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

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②,武侯劳之曰③:“先生病矣④,苦于山林之劳⑤,故乃肯见于寡人⑥。”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芋栗①,厌葱韭②,以宾寡人久矣③。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④?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⑤?”

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掔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邮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注释】

①本文以人名为篇名,由十四则寓言故事组成,内容似乎有些庞杂,其中心思想却是在宣扬保持真性,顺应自然;认为一切人为的制约和约束,皆会害人害己,贻患天下。陆西星说:“此篇多有隐讳难解之语,如层峦叠嶂,争奇献怪。游涉此者,可新人耳目,长人意见,不得草草。三复,愈有深味。”(《南华经副墨》)②徐无鬼:姓徐,字无鬼,魏国隐士。因:靠,即通过引见。女商:姓女名商,魏君的宠臣。魏武侯:名击,文侯之子,惠王之父。③劳之:慰劳他。④病:困乏,疲惫。⑤劳:劳苦,劳累。⑥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的谦称。⑦“我则”句:谓我正应当慰劳国君。⑧盈耆欲:谓满足嗜好和欲望。耆,通“嗜”,嗜好。⑨长好恶:谓增加喜好和憎恶的感情。⑩“则性命”句:意谓生命的真性就受到伤害。病,受到伤害。⑪黜:排除。⑫掔(qiān):引去。⑬耳目病:意谓耳目就会感到不适。⑭超然不对:怅然若失,不能应答。超然,怅然若失的样子。⑮少焉:一会儿。⑯“尝语”句:意谓请让我告诉你,我善于观察判定狗的优劣。尝,试。语,告诉。相,谓观察以判定优劣。⑰“下之质”三句:意谓下等的猎犬,饱后便不搏执,与野猫食鼠而止的本性相同。质,材质。狸,即野猫。《广雅·释兽》说:“狸,猫也。”德,本性。⑱“中之质”两句:意谓中等的猎犬,望之意气高远,像昂首望日那样。⑲“上之质”两句:意谓上等的猎犬,若丧其身。亡,通“忘”。一,指身体。按:下中上三等猎犬,分别比喻胸无大志、豪迈自高、游于无有等三种人。游于无有则为得道之人。⑳“直者”四句:意谓马驰骤进退,皆合法度。中,合。钩,制弧形的工具。㉑是国马:谓这是国中良马。天下之马:谓天下的良马。㉒有成材:谓生下来便有上等材质。成材,天然生成的材质。㉓“若䘏(xù)”两句:意谓似有忧虑而蹄足缓慢,又似奔逸而神采奕奕,好像忘记自身的存在。䘏,忧虑。失,通“佚”,奔逸。㉔“若是”三句:意谓像这样,奔驰迅速,超过群马,蹈尘无迹,不知跑去何处。超轶(yì),超越。指超过群马。绝尘,形容奔驰极快,蹈尘无迹。不知其所,谓顺其自然,并无固定去向。㉕“先生”句:谓你用何办法让我的国君高兴的呢?说,通“悦”。㉖“吾所”句:谓我使我的国君高兴的办法。㉗从:通“纵”。《金板》:书名,内容不详。《六弢》:即《六韬》,为太公所作兵法。㉘“奉事”两句:意谓效劳国君而建立的大功,无法计算,然而国君却未曾开口笑过。奉事,效劳。启齿,开口,这里指开口微笑。㉙何以:即“以何”,用什么。说若此:如此高兴。说,通“悦”。㉚“吾直”句:意谓我只不过告诉我怎样观察判定狗马的优劣罢了。直,但,只。㉛若是乎:谓真是这样吗?是,此。㉜“子不”句:意谓你没听说流亡到越国去的人吗?越,春秋时代的国名。流人,谓因灾欠或离乱而流亡的人。㉝所知:知交。㉞“去国”两句:谓离开故国十天一个月,见到在故国曾经见过面的人就感到高兴。旬,十日。㉟“及期年”两句:谓离开放国一年,见到似故国的人,就感到高兴。期(jī)年,一周年。人,疑应为“国人”,脱一“国”字,即故国之人。㊱“不亦”两句:意谓不是离开故人愈久,思念故人愈深吗?滋,愈。㊲“夫逃”句:意谓逃到空旷无人的地方的人。虚空,空旷无人之境。㊳“藜藋(lí diào)”句:谓杂草堵塞了黄鼠狼出入的路径。藜藋,泛指杂草。柱,塞。鼪鼬(shēng yòu),黄鼠狼。㊴踉(liàng)位其空:意谓踉踉跄跄地生活在杂草的空隙里。踉,踉跄,跌跌撞撞行走的样子。位,处。㊵“闻人”两句:谓听到人的脚步声便高兴。跫(qióng)然,欢喜的样子。㊶謦欬(qǐng kài):咳嗽,这里引申为言笑。侧:身旁。按:流人、逃人,是比喻真性散失在外的人。用这两种人暗喻魏武侯,是说他已经丧失真性。㊷“久矣夫”两句:意谓没有人用“真人”的言论在我国君身边谈笑,已经很久了!真人,指得道之人。按:此段说明《诗》《书》《礼》《乐》等仁义道德,适足害人害己,而只有真人之言,方能启发人顺应自然,逍遥无为。

徐无鬼见武侯,武侯曰:“先生居山林,食芋栗,厌葱韭,以宾寡人久矣。夫今老邪,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其寡人亦有社稷之福邪?”徐无鬼曰:“无鬼生于贫贱,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将来劳君也。”君曰:“何哉!奚劳寡人?”曰:“劳君之神与形。”武侯曰:“何谓邪?”徐无鬼曰:“天地之养也一登高不可以为长,居下不可以为短。君独为万乘之主,以苦一国之民,以养耳目鼻口,夫神者不自许也。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故劳之。唯君所病之,何也?”

