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柳下季为友②,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③。盗跖从卒九千人④,横行天下,侵暴诸侯⑤。穴室枢户⑥,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⑦,大国守城,小国入保⑧,万民苦之⑨。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⑩;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⑪。今先生,世之才士也⑫,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⑬。”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⑭,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⑮,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⑯。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⑰。先生必无往⑱。”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⑲,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阳⑳,脍人肝而餔之㉑。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㉒:“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㉓,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㉔。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㉕,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㉖?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㉗,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㉘,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㉙,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㉚,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㉛。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㉜!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㉝。”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㉞。”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㉟,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㊱,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㊲。”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㊳: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㊴;知维天地,能辩诸物㊵,此中德也;勇悍果敢㊶,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㊷。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㊸,齿如齐贝㊹,音中黄钟㊺,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㊻。将军有意听臣㊼,臣请南使吴越㊽,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㊾,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㊿,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51]。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52]。”
【注释】
①本篇由三个故事组成,但却在阐明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说明是非出于世人的“成心”,并没有固定的客观标准;名利是害身之具,只有知足无争,修身养性,方是安乐长生之道。本篇以“盗跖”名篇,虚构了盗跖训斥孔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盗跖的形象,的确可以当作小说来读。林云铬说它“径似小说家闲话”(《南华雪心编》引语),胡文英说它“便开唐人小说派”(《庄子独见》)云云,都是很有见地的。②柳下季:姓展,名获,字季禽,鲁国人。因其食邑柳下,谥号惠,故又称柳下惠。展禽为鲁僖公时人,早孔子八十余年,故不得与孔子为友。谓“孔子与柳下季为友”,小说虚构而已。③盗跖(zhí):古代起义军领袖,被诬称为大盗,故称盗跖。跖是何时人,说法不一。《史记正义》说跖为黄帝时人(见《伯夷列传》)。李奇《汉书》注,说跖为秦时人。可见说跖为柳下季之弟,亦是小说家之言。④从卒:跟随的士卒。⑤侵暴:侵扰,侵犯。⑥穴室枢户:谓穿墙入室,挖掉门户。穴,此作动词,谓穿洞。枢,当作“抠”(陈碧虚《庄子阙误》),挖。⑦邑:村庄。这里指人聚居的地方。⑧小国入保:谓小的国家退守城堡。保,通“堡”,小城(刘凤苞《南华雪心编》)。⑨苦之:饱受盗跖掠夺的痛苦。⑩“必能”句:谓必然能够教育自己的儿子。诏,教育。⑪贵:以……为贵。⑫才士:贤能之人。⑬说:说服,劝说。⑭辩:善辩。⑮“心如”两句:意谓心血横溢,不可遏止;意气飘荡,不可测定。飘风,旋风。⑯距:通“拒”,抗拒。饰非:谓掩盖错误。⑰“易辱”句:谓容易用语言侮辱人。⑱无往:不要去。⑲驭:驾车。为右:指骖右,即在车右边陪乘的人。⑳方休卒徒:正在休整士兵。大山:即泰山。阳:山南河北为阳。㉑“脍人”句:谓把人肝切细而食。脍,细切。餔,食。㉒谒者:指负责接待传达的人员。㉓高义:高尚道义。㉔入通:进去通报。㉕“目如”两句:谓眼睛睁大像明星那样闪闪发光,头发向上冲冠。指冠,冲冠。