、猎、医、卜筮、星命、相术、堪舆(即风水)、术数、射覆、卦影、拆字、投壶、弈棋、弹棋、蹴鞠(即踢球)、弄丸、藏钩、秋千、风筝、技戏、幻术、博戏、商贾、巫觋、拳搏、刺客、佣工、刀镊、疱宰、牙侩、乞丐、优伶、娼妓,共43部。

《理学汇编·字学典》涉及文字起源、读音、字体、声韵、方言、音义、书法等内容。书法艺术主要集中在字学总部,以及从第四十七卷开始的楷书部、行书部、草书部、篆书部、隶书部、飞白部、押字部、书画部、法帖部、书法部、书家部、笔部、墨部、纸部、砚部、笔格部、水注部、镇纸部、书尺部、文房杂器部。“书家部”大部分内容为“书家列传”;“书法部”为书法创作文献。《理学汇编·字学典》(卷一至四十七)为“字学总部”,涉及文字起源、功能、音韵、训诂等内容,如,“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史记·补三皇本纪》)“太昊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于是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通鉴前编》)“太昊庖羲氏获景龙之瑞而始作龙书。”(唐韦续《五十六种书法》)[39]

“楷书部、行书部、草书部、篆书部、隶书部、飞白部、押字部、书画部”是以汇考、总论、艺文、纪事和选句等形式辑录的书法文献。

《书画部》“汇考”辑录楷、行、草、篆、隶、飞白等各体书法艺术起源、技法等内容。如“楷书部”《宣和画谱·正书绪论》、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楷书把笔法》等;“行书部”唐张怀瓘《书断·行书》等;“草书部”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草书》等;“篆书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古文·大篆·籀文·小篆》等;“隶书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隶书》等;“飞白部” 唐张怀瓘《书断·飞白》等;“书画部”宋末元初周密《齐东野语》,包括“书画”“诸书画装裱尺寸定式”“碑刻横卷定式”“内府装裱分科引式格式”。元陶宗仪《辍耕录》,包括“书画裱轴”等技法。

《书画部》“总论”辑录楷、行、草、篆、隶、飞白各体书法理论。如“楷书部”宋陈思《书苑菁华·释真》等;“行书部”唐张怀瓘《书断·论行书》等;“草书部”晋卫恒《四体书势·草书》等;“篆书部”晋卫恒《四体书势·篆书》等;“隶书部”宋洪适《隶释·论西京隶书》、明宋濂《学士集·论隶书》等;“书画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包括“论书画”“论书画之兴废”“论鉴识收藏阅玩”,宋朝《宣和画谱·叙》。

《书画部》“艺文一”辑录文人对楷、行、草、篆、隶、飞白等各体书法的评论、题跋等。如“楷书部”宋欧阳修《书蔡君谟茶录后》等;“行书部”唐张怀瓘《行书赞》等;“草书部”后汉赵壹《非草书》、吴杨泉《草书赋》、晋索靖《草书状》等;“篆书部”汉蔡邕《篆势》等;“隶书部”汉蔡邕《隶势》等;“飞白部”宋欧阳修《仁宗御飞白记》等;“书画部”苏轼《石氏画苑记》、明王世贞《古今名画苑记》等。

《书画部》“艺文二”辑录文人墨客对楷、行、草、篆、隶、飞白等各体书法的题诗。如“楷书部”,唐李白《王右军》、宋刘子翚《临池歌》;“行书部”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草书部”李白《草书歌行》、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等;“篆书部”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等;“隶书部”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等;“飞白部”明王世贞《余定州飞白歌》等;“书画部”宋梅尧臣《二十四日江邻几邀观三馆书画录其所见》等。

《书画部》“纪事”记载与书法相关的历史事实或逸事。如:“曹不兴擅画,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以为真蝇,举手弹之。”(《吴志·赵达传》)[40](www.xing528.com)