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徐无鬼曰:“不可。爱民,害民之始也;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为之,则殆不成。凡成美,恶器也。君虽为仁义,几且伪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变固外战。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无徒骥于锱坛之宫,无藏逆于得,无以巧胜人,无以谋胜人,无以战胜人。夫杀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养吾私与吾神者,其战不知孰善?胜之恶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诚,以应天地之情而勿撄。夫民死已脱矣,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

【注释】

①芋(xù):橡子。栗:栗子。②厌葱韭:谓饱食葱和韭菜。厌,饱食,③“以宾”句:意谓把我抛弃已经很久了。宾,通“摈”,弃。④“夫今”两句:意谓现在你已经老了,是否想品尝美酒和鲜肉的滋味呢?干,求。⑤“其寡人”句:是否我的国家将有福分呢?意谓徐无鬼如出山任职,辅佐国政,社稷将蒙受其福。⑥“何哉”两句:谓这从何说起啊!怎么慰劳我呢?⑦“劳君”句:慰劳你的精神与形体。意谓因君形疲神倦,故慰劳之。⑧何谓邪:这是什么意思?⑨“天地”句:意谓天地养育众生都是相同的。一,同。⑩“登高”两句:意谓贵显不能高人一等,卑贱不应低人一头。登高,比喻贵显,即高位。居下,比喻卑贱,即下位。⑪“以苦”两句:意谓劳苦一国百姓,供自己享乐。苦,使劳苦。⑫“夫神者”两句:意谓得道之人不贪图享乐。神者,即“神人”,指得道之人。不自许,不自得。许,与也。⑬“好和”句:意谓喜好和同万物而厌恶奸私。和,和同万物。奸,私。⑭“夫奸”三句:意谓奸私,是一种贪婪之病,所以我来慰劳你。⑮“唯君”两句:意谓唯有你患此病,为什么呢?病之,得此病。⑯“吾欲”两句:意谓我想爱护人民,为仁义而停止战争,这样可以吗?偃兵,息兵。⑰“爱民”两句:意谓想爱护人民,就是残害人民的开始。按:在道家看来,爱民之心,必出于伪。以伪示民,必害其民,故曰“爱民,害民之始也”。⑱“造兵”句:意谓便是造成战争的根源。本,根本。⑲“君自”两句:意谓你若从这方面着手治国,恐怕是不能成功的。殆,恐怕。⑳“凡成美”两句:意谓凡是有心成就美好的名声,就会变成作恶的器具。成美,成就美名。器,工具。㉑为:实行。几且伪:接近在弄虚作假。㉒形固造形:意谓推行仁义有形迹可循,必然会有虚伪的形迹兴起。固,必。㉓成固有伐:意谓有成者必有失败(清代章炳麟《庄子解故》。成,成功。伐,与“败”同。《说文》:“伐,一曰败也。”㉔变固外战:意谓妄动心机,必然招致外来战争。变,指内心妄动。㉕“君亦”句:意谓你一定不要声势浩大地陈兵在丽谯之前。无,通“毋”,不要。下同。鹤列,陈兵,谓陈兵如鹤列行。丽谯(qiáo),马其昶曰:“《初学记》引《释名》云:魏有丽谯。注:楼名。”(《庄子故》)㉖“无徒骥”句:意谓不要陈列步卒骑兵祭祀的宫殿。徒,步兵。骥,指骑兵。锱(zī)坛,祭坛名。㉗“无藏”句:意谓不要在心中包藏逆心。得,通“德”,指心中。晋司马彪本即作“德”。㉘“无以”三句:谓不要用智巧战胜别人,不要用谋略取胜别人,不要用战争打败别人。㉙“其战”句:意谓他们之间的战争不知谁是对的?㉚“胜之”句:意谓胜利在哪里?恶,何。㉛“君若”句:意谓你假若不能停止爱民。已,止,指停止爱民(刘凤苞《南华雪心编》)。㉜“修胸”两句:意谓不如修养内心的诚意,以顺应天地自然之情,不用仁义干扰百姓。撄,干扰。㉝“夫民”两句:意谓百姓已经脱离了死亡,你哪里还用得着止息用兵呢!按:此则寓言故事,以辛辣犀利的笔触,揭露封建统治者所谓为义偃兵,非但不能“爱民”,而且适足是在害民的本质。说明只要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不干扰百姓生活,百姓自己就会摆脱死亡的威胁。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