㉖“此夫”句:意谓这不就是鲁国的善于弄虚作假的孔丘,不是吗?巧伪,谓善于弄虚作假。㉗“妄称”两句:意谓随意称说周文王、周武王的典章制度,头上戴着华饰繁多如木之枝叶的帽子。妄称,随意乱称。冠,前“冠”字为动词,谓戴。木枝之冠,谓冠多华饰,如木之枝叶。㉘“带死”两句:意谓系着用死牛皮做的大革带,满口繁词谬说。带,系,扎。牛之胁,牛皮做的大革带(刘凤苞说)。㉙擅生是非:谓专门造谣,妄生是非。擅,专。㉚不反其本:谓不能返归自然本性。反,通“返”,返归。本,指自然本性。㉛“妄作”两句:意谓虚伪地称说孝悌,想侥幸封侯而成为富贵之人。孝弟,谓孝敬父母,尊从兄长。弟,通“悌”。㉜“子之”两句:意谓你的罪恶极大而应加重惩处,快点走开!极重,加重惩罚。极,通“殛”,诛,惩。走,《释名》:“疾行曰趋,疾趋曰走。”㉝“我将”句:谓我将把你的肝挖出来增加午餐的膳食。益,增加。昼餔,午餐。㉞“丘得”两句:意谓我孔丘有幸能够亲近柳下季,希望能够一登你的帐幕之下。幸,亲近。履,登。㉟“孔子”两句:意谓孔子快步走进帐幕,让开座席,退行几步。避席反走,谓让开座席而退行,以表示敬意。㊱“两展”三句:意谓两脚伸直岔开而坐,手按腰剑,睁圆双眼,声如母虎般地吼叫起来。案,通“按”,手抚。瞋目,睁圆双目。乳虎,哺乳的母虎。㊲若:你。逆吾心:违背我的心意。㊳“凡天下”句:谓大凡天下人有三种美德。㊴“生而”四句:意谓身材高大魁梧,英俊漂亮,无人可比;无论少年长老、贵人奴仆看见都很喜欢,这是上等的品德。长大,魁梧高大。说,通“悦”,喜欢。上德,上等的品德。㊵“知维”两句:意谓智识包罗天地,才能可辨识一切事物。知,通“智”。维,网络,包罗。能,才能。辩,通“辨”,辨识。㊶勇悍果敢:谓勇武、强悍、果断、无畏。㊷南面称孤:古代帝王,坐北朝南接见臣下,谦称为孤。《礼记·玉藻》:“小国之君曰孤。”㊸唇如激丹:谓嘴唇像丹砂那样鲜红明亮。激,借为“敫”,明。㊹齿如齐贝:谓牙齿像列贝那样整齐。㊺音中黄钟:意谓声音像黄钟那样洪亮。中,合。黄钟,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洪亮。㊻“丘窃”句:意谓我暗为将军羞耻,认为不应当有此恶名。㊼听臣:听从我的劝说。臣,孔子自称。㊽使:出使。㊾“使为”句:谓派人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㊿“立数”三句:谓确立数十万户人家的封邑,尊称将军为诸侯,给天下除旧布新。邑,封邑,封地。更始,除旧布新。[51]昆弟:兄弟。共祭:即供祭。共,通“供”,供奉。[52]“此圣人”两句:谓这才是圣人贤士的作为,天下人的心愿。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①。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②。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③?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④。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⑤!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⑥。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⑦;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⑧。非以其利大故邪⑨?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⑩。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⑪。古者民不知衣服⑫,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⑬。神农之世⑭,卧则居居,起则于于⑮。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⑯,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⑰。然而黄帝不能致德⑱,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⑲,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⑳,汤放其主,武王杀纣㉑。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㉒。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㉓。
“今子修文、武之道㉔,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㉕。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㉖,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㉗,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㉘,而乃谓我为盗跖⑲?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㉚。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㉛。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㉜。其卒之也㉝,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㉞,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㊱,削迹于卫㊲,穷于齐㊳,围于陈、蔡㊴,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㊵,子之道岂足贵邪㊶?世之所高,莫若黄帝㊷。黄帝尚不能全德㊸,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㊹,舜不孝㊺,禹偏枯㊻,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㊼。此六子者㊽,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㊾。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㊿。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51],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52]。