《理学汇编·字学典》“法帖部”分“汇考”“总论”“艺文一”“艺文二”“纪事”等。“法帖部汇考一”到“法帖部汇考十”是对文献记载碑刻的辑录,可以称为“碑刻目录”。如“法帖部汇考一”记录“唐虞、夏、周”时期碑刻如下:《唐虞·尧碑舜碣》:“按《金壶记》:崆峒山有《尧碑舜碣》,皆籀文伏滔,述帝功德。铭曰:《尧碑舜碣》。历古不昧。”《周·穆王坛山刻石》:“按《坛山石刻》记赞皇县坛山有周穆王石刻四字,曰:吉日癸巳。笔力遒劲,有剑拔弩张之势。”“按《金石录》:吉日癸巳四字,世传周穆王书,按穆王时所用皆古文蝌蚪书,笔画反类小篆文。”[41]“法帖部汇考十一”至“法帖部汇考十八”是书法作品目录、记述,资料主要来源于历代书画文献,如唐张彦远《法书录要》;宋黄庭坚《黄山谷题跋》《宣和书谱》,米芾《宝章待访录》《书史》,黄伯思《东观余论》《法帖刊误》,董逌《广川书跋》,黄伯思、陈兴义《法帖刊误》,《中兴馆阁录》,赵希鹄《洞天清录》,曾悙《石刻铺叙》,曹士冕《谱系杂说》;宋末元初周密《云烟过眼录》,元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袁桷《清容居士集》;明陶宗仪《辍耕录》,陈绎曾《翰林要诀》,胡祭《酒颐庵集》,王祎《王忠文公集》,朱存理《铁网珊瑚》,都穆编《寓意编》,《严氏书画记》,何良后《书画铭心录》,王世贞《弇州山人集》,屠隆《考盘余事》,董其昌《容台集》《画禅室随笔》,汪砢玉《珊瑚网》;清郁逄庆《书画题跋记》《续书画题跋记》,张丑《清河书画舫》,陈继儒《太平清话》,曹昭《格古要论》,李日华《紫桃轩又缀·临法帖》《六严斋二笔》《江宁县志·金陵金石考并序》。“法帖部总论”是有关“法帖”的评论,包括宋高宗《翰墨志·论禊帖》、《东坡文集·辨法帖》、《山谷题跋·论兰亭为真行之祖》、《海岳名言·论石》、黄伯思《东观余论·论张长史书》、姜夔《续书谱·论兰亭》、桑世昌《兰亭博议·论定武兰亭》;明宋濂《潜溪集·论兰亭》、《王氏法书苑·论定武兰亭》。“法帖部艺文一、二”辑录关于法帖的文人散记、赋、题跋、金石著作序言等内容,如唐褚遂良《乐毅记》;宋欧阳修《集古录·序》、苏轼《张君宝墨堂记》、黄庭坚《跋王荆公书陶隐居墓中文》、董逌《广川书跋·序》、赵明诚《金石录·序》等78种。“法帖部艺文三”辑录题法帖诗,包括韩愈《石鼓歌》等22种。

“书法部”主要辑录书法创作文献,分“汇考”“总论”“艺文”“选句”“纪事”“杂录”等。“书法部·汇考一”主要是书法创作要领,如晋卫夫人《笔阵图》、唐欧阳询《书法·排叠、避就、穿插、向背、偏侧》等。“书法部·汇考二”主要是书法用笔方法文献,如宋朱长文《墨池编》。“书法部·汇考三、四”为书法要诀文献,如元陈绎曾《翰林要诀·执笔法、血法、肉法、骨法、筋法、肉法》等。“书法部·总论一、二”辑录书法理论著作,有的整篇收录,有的则为摘编,如秦蒙恬《笔经·李斯论用笔》、唐虞世南《笔髓论·叙体、指意、释真、释行、释草、契妙》等。“书法部·艺文一” 主要记录有关书法创作散论或歌赋,如王羲之《用笔赋》、王献之《书论》、梁陶弘景《与武帝论书启》和《与武帝论书又启》两篇、梁武帝《答书》和《答书又启》两篇[42]、虞稐《论书表》,唐虞世南《书旨述》、欧阳询《用笔论》、张怀瓘《评书药石论》、韩愈《送高闲上人序》等23种。“书法部·艺文二”主要是与书法作品或创作相关的诗歌,如宋刘子翚《临池歌》、梅尧臣《观王氏书》、苏轼《和子由论书》、陆游《暇日弄笔戏书》等18首。

下面选取梅尧臣《观王氏书》和苏轼《和子由论书》的两首诗,从中可以看出别集文献的艺术学价值:“先观雍姬舞六幺,妍葩发艳春风摇。舞罢英英书大字,玉指握管浓云飘。风驰雨骤起变怪,文鳐书飞明珠跳。席客聚立惊且叹,笔何劲健人柔夭。昔时裴旻能舞剑,丹青助气精神超。艺虽不同意有会,世事相假非一朝。”(《观王氏书》)[43]此诗阐述的是不同艺术的息息相关性,“世事相假”(同‘借’)。“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缪被旁人裹。皆云本阔落,结束入细麽。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夥。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焉我。钟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此诗选自《东坡集》,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有收录。(《和子由论书》)[44]