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注释】

①“黄帝”句:谓黄帝将要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大隗,虚构的人名。具茨,山名,在今河南密县境内。②“方明”两句:谓方明驾车,昌为车右陪乘。方明、昌,皆为虚构人名,以下四人亦同。御,驾车。骖乘,坐在车右的陪乘。③前马:谓在马前作向导。④后车:谓在车后当随从。⑤“至于”句:谓来到襄城郊野。襄城,即今河南襄城县。野,郊野,指广漠无何有之乡。⑥“七圣”两句:谓七个圣人都迷失了方向,没有地方问路。七圣,指黄帝等七人。涂,通“途”,路。⑦适:适巧。⑧若:你。⑨所存:意谓住在何处。存,在。⑩异哉小童:意谓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异,奇异。⑪非徒:非但,不仅仅。⑫“请问”句:谓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天下。为,治理。⑬“亦若此”句:意谓就像你们相忘于广漠之野那样遨游。按:“七圣皆迷,无所问途”,即指七圣已经进入大道境界,忘怀一切。⑭又奚事焉: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⑮“予少”句:谓我小的时候,自己遨游在天地之内。六合,东、西、南、北和上下,比喻尘俗扰攘之地。⑯“予适”句:谓我恰巧得了目眩之症。瞀(mào)病,目眩之症。指尘俗缠扰,以致于茫昧。⑰长者:悟道之人。⑱“若乘”句:谓你乘太阳之车,到襄城郊外广漠之地遨游吧。按:意谓让小童到大道境界接受洗礼,除去尘念。⑲“今予”两句:谓现在,我的目眩病稍有好转,我又到天地之外去遨游。⑳“夫为”句:意谓治理天下,也要像这样遨游在忘怀一切的广漠之野。㉑“则诚”句:谓诚然不是你做的事。诚,诚然,固然。㉒“虽然”两句:意谓虽然这样说,还是请教你怎样治理天下。按:黄帝认为小童前面的话没有直接说明怎样治天下,故又问之。㉓辞:拒绝回答。㉔“夫为”两句:意谓治理天下,与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㉕“亦去”句:意谓也只不过是除去伤害马的自然本性的东西罢了。㉖稽首:叩头。天师:得天道之师。按:此则寓言,说明治理天下,必须忘我无心,顺应自然,否则将会危害天下。

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者也。招世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难,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广治,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驰其形性,潜之万物,终身不反,悲夫

【注释】

①“知士”句:意谓智谋之士,没有供思虑的变易的事,是不快乐的。知士,智士。变,机变之事。②“辩士”句:意谓善辩之士,没有谈论的话题与条理,是不会高兴的。序,端叙,条理。③“察士”句:意谓苛察之士,没有凌辱和责问之事,是不快乐的。谇(suì),责问。④“皆囿(yòu)”句:意谓这都是受了外物拘限的结果。囿,拘限。⑤“招世”句:意谓招摇自见之士,好在朝廷自炫而求售。兴朝,谓在朝廷自炫而求售。⑥“中民”句:意谓中等资才之士,以做官为荣耀。⑦“筋力”句:意谓勇夫多力,以战胜艰难险阻自夸。筋力之士,勇夫,体格强劲者。矜难,以御难自矜。⑧“勇敢”句:意谓英勇无畏的壮士,喜欢奋不顾身地排除祸患。奋患,奋起排除祸患。⑨兵革之士:即争战之士。乐战:以参战为快乐。⑩枯槁之士:指隐士。宿名:守恋名声。宿,守。⑪法律之士:指法家。广治:大力推行法治。⑫“礼教”句:意谓讲究礼教之士,注重礼容的修饰。敬容,敬重仪容。⑬“仁义”句:意谓儒家者流,看重交际往来的仁义道德。仁义之士,指儒家。贵际,看重交际。⑭“农夫”句:意谓农夫没有耕田除草的事,就会不和乐。草莱,丛生的杂草,这里比喻耕耘。比,和乐。⑮商贾:泛指商人。古代行售叫“商”,坐肆而售称“贾”。市井之事:做生意的事。古代因井设市,故叫市井或井市。⑯“庶人”句:意谓百姓每天有事做,就会很勤勉。旦暮之业,意谓每天皆有活做。劝,勉励。⑰“百工”句:意谓从事各种手工业的工人,掌握了机械器具的技巧,就勇于做事。壮,刘鸿典说:“壮者,勇于为也。”(《庄子约解》)⑱“钱财”两句:意谓钱财积累不多,贪得无厌之徒就会忧愁不乐;权势不大,喜欢夸耀的人就会悲观叹息。尤,甚。⑲势物之徒:附势小人(宣颖《南华经解》)。乐变:喜为变诈。⑳“遭时”两句:意谓遇到机会,就使用变诈;不能恬淡寡欲,清静无为。按:以上历数十九种人,癖习成性,旨趣各殊,竞于势利,役于物欲,不能淡泊无为。㉑顺比于岁:随时相逐。顺比,随从的意思。岁,时(宣颖说)。不物于易:犹言“不易于物”,“各囿于一物,不能相易者也。是倒装句法,与上文‘皆囿于物者也’句是一样意思”(宣颖《南华经解》)。㉒“驰其”两句:意谓身心驰骛,沉溺于物。形性,身心。潜,沉溺。㉓“终身”两句:意谓终生不能自拔,真可悲哀啊!按:此段文字,“一笔写出十九种人情,溺于所向,各不自禁,波靡一生,无由拔脚,真觉可哂可涕!”(宣颖《南华经解》)

庄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谓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惠子曰:“可。”庄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惠子曰:“可。”

庄子曰:“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鲁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鲁遽曰:‘是直以阳召阳,以阴召阴,非吾所谓道也。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为之调瑟,废一于堂,废一于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或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未始异于声,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惠子曰:“今乎儒墨杨秉,且方与我以辩,相拂以辞,相镇以声,而未始吾非也,则奚若矣?”庄子曰:“齐人蹢子于宋者,其命阍也不以完,其求钘钟也以束缚,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遗类矣!夫楚人寄而蹢阍者,夜半于无人之时而与舟人斗,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注释】