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53]。申徒狄谏而不听[54],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55],自割其股以食文公[56]。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57]。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58],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59]。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60],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61]。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62]。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63]。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64]。
“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65],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66],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67]: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68]。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69],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70]。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71]。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72]。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73]。亟去走归,无复言之[74]!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75]!”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76],目芒然无见[77],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78]。
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79],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80],得微往见跖邪[81]?”孔子仰天而叹曰:“然!”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82]?”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83]。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84]!”
【注释】(www.xing528.com)
①“丘来”三句:意谓孔丘到前边来!可以用利禄规劝、用语言谏正的,都说的是愚昧浅陋的常人。恒民,常人。恒,常。②“此吾”句:谓这是我父母遗留下来的美德。③“丘虽”两句:谓孔丘虽然不赞美我,我自己难道还不明白吗?不吾誉,即“不誉吾”,谓不称赞我。独,岂。④“好面”两句:意谓喜欢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欢背后诋毁别人。⑤“今丘”三句:意谓现在孔丘你告诉我要为我建造大城、汇聚民众,是想用利益规劝我,是用对待常人的态度对待我,哪里可以长久呢!畜,养育,这里犹言看待,对待。⑥“城之”两句:意谓最大的城郭,也没有比天下再大的了。乎,于。⑦置锥:犹“立锥”。⑧汤、武:谓商汤、周武王。后世绝灭:谓后代灭绝,没有继承人。⑨“非以”句:意谓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大利吗?⑩巢居以避之:谓在树上筑巢而居,以躲避禽兽的伤害。⑪“昼拾”三句:意谓白天拾取橡树、栗树的果实而食,夜晚住在树上,所以称他们为“有巢氏之民”。橡栗,橡树、栗树的果实。命,称。⑫不知衣服:谓不知道穿衣服。衣,穿,作动词。⑬“夏多”三句:意谓夏天多积柴草,冬天便用来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为“知道生存之民”。炀(yáng),焚烧以取暖。⑭神农:即炎帝,教民农耕,故称神农。⑮“卧则”两句:意谓卧居时非常清虚安静,行动时非常优游自得。居居,安静的样子。于于,自得的样子。⑯“民知”三句:意谓人们只知道有母亲,不知道有父亲,和麋鹿一起生活。麋(mí),动物名,鹿科,比鹿大,也叫“四不像”。⑰至德之隆:谓道德鼎盛时代。隆,盛。⑱不能致德:谓不能达到道德境界。致德,达到道德境界。⑲“与蚩尤”句:谓与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作战。蚩尤,传说中的部落首长。涿鹿,即今河北涿县。⑳“尧、舜”两句:意谓尧、舜称帝,设立百官。作,指称帝。㉑“汤放”两句:意谓商汤王流放夏桀,周武王杀死纣王。放其主,指汤把夏桀流到南巢之事。按:夏桀为夏朝暴君,商纣是商朝暴君。㉒“以强”两句:意谓依仗强大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陵,通“凌”,欺凌。暴,侵害。㉓“皆乱人”句:谓皆属于叛逆作乱一类的人。㉔“今子”句:谓如今你研治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策略。㉕“掌天下”两句:谓掌管天下的舆论,用来教育后代人民。辩,言论,舆论。㉖“缝衣”三句:意谓你穿着宽而长大的儒服,系着宽大的腰带,假言伪行,来欺骗天下的君主。缝衣,指宽而长大的儒服。缝,通“逢”,大。浅带,即“博带”,宽大的腰带。㉗“盗莫”句:谓作为盗贼没有比你再大的了。子,你,指孔丘。㉘天下:谓世人。㉙乃:却。㉚“子以”句:谓你用甜言蜜语说服子路而让他服从你。甘辞,甜言蜜语。㉛“使子路”三句:意谓让子路除去高冠,解下佩剑,而接受你的教诲。危冠,高冠。