“书家部”辑录书法家传记资料。包括:“汇考、总论、书家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内容。“书家部·汇考一、二”主要是书法家生平、品第文献,涉及文献包括南齐王僧虔《能书录·古来人名》;唐李嗣真《书后品》、张彦远《法书要录》、韦续《书品》《续书品》;明解缙《春雨杂述·书学传授》、王世贞《艺苑卮言》、屠隆《考盘余事》、王圻《续文献通考》等。如韦续《九品书》“上上十九人”:“夏禹作象形篆以铭钟鼎。周史籀大篆。高祖神尧皇帝行隶。鲁司寇文宣王大篆。太宗文皇帝行草。至道大圣大明皇孝帝八分。秦相李斯小篆。后汉崔瑗隶草等书。蔡邕隶篆八分。杜伯度章草时称草圣。王绮正隶草。师宜官正隶。仙人务光倒薤篆。汉张芝草。魏梁鹄八分。钟鲧正书散隶。吴皇象八分。晋王羲之正书行草飞白。唐张旭大小草正书。”[45]

“书家部·总论”辑录对书法家评论文献,包括宋欧阳修《集古录·论北朝书法》、《六一画跋·论书家》、《苏东坡集·论唐宋书家》、《黄山谷文集·论古今书家》、《广川画跋·论薛稷书、论怀素书》、《海岳名言·评书》、黄伯思《东观余论·论逸少诸子书》等32种,如:“书学莫盛于唐,然人各以其所长自见。而汉魏之楷法遂废。入本朝来名胜相传,亦不过以唐人为法。至于黄米而欹倾侧媚狂怪张之势极矣。近岁朱鸿胪喻工部者,出乃能超然,远览追迹元常,于千载之上,斯已奇矣。”(《朱子大全书·论书》)[46]

“书家部·书家列传”涉及书法家5000余人,与《佩文斋书画谱》收入的差不多,辑录方式大同小异,年代从上古到明末。分别辑录每个书法家在各种文献中的资料,如仓颉辑自四种文献:“按《水经注·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按《法书要录》: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按《通鉴·外纪》:黄帝有熊氏命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仓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按《路史》:仓史皇氏名颉,姓侯冈……”[47]虞世南资料分别辑自《旧唐书·虞世南传》《书断·虞世南书》《宣和书谱》《金壶记》《黄山谷集》《金薤琳琅》《书学传授》,共7条,[48]是全面了解虞世南生平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书家部·艺文一、二”,全文收录唐窦臮《述书赋》、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司空图《书屏记》和明王世贞《跋三吴妙品》4种文献。“书家部·艺文三”收入题书法家或书法作品的诗,包括唐李白《王右军》、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刘禹锡《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等20种。如,“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李白《王右军》)“高楼贺监昔曾登,壁上笔迹龙虎腾。中国书流尚皇象,北朝文士重徐陵。偶因特见空惊目,恨不同时便伏膺。惟恐尘埃转磨灭,再三珍重嘱山僧。”(刘禹锡《洛中寺北楼见贺监草书题诗》)[49]

《经济汇编·礼仪典》之冠服部、冠冕部、衣服部、袍部、裘部、衫部、袄部、蓑衣部、雨衣部、带佩部、巾部、裙部、裤部、袜部、履部、屐部、靴部、行滕部等辑录大量古代服饰文献资料,每部分“汇考、总论、艺文、纪事”等内容,并配有大量的图录说明,为研究古代服装艺术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直观的图像资料。“冠服部、冠冕部、衣服部”等文献,记述的大多是封建礼制、官阶与衣服的色彩、形制之间的关系。《经济汇编·乐律典》包括乐律总部、律吕、声音部、啸部、歌部、舞部、钟部、錞部、钲部、铙部、镯部、铎部、方响部、钹部、磬部、琴瑟部、琵琶部、箜篌部、筝部、阮咸部、五弦部、管部、箫部、龠部、篪部、笛部、横吹部、笳部、角部、贝部、觱篥部、笙竽部、壎部、缶部、瓯部、鼓部、鼓吹部、柷敔部、筑部、应部、牍部、雅部、拍板部、壤部、筍簴部和杂乐器部。这部分属于中国古代音乐文献及乐器资料的集大成者。

《经济汇编·考工典》具体见“艺术文献分类”章“设计艺术文献”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