①“射者”四句:谓射箭的人,不事先确定目标,射着物体即为中,就称他为射箭能手,那样天下射箭的人都可以成为羿了,可以这样吗?前期,预先确定目标。中,射中。羿,古代善射者。②非有公是:谓没有公理。公是,即公理。③天下皆尧:谓天下人都可以成为尧了。④“然则”两句:意谓那么儒、墨、杨朱公孙龙,加上你惠施为五家。杨,杨朱,见《胠箧》篇注。秉,公孙龙的字,见《齐物论》篇注。⑤“果孰”句:谓究竟谁是正确的呢?⑥“或者”句:谓或者就像鲁遽那样吧?鲁遽,姓鲁,名遽,周初人。传说,冬天,他取千年燥灰生火,用来烧鼎;盛夏,他用瓦瓶盛水,在汤中煮,然后悬瓶于井中,一会儿便能成冰(成玄英《庄子疏》)。⑦“吾能”句:谓我能冬天取火烧鼎,夏天取水造冰。爨(cuàn),烧。⑧“是直”两句:谓这只是用阳招引阳,用阴招引阴罢了。是,此。直,只是。⑨“于是”句:谓于是就调整瑟的音调。⑩“废一”两句:意谓放一张瑟在堂内,放一张瑟在室内。废,置。⑪“鼓宫”三句:意谓拨动堂内瑟的宫音,室内那张瑟亦共鸣应以宫音;拨动堂内瑟的角音,室内那张瑟亦共鸣应以角音。鼓,拨动。宫、角,为五音中的两个。古代的五音为宫、商、角、徵、羽。⑫“夫或”两句:意谓如果改变一张瑟的弦的音调,使两张瑟的五音不和谐。无当,不和谐。⑬“鼓之”两句:意谓姑无论两瑟,以一瑟而言,动一弦则二十五弦亦随之而动。⑭“未始”两句:意谓五声并未改变,只是作为定调的宫声不同罢了。君,主,指基调。⑮“且若”句:意谓你也像鲁遽那样自以为是吗?若,你,指惠施。是,此,代指鲁遽。按:庄子认为,音律上相应共鸣的道理,并不稀奇。鲁遽以宫召宫、以角召角,与其弟子以阳召阳、以阴召阴性质是相同的,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庄子在这里借以批评惠子也犯了自以为是的错误。⑯“今乎”两句:意谓如今儒、墨、杨朱、公孙龙,正在与我辩论。按:疑衍“以”字,江南古藏本作“与我辩”。⑰“相拂”两句:意谓以言语相对抗,以声音相压服。拂,抗。镇,压。声,声音。⑱“而未始”句:意谓未曾说明我是错误的。⑲则奚若矣:意谓怎么能像鲁遽呢?⑳“齐人”三句:意谓齐国有人把形残的儿子放到宋国,让他守门,认为做此事不需要形体完全的人。他寻找到钘钟,恐怕损坏而包裹起来。蹢(zhí),同“擿”,投弃。命阍(hūn),委任守门之职。阍,守门人。不以完,不需形全。钘(xíng)、钟,皆为乐器。钘,似小钟而长颈。束缚,包裹。按:这里以齐人爱子不如爱物,比喻惠施轻其性命而不知保,却用意于词辩名声之间,可谓颠倒之甚(林云铭《庄子因》)。㉑“其求唐子”两句:有人寻找丢失的儿子,却未尝走出村外,终会丢失而已。唐,亡,失。域,境。遗类,遗失其种类。林云铭说:“此喻惠子不知,他求大道,唯于四子之中,欲求相胜,总不得道也。”(《庄子因》)㉒“夫楚人”三句:意谓有个楚人被投弃而给人看门,寄居船人家中,夜半无人相助时,立身岸上与船人斗,不能脱身于岸,只能与船人结下怨仇。楚人寄而蹢阍者,刘凤苞说:“言楚人之蹢阍而寄于舟者”,是倒句文法(《南华雪心编》)。未始,未曾。岑,山,这里指河岸。按:林云铭说:“此喻惠子道既不足于己,又欲于是非芒昧之际与人争胜,不足以有济,徒使与物不适。”(《庄子因》)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注释】

①“庄子”两句:谓庄子给别人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②“顾谓”句:谓回头对随从的人说。顾,回头。③“郢人”句:意谓有位郢城人,一小点白灰沾在他的鼻子尖上。郢,楚国都城,即今湖北江陵县。垩(è),白土,可用以涂饰。慢,通“墁”,涂。④若蝇翼:谓像蝇子的翅膀那样薄而小。⑤“使匠石”句:谓让工匠用斧子把它砍削掉。匠石,匠人名石(宣颖说)。斫(zhuó),砍削。⑥运斤成风:意谓匠石砍削神速,挥动斤斧,风声呼呼作响。按:“运斤成风”,形容手法纯熟,动作神速。⑦听而斫之:意谓任凭斤斧去砍削白灰。听,听任,任凭。⑧尽垩:斫尽泥点。⑨立不失容:凝然不动,神色不变。⑩宋元君:即宋元公,名佐,宋平公之子。⑪“尝试”句:意谓请你给我也砍削鼻尖的泥点。为之,指斫去鼻端泥点。⑫“臣之”句:意谓我施展技能的对象已经死掉很久了。质,指施技对象,即郢人。⑬“自夫子”三句:意谓自从惠施死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我也就没有人辩论了。夫子,指惠施。按:惠施天资绝高,庄子喜欢与他辩论。此则寓言表现庄子追念亡友,一往情深,并未因观点不同,影响他真实性情的表露。

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谓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管仲曰:“公谁欲与?”公曰:“鲍叔牙。”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治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

公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以财分人谓之贤。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注释】