阮毓崧说:“案史称子路初见孔子时,雄冠佩剑暴孔子,孔子以礼诱之。”(《庄子集注》)㉜止暴禁非:意谓消除暴力,禁绝不轨。㉝其卒之也:谓最后呢。㉞卫君:指卫庄公蒯聩。㉟“身菹”两句:谓自身在卫国都城东门之上被剁成肉酱,这就是你教育的不成功了。菹(zū),剁成肉酱。按:子路遭卫内乱,欲救家主,事既不成,身遭菹杀。事详《史记·卫世家》及《仲尼弟子列传》。㊱“则再”句:孔子曾先后两次离开鲁国,一次是鲁昭公欲除季氏而失败,鲁国乱,孔子离鲁去齐。另一次是鲁定公时,孔子为大司寇,参与国政。齐人惧怕鲁强,便选齐国美女八十人,送给鲁国,致使鲁国君臣“怠于政事”,因此孔子便离鲁去卫。再,两次。㊲削迹于卫:意谓不再到卫国去。削迹,绝迹。详见《天运》篇注。㊳穷于齐:谓在齐国走投无路。㊴围于陈、蔡:谓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曾遭到围困。详见《天运》篇注。㊵“子教”三句:意谓你教育子路竟遭到杀身之祸,你上无法立身,下无法做人。按:治庄学者多疑此三句有误。马叙伦说:“此三句当在‘身菹于卫东门之上’下。”(《庄子义证》)认为这样文理才通顺。㊶“子之”句:谓你的主张有何可贵呢?㊷“世之”两句:意谓世人所推尊的,莫过于黄帝。高,推崇。㊸全德:谓保持高尚的自然德性。全,谓完善,保持。㊹尧不慈:谓尧不能慈爱。按:指尧杀长子丹朱而言。见《韩非子·说疑》篇。㊺舜不孝:谓舜不能孝敬父亲。按:指舜放逐瞽瞍而言。见《韩非子·忠孝》篇。㊻偏枯:即半身不遂。按:谓禹治水,疲劳成疾。㊼“文王”句:意谓周文王曾被殷纣王关押在美里监狱。拘,拘留,关押。美(yōu)里,监狱名,在今河南汤阴北。㊽此六子:应为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七人。陈碧虚《庄子阙误》引江南古藏本“六子”作“七子”。㊾“孰论之”三句:意谓详细评论,他们皆因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硬是违反了自然的性情,他们的行径是非常可耻的。孰,通“熟”,详,仔细。真,真性。㊿伯夷、叔齐:殷时孤竹国君二子,因彼此让位,逃离国境,后来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殷亡,耻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51]辞:辞让。孤竹之君:孤竹国的君位。[52]骨肉不葬:谓尸骨无人埋葬。[53]“鲍焦”两句:鲍焦,周朝隐士。《韩诗外传》说:鲍焦饰行非世,挑担采柴,拾取橡子充饥,故作清高,不踩周地,不食周粟,抱木而枯死。饰行非世,谓伪装清高,非议世事。[54]申徒狄:殷商时代隐士,复姓申徒,名狄,因进谏不被采纳,投河而死。[55]介子推:春秋时代晋国人。晋献公之子重耳(后即位为晋文公),遭骊姬之难,出逃国外十九年,介子推紧随其身,百般护卫,极尽忠心。[56]“自割”句:意谓重耳在出奔途中困乏,介子推割股肉以食之。[57]“文公”三句:据成玄英疏,重耳归国即位,奖赏有功之臣,却忘记介子推。介子推大怒而去,隐居介山。文公知过,追介子推于介山,放火烧山,欲使其出。介子推不出,抱树焚死。背之,谓背弃介子推。燔死,烧死。按:《左传》和《国语》所记“介之推”,并无割股、燔死之事。[58]尾生:或作尾生高、微生高,鲁国人。期于梁下:谓在桥下约会。期,约会。梁,桥。[59]“水至”两句:谓河水涌来而不离去,抱着桥柱而被水淹死。[60]“此六子”两句:意谓这六个人,与肢体被分解而用来祭神的狗和漂流在河流中的死猪、持瓢乞讨的乞丐没有什么不同。六子,指伯夷、叔齐、鲍焦、申徒狄、介子推、尾生。磔(zhé)犬,肢体被分解而供祭神用的狗。豕,猪。[61]“皆离名”两句:意谓都是些重名轻死、不顾念归本养生、寿尽天年之徒。离名,重名。离,为“利”的借字。本养寿命,谓归本养生,以期寿尽天年。[62]“子胥”两句:谓伍子胥被抛尸沉入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子胥沉江,见《胠箧》篇注。比干剖心,见《人间世》篇注。[63]“世谓”两句:谓世人称为忠臣,然而最后竟为天下人所讥笑。[64]“自上”三句:谓从上述黄帝等人的情况来看,直至伍子胥、比干两人,都没有什么值得宝贵的。[65]鬼事:谓离奇鬼怪之事。[66]“若告”两句:意谓假若告诉我黄帝等人世间的事,不过如此而已。[67]人之情:谓人的常情。[68]察味:谓品尝饮食的滋味。志气欲盈:谓志气想充沛。盈,满。[69]病瘦:当为“病瘐”之误。瘐,病。按:病瘐为一类,死丧为一类。[70]“天与地”两句:谓天长地久无有穷尽,人之死生时间有限。有时,谓时间有限。[71]“操有”三句:意谓以有限之身躯,寄托无穷之境,生命就像骐骥驰过隙穴,很快就会消逝。操,以。具,指身躯。隙,隙穴,缝隙。[72]“不能”三句:意谓不能愉悦其意志、颐养其寿命的人,都不是通达大道的人。说,通“悦”,愉悦。道,大道。[73]吾之所弃:谓是我唾弃的糟粕。[74]“亟去”两句:谓赶快离开而去,不要再唠叨了!亟,急。[75]“子之道”四句:意谓你的主张都是失性损德、巧诈虚伪的事,并不能保全自然本性,还有何值得谈论呢!狂狂,失性的样子。汲汲,不足的样子。[76]执辔三失:谓手拿马缰绳,几次掉落地上。按:此句形容孔子惊惧之下,失神落魄的神情。[77]“目芒”句:谓眼睛模糊,看不见东西。芒然,即“茫然”,模糊不清的样子。[78]“色若”三句:意谓面如死灰一般,扶着车轼,低着头,呼吸不畅。据轼,扶轼。轼,马车前面供人凭扶的横木。[79]今者阙然:意谓近来不在。阙,缺。[80]“车马”句:意谓看你的车马好像是外出刚归的样子。有行色,谓显露出行旅之色。[81]得微:得无,是不是。微,无。[82]“跖得”句:意谓像我先前所说那样,跖违背你的心意了吧?[83]自灸:谓引艾火自灼。灸,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用艾叶制成艾炷或艾卷,按穴位烧灼,与针法合称针灸。[84]“疾走”三句:意谓我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差点没有被老虎吃掉啊!料,通“撩”,拨弄。编,编理,梳理。按:世人皆谓孔子为“至圣”,而跖却说孔子为“巨盗”,以其所是为非,说明是非本无固定标准。
子张问于满苟得曰①:“盍不为行②?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③。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④。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不可一日不为乎⑤!”满苟得曰:“无耻者富,多信者显⑥。夫名利之大者,几在无耻而信⑦。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信真是也⑧。若弃名利,反之于心,则夫士之为行,抱其天乎⑨!”
子张曰:“昔者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今谓臧聚曰⑩:‘汝行如桀、纣⑪。’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贱也⑫。仲尼、墨翟,穷为匹夫⑬,今谓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则变容易色,称不足者,士诚贵也⑭。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⑮;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之美恶⑯。”满苟得曰:“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⑰。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⑱;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⑲。论则贱之,行则下之⑳,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㉑!故书曰:‘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㉒。’”
子张曰:“子不为行,即将疏戚无伦㉓,贵贱无义,长幼无序㉔。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㉕?”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㉖,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㉗,周公杀兄㉘,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子兼爱㉙,五纪六位,将有别乎?且子正为名,我正为利㉚。名利之实,不顺于理,不监于道㉛。吾日与子讼于无约㉜,曰:‘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则异矣㉝;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则一也㉞。’故曰:无为小人,反殉而天㉟;无为君子,从天之理㊱。若枉若直,相而天极㊲。面观四方,与时消息㊳。若是若非,执而圆机㊴。独成而意,与道徘徊㊵。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㊶。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㊷。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㊸;直躬证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㊹;鲍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㊺;孔子不见母,匡子不见父,义之失也㊻。此上世之所传,下世之所语,以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㊼,故服其殃,离其患也㊽。”
【注释】
①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满苟得:虚构人名。按:此则寓言,纯属虚构,并非真有其事。②“盍不”句:谓为何不修养德行呢?盍(hé),何。为行,培养德行。③“无行”三句:意谓没有德行就不能取得众人的信赖,不能取得众人的信赖就不能被任用,不能被任用就不能获利禄。无行,没有德行。④“故观之”三句:意谓所以用名誉来考察,用利禄来计虑,而仁义果真重要。真是,谓真是重要。⑤“若弃”四句:意谓假若抛弃名誉与利禄不论,反心自问,那么作为士的品德修养,一天也不能停止。反之于心,即“反心自问”的意思。⑥“无耻”两句:意谓无耻则富,骗取信任则显。富,富有。显,显达。⑦“夫名利”两句:意谓那些获得大名大利的人,几乎都是由利用无耻的手段取得信赖而来的。⑧“故观”三句:意谓所以用名誉来考察,用利禄来计虑,而骗取信赖真是重要。⑨“抱其”句:意谓守住自己的自然本性就可以达到目的了。抱,守。天,自然本性。⑩臧聚:泛指地位卑贱的人。臧,奴仆。聚,通“驺”,养马的人。⑪“汝行”句:谓你的德行像桀、纣那样。汝,你。行,德行。⑫“则有”三句:意谓奴仆贱隶面有愧色,颇有不服气之心,因为连小人都卑贱桀、纣的品行。怍(zuò)色,惭愧的表情。⑬穷为匹夫:谓仕途困顿,只是一介草民。匹夫,平民百姓。⑭“则变容”三句:意谓就会改变表情,说自己比不上孔子和墨子,这说明士确实可贵。变容易色,即改变表情。士,学士,指孔子和墨子一类人。⑮“故势”两句:意谓所以势大为天子,未必就尊贵。⑯“贵贱”两句:意谓高贵与卑贱的区别,在于德行是美还是丑。恶,丑。⑰“小盗”四句:类似文义,亦见《胠箧》篇。拘,被拘捕。义士,谓仁义之士。⑱“昔者”三句:意谓从前,齐桓公杀死其兄而纳嫂为妻,管仲竟作了他的臣子而辅助他。入嫂,纳嫂为妻。管仲,名夷吾,字仲,齐国颍上人。初事公子纠,后来辅助齐桓公为相。按:“入嫂”之事,不见其他古籍,纯属寓言虚构。⑲“田成子常”两句:意谓田成子常杀死齐简公自立为国君,而孔子却接受田成子常赠给他的币帛。田成子常,田常,即陈恒,齐简公的臣下。按:据《论语·宪问篇》说,陈恒杀齐简公,孔子沐浴而朝见鲁哀公说:“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可见,“孔子受币”之说,亦是寓言虚构。