①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春秋时代曾任齐相,齐桓公尊之为仲父。②病病:病危。前一“病”字,谓疾病;后一“病”字,谓病危。③可不谓云:意谓“不可复讳而不言也”(王先谦《庄子集解》),意即在病人面前,应当忌言病重,现在不得不说了。谓,为“讳”字之误。江南李氏本作“讳”。《管子·戒篇》《吕氏春秋·贵公》《列子·力命》言此事皆作“讳”。④至于大病:意谓一旦病危。⑤“则寡人”句:意谓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才妥当呢?恶,何。属,通“嘱”,嘱托。⑥公谁欲与:谓你想托付给谁呢?⑦鲍叔牙:姓鲍,字叔牙,齐国大夫,管仲的至友。⑧善士:好人。⑨“其于”句:意谓他对不如自己的人,就不亲近他。不己若,即“不若己”。不比,不亲近的意思。⑩“上且”两句:意谓对上将触犯君威,对下将违背民意。钩,逆(宣颖说),触犯。⑪“其得”两句:意谓他得罪于国君,将不会太久了。⑫孰可:谓谁可以呢?⑬“勿已”两句:意谓不得已,可以把国政托付给隰朋。勿已,不得已。隰(xí)朋,姓隰,名朋,齐国贤人。⑭“上忘”句:意谓对上能够忘记权势之荣,对下能不区分地位的卑贱。畔,界岸。或谓通“叛”,意谓居下位的人不叛离自己。可供参考。按:此句郭本缺“不”字,据《列子·力命》补。⑮“愧不若”两句:意谓自愧不如黄帝,而又怜悯不如自己的人。哀,哀怜。⑯以德分人:以道德感化人。分人,分给别人,意谓感化人。⑰“以贤”两句:意谓以贤人自居而临驾众人之上,就不能取得人们的拥护。临人,凌驾众人之上。⑱以贤下人:意谓能以贤人的身份礼遇众人。下人,以谦恭的态度礼遇众人。⑲“其于”四句:意谓他对于国事有所不闻,对于家事有所不见。不得已的话,还是隰朋可以。按:此则寓言,否定为政廉洁,不能浑然忘物的善士;肯定不闻不见,忘怀世事而合乎大道的无为之士。这正反映了老庄无为而治的思想。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www.xing528.com)

【注释】

①“吴王”两句:谓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猴子聚居的山头。浮,渡。狙(jū),猕猴。②“众狙”三句:谓群猴看见吴王一行人,便惊恐地四散奔窜,逃到荆棘丛林深处。恂(xún)然,惊惧的样子。蓁(zhēn),荆棘。③“有一”三句:谓只有一只猴子,从容地欢腾跳跃着,在吴王面前显示灵巧。攫(jué),腾跳。,即今“抓”字。见,显示。④“敏给”句:意谓猴子敏捷地接过疾速射来的箭矢。敏给,敏捷。搏,接。捷矢,快速飞来的利箭。⑤“王命”两句:意谓吴王命令左右射手快速放箭,猴子躲避不开,便执箭而死。相者,佐王猎手。趋,急。执死,执矢而死(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执,持,握。⑥颜不疑:姓颜,字不疑,吴王友人。⑦之狙:此狙,这只猴子。⑧“伐其”三句:谓矜夸其灵巧,恃仗其便捷,而对我非常傲慢。伐,矜夸。便,捷便。敖,通“傲”。⑨殛(jí):死。⑩戒之哉:谓要引以为戒。⑪“无以”句:意谓你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的样子。色,指骄人之色。⑫而师董梧:谓拜董梧为师。董梧,姓董,名梧,吴国贤人。⑬以锄其色:意谓去掉骄矜之心。⑭“去乐”两句:意谓去其声乐,辞去荣华,修德三年,国内的人都称道他是个有贤德的人。乐,声乐。显,显贵。按:此则寓言说明,不能依仗智能,傲视于人,否则将会招致杀身之祸。必须抛弃私欲,修身养性,方能全生。

南伯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颜成子入见曰:“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曰:“吾尝居山穴之中矣。当是时也,田禾一睹我,而齐国之众三贺之。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卖之,彼故鬻之。若我而不有之,彼恶得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注释】

①南伯子綦:虚构人物。隐几:倚靠案几。仰天而嘘:仰起头,朝着天,慢慢地吐气。②颜成子:南伯子綦弟子,亦是虚构人名。入见:进屋拜见。③物之尤:意谓是人类中出类拔萃者。物,物类,这里指人。尤,异。④“形固”两句:意谓形体能使它像枯骨,心可以使它像死灰一样吗?槁骸,枯骨。⑤“田禾”两句:意思齐君田禾一来看我,于是齐国民众再三祝贺齐君能得贤士。田禾,齐君姓名,即齐太公和。三贺之,再三表示祝贺。⑥“我必”两句:意谓我必然是首先张扬声名于外,齐君才能知道我。⑦“我必卖”两句:意谓我必然是出卖声名,他所以才能够贩卖我的声名。鬻(yù),贩卖。⑧“若我”两句:意谓假若我没有声名,齐君又怎么能知道我呢?⑨“我悲”句:意谓我悲叹那些出卖声名而丧失真性的人。自丧,自炫名声而丧失真性。⑩“我又”句:意谓我又悲叹那些悲叹别人丧失真性的人。悲人者,悲叹别人的人。⑪“我又悲夫”句:意谓我又悲叹那些悲叹别人的悲叹的人。⑫“其后”句:意谓其后我便一天天地远离悲悯之心,而达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的境界。按:此则寓言,反映南伯子綦修道的过程——由张扬名声,到日益淡泊,最后达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的大道境界。

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

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彼之谓不道之道,此之谓不言之辩。故德总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辩不能举也。名若儒、墨而凶矣。故海不辞东流,大之至也。圣人并包天地,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是故生无爵,死无谥,实不聚,名不立,此之谓大人。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夫为大不足以为大,而况为德乎!夫大备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备矣?知大备者,无求,无失,无弃,不以物易己也。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诚