⑳“论则”两句:意谓在谈论中卑贱他们,在行为上又屈从他们。按:指孔子之类人对陈恒的矛盾态度。㉑“则是”两句:意谓这就是言论与行动不同而在心中冲突交战,岂不是于情理不相吻合吗!悖(bèi),违反,违背。拂,逆,戾。㉒“故书曰”四句:意谓所以古书上说,谁坏谁好,成功了便成为首领,失败了便成为人下人。尾,尾巴,指居于下流。㉓“子不”两句:意谓你不修养德行,将会失去亲与疏的人伦关系。戚,亲。㉔“贵贱”两句:意谓失去贵与贱的不同礼仪,失去长与幼之间的次第。义,礼仪。序,指长幼次第。㉕“五纪”两句:意谓五纪六位之间,拿什么区别呢?五纪,即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六位,即六纪,指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㉖“舜流”句:据《孟子·万章上》舜封其异母弟象于有庳,然象顽劣不会有所作为于其国,故舜派官员代其治国,又似于放,“故谓之放”。流,流放。㉗“王季”句:意谓王季僭立为嫡子。王季,文王之父,周太王庶子,因其兄太伯、仲雍让位,王季以小儿子立为嫡子。适,通“嫡”,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权。㉘“周公”句:谓周公诛杀兄长管叔和蔡叔。㉙“儒者”两句:意谓儒家言辞虚伪,墨家兼爱无私。按:伪辞则仁义、五常皆可假托,兼爱则父子、兄弟、夫妇,混同无别。㉚“且子”两句:谓而且你辨正是为争名,我辨正是为逐利。正,意谓各有所为,皆托之于正(刘凤苞说)。㉛“名利”三句:意谓名与利的实情,不合乎道理,不明于大道。监,明。㉜“吾日”句:意谓我往昔与你在无约面前争辩。日,往昔。陈碧虚《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作“昔”。讼,争辩,争论。无约,虚构人名,取其无拘束而听任自然之意。㉝“小人”三句:意谓小人为财富而死,君子为名誉而亡,他们改变性情的原因有所不同。殉,为……而死。易,改变。㉞“乃至”句:意谓至于抛弃所应当做而不做,却舍命地追求其不当做的事,则是一样的。按:以上五句,皆为无约所言。㉟“无为”两句:意谓不要做小人去贪图财富,要回归你自己的自然本性。反殉,意谓回归。而,通“尔”,你。下同。天,自然本性。㊱“无为君子”两句:意谓不要做君子去追逐名誉,要遵循自然的道理。天理,自然的道理。㊲“若枉”两句:意谓无论曲直,要以你的自然天性为准则。枉,曲。相,视。天极,天然的准则。极,则。㊳“面观”两句:意谓观察四方,顺应四时变化而消息。消息,消亡与生长。㊴“若是”两句:或是或非,皆执守你循环变化的中枢。圆机,与《齐物论》中“环中”意思相同,即循环变化的中枢。㊵“独成”两句:意谓独自施行你的心意,与大道同游。独,独自。意,心意。㊶“无转”三句:意谓不要固守你的德行,不要推行你的仁义,否则将会丧失你的真性。转,通“专”,执守。行,德行。义,仁义。所为,指真性(成玄英《庄子疏》)。㊷“无赴”三句:意谓你不要追求富贵,你不要殉身而谋取成功,不然将会丧失你的自然天性。赴,奔赴,追求。弃,丧失。㊸“比干”三句:意谓比干被剖心,伍子胥被挖眼,这是愚忠造成的祸害。子胥抉眼,伍子胥在死前,对手下人说:“抉吾眼县(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伍子胥列传》)。㊹“直躬”三句:意谓直躬指证父亲偷羊,尾生与情人约会被水淹死,这是守信造成的灾难。直躬,人名。《论语·子路》篇、《韩非子·五蠹》篇、《吕氏春秋·当务》篇皆记有直躬告发其父盗羊之事。证父,指证其父盗羊。㊺“鲍子”三句:意谓鲍焦抱树而立,干枯而死,申生自缢而死也不申辩委屈,这是廉正的毒害。鲍子,即鲍焦。申子,即申生。他遭骊姬陷害,不去向其父晋献公申辩自己的清白,却自缢而死。不自理,不申辩。㊻“孔子”三句:意谓孔子游宦诸国,母死未能相见;匡子因谏父被逐,终生不见其父,都是坚守义的过失。孔子不见母,事不见于其他古籍,属于寓言虚构。匡子,人名,名章,齐人。匡子事见《孟子·离娄下》。㊼“此上世”四句:意谓这些皆为上世的传闻,为当代人所谈论,用来端正士大夫的言论,规范他们的行为。正其言,谓端正他们的言论。必其行,谓规范其行为。㊽“故服”两句:意谓所以他们遭到祸害和灾难。服,遭,受。离,通“罹”,遭。按:此段说明,无论君子与小人,追逐名利,都会造成祸殃。应当顺天之理,与时消息,与大道同游。
无足问于知和曰①:“人卒未有不兴名就利者②。彼富则人归之,归则下之,下则贵之③。夫见下贵者,所以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也④。今子独无意焉,知不足邪⑤?意知而力不能行邪?故推正不忘邪⑥?”
知和曰:“今夫此人⑦,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绝俗过世之士焉⑧;是专无主正⑨,所以览古今之时,是非之分也,与俗化世⑩。去至重,弃至尊,以为其所为也⑪。此其所以论长生安体乐意之道,不亦远乎⑫!惨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监于体⑬;怵惕之恐,欣欢之喜,不监于心⑭。知为为而不知所以为⑮。是以贵为天子⑯,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无足曰:“夫富之于人,无所不利⑰。穷美究埶⑱,至人之所不得逮,贤人之所不能及⑲,侠人之勇力而以为威强⑳,秉人之知谋以为明察㉑,因人之德以为贤良㉒,非享国而严若君父㉓。且夫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㉔。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㉕。天下虽非我,孰能辞之㉖!”
知和曰:“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㉗,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㉘。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㉙;有余,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㉚。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㉛。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㉜;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㉝。计其患,虑其反㉞,以为害于性,故辞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誉也㉟。尧、舜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也㊱;善卷、许由得帝而不受,非虚辞让也,不以事害己㊲。此皆就其利,辞其害㊳,而天下称贤焉,则可以有之,彼非以兴名誉也㊴。”
无足曰:“必持其名,苦体绝甘,约养以持生㊵,则亦久病长阨而不死者也㊶。”
知和曰:“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㊷。今富人,耳营钟鼓管籥之声㊸,口嗛于刍豢醪醴之味㊹,以感其意,遗忘其业,可谓乱矣㊺;侅溺于冯气,若负重行而上阪也,可谓苦矣㊻;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㊼,体泽则冯,可谓疾矣㊽;为欲富就利,故满若堵耳而不知避,且冯而不舍,可谓辱矣㊾;财积而无用,服膺而不舍,满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谓忧矣㊿;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内周楼疏,外不敢独行,可谓畏矣[51]。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遗忘而不知察[52]。及其患至,求尽性竭财,单以反一日之无故而不可得也[53]。故观之名则不见,求之利则不得[54],缭意绝体而争此,不亦惑乎[55]!”
【注释】
①无足、知和:皆为虚构人名。无足,寓贪婪而不知满足之意。知和,寓体知中和而守清廉之意。②“人卒”句:意谓人们没有不喜欢立名和趋利的。人卒,人们。卒,众。兴名,立名,成就名声。就利,趋利。③“彼富”三句:意谓谁富有人们就归附谁,归附人则甘愿居人之下,居人之下则尊崇人。归,归附。下之,甘居人下。贵,推崇。④“夫见”两句:意谓受到人们的尊崇,正是长寿、安乐、快意之道。见,被。⑤“今子”两句:意谓现在你偏没有追求名利的意念,大概是才智不够用吧?知,通“智”。⑥“意知”两句:意谓或是虽有才智而能力办不到,或是本来就推行正理而不想富贵呢?意,通“抑”,古代“意”“抑”二字相通。故,通“固”,本来。忘,或作“妄”,妄想。⑦“今夫”句:谓现在有一种兴名就利的人。此人,指兴名就利的人。⑧“以为”三句:意谓认为自己与富贵的人同时而生,处于同乡,就以为自己是超俗过人的人。⑨“是专”句:意谓其实此种人专愚独行,没有主见,不行正道。专,专横愚笨。无主正,无主见,无正道。⑩“所以”三句:意谓所以此种人观察古今时代的不同,是非的区别,只能与世俗混同融化。⑪“去至重”三句:意谓舍弃贵重的生命,舍弃最尊贵的大道,去追求他所想要得到的富贵。至重,谓生命。至尊,谓大道。⑫“此其”两句:意谓他们这样来论说长寿、安乐、快意之道,不是相距太远了吗?⑬“惨怛(dá)”三句:意谓悲痛的疾苦,恬愉的安适,看不清对自身有何影响。惨恒,悲痛。恬愉,快乐。监,察照。⑭“怵惕”三句:意谓惊慌的恐惧,欣欢的喜悦,看不清对心灵有何影响。怵惕,惊慌。⑮“知为”句:意谓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欲望去做,而并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⑯是以:因此。⑰“夫富”两句:意谓财富对于人来说,没有不利的。⑱穷美究埶:意谓享尽美好并拥有权势。穷,尽。究,竟。埶,通“势”。⑲“至人”两句:意谓至德之人、贤哲之士,也不能企及。逮,及。⑳“侠人”句:意谓挟持别人的勇力而作为自己的威势和强大力量。侠,当作“挟”(宣颖《南华经解》)。㉑“秉人”句:意谓用别人的智谋以显示自己的明察。秉,持。知,通“智”。㉒“因人”句:意谓凭借别人的道德来显示自己贤良。因,凭借。㉓“非享”句:意谓并不享有国家而威严却像个君主。君父,君主。