【注释】

①觞(shāng)之:谓设宴款待孔子。觞,酒器之总名,这里用作动词。②孙叔敖:春秋时代的楚国人,曾为楚庄王相,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可见此则故事纯属寓言。爵:酒器。③市南宜僚:姓熊,字宜僚,居住市南,因此称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接过酒杯,洒地而祭祷。④“古之”两句:意谓古代的人,在此时常说些规劝之言。按:言称古人,意在引导孔子说话。⑤“丘也”三句:意谓我也听说圣人有不言之教,未曾向人说过,就在此时说说吧。⑥“市南”句:意谓宜僚两手弄丸,楚与宋两国争战之难自解。按:宜僚善弄丸,常弄八丸,在空中轮番不止。楚与宋战,宜僚于军前弄丸铃,军士皆停战观看,楚军遂胜宋军(刘凤苞说)。⑦“孙叔敖”句:意谓孙叔敖安卧恬适、手执羽扇,敌国不敢侵犯,楚国也就止息兵戈了。甘寝,安卧恬适。秉羽,执羽,即手执羽扇。按:以上两句,是说宜僚、孙叔敖均善以无言制胜。⑧“丘愿”句:意谓我却愿有三尺长喙有何用处!喙(huì),嘴。⑨“彼之”两句:意谓孙叔敖和宜僚的做法,不烦论说而道存;孔丘的做法,不烦言说而胜似雄辩。不道之道,不言之道。⑩“故德”三句:意谓人的德性总是包含在浑沌同一的大道之中,言论休止在智慧所不能知的境域,这就达到极点了。德,自然的德性。道之所一,谓大道浑沌同一。⑪“道之”两句:意谓大道能浑沌同一,人的德性却不能相同。⑫“知之”两句:意谓对于智慧也有所不晓的事物,辩论也有所不及。⑬“名若”句:意谓像儒、墨那样以声名相标榜,不免招致祸殃。凶,谓招致祸殃。⑭“故海”两句:意谓所以海不拒纳东流的百川之水,因而能极为博大。辞,拒纳。⑮“圣人”三句:意谓圣人功德包罗天地,恩泽布施天下,而天下人却不知他是谁。谁氏,意谓不知他姓甚名谁,即不知是谁。⑯生无爵:谓生前没有爵位。⑰死无谥:谓死后没有谥号。谥(shì),在古代,有名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评定褒贬的称号,就叫作“谥”。⑱实不聚:谓财货不曾聚集。实,指财货。⑲“名不”两句:意谓名声不曾树立,这就叫作有大德之人。⑳“而况”句:意谓何况有心求大呢!为大,有心求大。㉑“夫为大”两句:意谓有心为大则不足以成为大,而何况有心修德呢!为德,存心修养道德。㉒“夫大”两句:意谓论说大,没有能与天地相比的了。按:“备矣”二字,马叙伦认为因涉下句“备矣”二字而衍(《庄子义证》)。㉓“然奚”句:意谓天地哪里是求取才伟大完备的呢!㉔“知大备”五句:谓知道伟大完备的人,没有追求,没有丧失,没有摒弃,不因外物改变自己的本性。易,改变。㉕“反己”句:意谓返归自己的本性,就不会有穷尽。反,通“返”,归。㉖“循古”句:意谓顺随常性而行,不磨灭真理。循古,顺随常性。古,故,常。摩,本亦作“磨”,磨灭。㉗大人之诚:意谓这是有大德之人的诚心。按:此则寓言告诉世人:要人保持天性,无为而已。

子綦有八子,陈诸前,召九方歅曰:“为我相吾子孰为祥。”九方歅曰:“梱也为祥。”子綦瞿然喜曰:“奚若?”曰:“梱也,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为以至于是极也?”九方歅曰:“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今夫子闻之而泣,是御福也。子则祥矣,父则不祥。”

子綦曰:“歅,汝何足以识之?而梱祥邪,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吾未尝为牧,而牂生于奥;未尝好田,而鹑生于宎;若勿怪,何邪?吾所与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与之邀乐于天,吾与之邀食于地,吾不与之为事,不与之为谋,不与之为怪。吾与之乘天地之诚,而不以物与之相撄;吾与之一委蛇,而不与之为事所宜。今也然有世俗之偿焉!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殆乎,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泣也。”无几何而使梱之于燕,盗得之于道,全而鬻之则难,不若刖之则易。于是乎刖而鬻之于齐,适当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终