㉔“且夫”三句:意谓声色、滋味、权势对于人来说,不用用心学习而自然喜欢,身体不用效法而自然适应。不待,不用。象,效法。安,适宜。㉕“夫欲”三句:意谓欲望、厌恶、回避、趋就,本来不用老师教诲,这是人的自然天性。㉖“天下”两句:意谓天下人虽然不同意我的看法,谁又能脱离声色、滋味、权势呢!非我,不同意我的见解。㉗“知者”三句:意谓聪明睿智的人治理天下,按照百姓的意愿实施政令,不违背他们已经形成的法度。知,通“智”。动,举动,指施政。度,法度。㉘“是以”三句:意谓因此自足而不争,无为,所以也就没有贪求。无以为,即无为。㉙“不足”三句:意谓内心有所不足便贪求,争占四方财物而并不自认为是贪婪。四处,四方。㉚“有余”三句:意谓内心感到自足,所以能处处辞让,即使弃舍天下也不自认为廉俭。廉,清廉。㉛“廉贪”三句:意谓清廉与贪婪的实情,并非由于外力的迫使,要反过来察看他们的禀性气度。监,照。度,指禀赋气度。㉜“而不”句:意谓不因为自己高贵而傲视别人。㉝戏人:戏弄人。㉞“计其”两句:意谓想到富贵造成的危害,考虑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反,谓物极必反。㉟“以为”三句:意谓认为有害于自然本性,所以就拒绝而不接受富贵,并非要用富贵来钓取名声和荣誉。要,通“邀”,钓取,邀取。㊱“尧、舜”三句:意谓尧、舜称帝时百姓和睦,并非想施仁政于天下,也不想用富贵危害自然本性。雍,和,指百姓和睦。美,指富贵。生,、性,指自然本性。㊲“善卷”三句:意谓善卷、许由能够得到帝位而不接受,并不是虚假的辞让,是他们不想因为治理天下而危害自己的生命。善卷、许由,相传为尧舜时的隐士,尧禅让天下而不受。事,世事,指治理天下。㊳“此皆”两句:意谓他们都是趋就其利,避开祸害的人。㊴“而天下”三句:意谓天下人称他们为贤人,说明贤名是可以取得的,但是他们并非有心树立名誉罢了。可以有之,谓贤名是可以取得的。按:本篇所描写尧、舜的形象前后不同,前面说他们为失性之徒,此处则认为他们为“全真”之士,这全凭作者需要而为之,并无统一准则。㊵“必持”三句:意谓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名誉,劳苦身体,弃绝美味,简约给养以维持生命。绝甘,弃绝美味。约养,简约给养。㊶“则亦”句:意谓这也无异于久病固疾、长期困厄而没有死的人了。阨,通“厄”,困厄。㊷“平为”四句:意谓均平就是幸福,有余便成祸害,物性没有不是这样的,而其中的钱财尤其是这样。平,均平。有余,有富余。’㊸“耳营”句:意谓耳听钟鼓箫笛之声。营,这里是听的意思。管籥(yuè),箫笛之类的管乐器。㊹“口嗛(qiè)”句:意谓口快适于美肉、佳酿之味。嗛,快适。刍豢,牲畜。食草者称刍,食谷者称豢。这里泛指肉类。醪(láo),醇酒。醴,甜酒。㊺“以感”三句:意谓诱发其妄念,遗忘其正业,可以说就是心志昏乱了。感,谓诱发。意,谓贪欲等妄念。㊻“侅(gāi)溺”三句:意谓沉溺于自负盛气,像背着沉重的东西行走在山坡上,可以说是太辛苦了。侅溺,陷溺。冯气,盛气。冯,满。楚地人谓“满”为“冯”(《离骚》王逸注)。阪(bǎn),通“坂”,山坡。郭本缺此字,据陈碧虚《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补。㊼“贪财”三句:意谓贪求财物而招致怨谤;贪有权势而导致精力疲竭;安居无事,则沉溺于淫欲。慰,怨。取竭,招致精力疲竭。溺,指沉溺于嗜欲。㊽“体泽”两句:意谓体肥光润而血气滞塞,可以说已经生病了。冯,满胀(宣颖说),即血气滞塞。㊾“为欲”四句:意谓为贪求财富追逐私利,所积财物堆得像墙那样高还不知避害,仍然恃而不舍,可以说真是不知耻辱。堵,墙。耳,语助词。避,指避免祸害。冯,凭,恃,可训作贪。㊿“财积”五句:意谓积财而不舍得使用,念念不忘而不愿施舍,满腹焦虑与烦恼,仍贪求增加更多财物而无休止,可以说成为忧患了。服膺,念念不忘。戚醮,烦恼。[51]“内则”五句:意谓在家里忧虑盗贼会来劫取财物而受害,在外面则惧怕寇盗行抢而遭到残杀,于是便在院内修筑周密的防盗设施,不敢在外面独自行走,可以说成为恐惧症。劫请,劫取。周,周密。楼疏,泛指防盗设施。楼,《释名》:“楼,言牖户诸射孔娄娄然也。”疏,泛指窗。[52]“此六者”三句:意谓乱、苦、疾、辱、忧、畏,是天下人最大的祸害,人们都忘却而不能明察。[53]“及至”三句:意谓等到祸患到来,想抛尽钱财保全性命,祈求过一天安稳日子也办不到。尽性,谓保全性命。竭财,抛尽财物。单,通“蕲”,祈求。反,通“返”。[54]“故观”两句:意谓所以想看名声却看不到,想求利也得不到。[55]“缭意”两句:意谓心中念念不忘、不惜牺牲形体而争夺名利,岂不是迷惑吗!缭意,内心念念不忘。绝体,牺牲形体。郭本原缺“绝”字,今据世德堂本补。按:此则寓言写无足与知和对富贵的不同看法,意在说明是非本无固定标准而是相对的。但同时也说明,名利皆为害身之具,只有知足无争,修身养性,方是安乐长生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