【注释】

①子綦:虚构人物。陈诸前:列队在面前。②九方歅(yin):虚构人物,善相人,能知人祸福。③孰为祥:谁有福分。④梱(kǔn):子綦儿子。⑤瞿(qú)然:惊喜的样子。⑥奚若:意谓有怎样的福分?⑦索然:悲伤落泪的样子。⑧“吾子”句:谓我儿子怎么会走到此等绝境呢?极,绝境。⑨“泽及”两句:谓恩泽施布三族,何况是父母呢!三族,父族、母族、妻族。⑩是御福也:谓这是拒绝幸福。御,拒绝,抵御。⑪尽于酒肉:尽量喝酒吃肉。而:通“尔”,你。其所自来:它的来源。⑫“吾未”两句:意谓我未尝牧养,而母羊却出现在室内的西南角。牂(zāng),母羊。奥,室内西南角。⑬“未尝”两句:意谓未曾喜好打猎,而鹌鹑却出现在室内的东北角。田,田猎。宎(yāo),室内东北角。⑭“若勿”两句:意谓你不感到奇怪,为什么呢?若,你。⑮“吾所”两句:意谓我与我儿子游玩的地方,只是游于天地之间。⑯“吾与”两句:意谓我与他从天那里获得欢乐,我与他在地那里获得食物。按:宣颖云:“顺天自适,随地自养。”(《南华经解》)⑰“吾不”三句:意谓我不和他做事,不和他谋画,不和他立异。⑱“吾与之”两句:意谓我和他们顺天地之道,而并不受外物的干扰。乘,顺。诚,实。实即道。撄,干扰。⑲“吾与之一”两句:意谓我和他们都顺随自然,不和他们择事所宜者而为之。一委蛇,皆顺随自然之道。委蛇,顺随的样子。⑳“今也”句:意谓现在却得世俗酒肉的报答。㉑“凡有”两句:意谓凡是有奇怪不祥的征兆,必然会有怪异不祥的行为。怪征,怪异的征兆,指不祥的征兆。㉒殆乎:危险啊!㉓“非我”两句:意谓并非是我和儿子的罪过,大概是天给予的吧!几,大概。㉔“吾是”句:谓我因此哭泣。是以,因此。㉕“无几何”句:意谓过了不久,派梱到燕国去当使者。无几何,不久。㉖“盗得”两句:意谓强盗在半道中捉住他,觉着保全他的形体而卖掉他比较困难。难,难于卖掉。㉗“不若”句:意谓不如砍断他的腿而容易卖掉。刖(yuè),古代砍掉一只脚的酷刑。㉘鬻之于齐:谓在齐国把他卖掉。㉙“适当”两句:意谓很巧,被齐国渠公买去看守街门,乃能一辈子吃肉而过完终生。当,盖为“掌”字之误(孙诒让《庄子札迻》)。渠公,齐国富人,为街正。按:此则寓言,宣扬顺应自然,方能全生,享尽天年。其中亦说明,非分追求,将会遭受祸殃。

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世其人与人相食与!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夫仁义之行,唯且无诚,且假乎禽贪者器。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譬之犹一覕也。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

【注释】

①齧(niè)缺:虚构人物。许由:人名,见《逍遥游》篇注。②子将奚之:谓你将到何处去。奚,何。之,往。③将逃尧:谓将逃避尧。按:许由怕尧把帝位禅让给他,故要逃避尧。④奚谓邪:为何这样说呢?⑤“夫尧”句:意谓尧和悦地推行仁义。畜畜然,犹“煦煦然”,和悦的样子。⑥“后世”句:意谓后世将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其,将。⑦“夫民”句:意谓人民,并不难聚集。聚,聚合。⑧“爱之”三句:意谓爱护他们,就亲近你;使他们受益,就会到来;给他们荣誉,就会勤奋。劝,劝勉。⑨“致其”句:意谓加给他们厌恶的东西,就会离开你。散,离散。⑩“爱利”三句:意谓爱与利产生于仁义,捐施仁义的人少,利用仁义的人多。捐,犹“施”。⑪“夫仁义”三句:意谓实行仁义,是不诚实的,就等于借给像禽兽般贪婪的人作武器。禽贪,像禽兽那样贪婪。⑫“是以”两句:意谓这是用一个人的决断来给天下造福,犹如短暂的一瞥,是有很大局限的。断,决断。制,裁制。覕,同“瞥”,暂见的样子。⑬贼:害。⑭“夫唯”句:意谓唯有忘掉贤圣的人才能明白这个道理。按:此则寓言,说明以假仁假义治天下,就会贼害天下。言外之意,是说只有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天下才能大治。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娄者

所谓暖姝者,学一先生之言,则暖暖姝姝而私自说也,自以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是以谓暖姝者也。

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长毛,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此以域进,此以域退,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擅也。舜有羶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来之泽。舜举乎童土之地,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

是以神人恶众至,众至则不比,不比则不利也。故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炀和以顺天下,此谓真人。于蚁弃知,于鱼得计,于羊弃意。以目视目,以耳听耳,以心复心。若然者,其平也绳,其变也循。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

【注释】

①有暖姝(shū)者:意谓有种人沾沾自喜。暖姝,浅见自喜的意思。②有濡(rú)需者:意谓有种人苟安一时。濡需,偷安须臾的意思。③有卷娄者:意谓有种人弯腰驼背,劳苦疲惫。卷娄,拘挛疲惫的样子。④“学一”两句:意谓学到一位先生的学说,便沾沾自得而暗自高兴。说,通“悦”,喜。⑤“而未”句:意谓不知未曾有万物之前就有大道存在。⑥“濡需”两句:意谓苟安一时的人,就像猪身上的虱子。豕,猪。⑦“择疏”句:意谓选择猪鬃稀疏毛长的地方。疏鬣(liè),鬃毛稀疏。长毛,郭本原缺此二字,今据陈碧虚《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补。⑧“自以”句:意谓就自认为是宽广的宫室和园林。大囿,大的园林。⑨“奎蹄”三句:意谓大蹄胯内、乳房股脚间,自认为是安稳的处室和便利之所。奎蹄,大蹄。曲隈(wēi),弯曲隐蔽的地方,指胯内。⑩“不知”句:意谓却不知屠夫一旦挥臂举刀,放好柴草,燃烧烟火。鼓臂,挥臂。布草,布置柴草。操,持。⑪“此以”两句:意谓进也在此环境中,退也在此环境里。域,境域,指猪体。⑫“卷娄”五句:意谓弯腰驼背、劳苦疲惫的人,就是舜那种人。羊肉不喜爱蚂蚁,蚂蚁却喜爱羊肉,因为羊肉有膻气。慕,爱慕。羶(shān),同“膻”,膻气。⑬“舜有”三句:意谓舜有散发膻气的行为,百姓才会喜爱他,所以他三次迁徙皆自成都邑。羶行,发出膻腥的行为,指推行仁义。按:另一种解释,说舜一徙历山而成聚,二徙雷泽而成邑,三徙河滨而成都(见《史记·五帝本纪》)。⑭“至邓”句:意谓迁至邓的废邑,又聚集了十余万家人民。邓,地名。虚,本作“墟”,遗址。⑮“举之”句:意谓便选派他到荒芜的地方。举,选举,推荐。童土之地,不长草木之地,即不毛之地。⑯“曰冀得”句:意谓说希望他能给百姓带来恩泽。⑰“舜举”四句:意谓舜被尧推举于荒芜的地方当国君,年龄大了,聪明才智衰退了,也不能退休归家。⑱“是以”句:意谓因此神人厌恶众人的归附。众至,众人归附。⑲不比:不和睦。⑳“故无”两句:意谓所以没有很亲近的人,也没有很疏远的人。㉑“抱德”两句:意谓持守自然德性,颐养天和之气,以顺遂天下,这就叫作真人。抱德,怀抱自然德性。炀(yáng)和,颐养和气。真人,即得道之人。㉒“于蚁”三句:承上“蚁慕羊肉”生意,意谓蚁智慕膻,并此而弃,无所营求;鱼不贪钩饵,悠然自得;羊有膻行则致蚁,无膻行则弃意(刘凤苞说)。按:此三句比喻真人弃智泯意,逍遥于大道境界。㉓“以目”三句:意谓用眼睛只看到应看到的事物,用耳朵只听到应听到的声音,用心灵只领悟应领悟到的知识。复,领悟。按:此三句意谓真人的目、耳、心灵,仅止于分内而足,无复求于分外。㉔“若然”三句:意谓若能这样,他的心就像绳墨那样直,他的变化也能顺随自然而变化。绳,绳墨。循,顺,谓能顺随自然。㉕“以天”两句:意谓以自然之道对待人事,不以人事干扰天道。天,天道。之,当为“人”字之误,古本多作“人”。入天,干预天道。㉖“得之”四句:意谓得到生命就生存,失去生命就死亡;得到死亡就死亡,失去死亡就生存。即是说,生可谓之得,死也可谓之得,生死得失,听凭自然。按:此则寓言,讽刺暖姝者等三种人愚昧可笑,说明应以真人为榜样,忘得失,顺自然。

药也,其实堇也,桔梗也,鸡,豕零也,是时为帝者也,何可胜言

句践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祸之长也兹萃,其反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有实,古今不代[51],而不可以亏[52],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53]!阖不亦问是已[54],奚惑然为[55]!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56]

【注释】

①药也:意谓以药物作比喻。②其实堇(jǐn)也:意谓其实不过是堇啊。堇,药草名,即乌头,可治风冷痺。③桔梗: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宣肺、祛痰、排脓。④鸡(yōng):药草名,即鸡头,与藕子合为散面,服用可以延年益寿。⑤豕零:药草名,即猪苓,可以治渴。⑥“是时”两句:意谓这几种药,随时皆可转变成主药,此等情况是无法说尽的。是,此,指以上几种药。帝,主,指主药。按:这里是比喻贵贱祸福无定,可以随时变易。⑦“句践”句:意谓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率领三千士兵困守在会稽山。句(gōu)践,一作“勾践”。甲楯,盔甲与盾牌,这里指披甲持盾的士兵。楯,通“盾”。栖,居。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⑧“唯种”句:意谓只有大夫文种能知道越国虽亡而可以复存。种,勾践的大臣文种,让勾践向吴王夫差屈膝称臣,方保全了性命而有后来的败吴再起。⑨“唯种也”句:意谓也只有大夫文种不考虑会遭杀身之祸而为之忧愁。按: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东山再起,打败吴国,大臣范蠡遁去,从齐国致书文种云:“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书,称病不朝。于是勾践赐剑给文种,逼其自杀而死。⑩“鸱(chī)目”句:意谓猫头鹰的视力有其适宜的时候。鸱,又名鸱鸺(xiū),即猫头鹰,它的眼睛,白天看不见东西,夜晚却能明察秋毫之末。⑪“鹤胫”两句:意谓鹤的腿有一定长度,要是把它截短了,那是非常悲痛的。胫,小腿,这里泛指鹤腿。节,限度。解,分解,截断。按:这里比喻文种长于谋国,拙于全身。⑫“故曰”两句:意谓所以说,风从河上吹过,河水是有耗损的;太阳从河上晒过,河水也是有耗损的。按:此以河水比喻文种,谓文种不能遗世忘情,就必然遭此祸患。⑬“请只”句:意谓试让风与日总是守着河水。只,语助词。⑭“而河”两句:意谓河水未曾认为有所耗损,是河水仗着源远流长的缘故。撄,扰,这里指耗损。恃源而往,依仗源远流长。按:比喻守真任性,外物无法干扰。⑮“故水”句:意谓河水依靠土壤,就会安定。审,安定。⑯“影之”两句:意谓影子依赖于人,就会固定;事物依靠事物,就会固定。按:比喻人能本天遵道,就会守真不失。⑰“故目”句:意谓所以眼睛追求明察,就危险了。⑱“心之”句:意谓心智追求无穷的知识,就危险了。殉,逐物,即追逐无涯之知。⑲“凡能”句:意谓凡是各种官能,其对于器官都是有危害的。府,指各类器官。⑳“殆之”句:意谓危殆既成,就来不及悔改了。不给,犹“不及”。㉑“祸之”句:意谓祸患的增长仍在越来越多。兹,通“滋”,多。萃,聚。㉒“其反”句:意谓返归本性而使之无祸,就要花费颇大功力。缘,由。㉓“其果”句:意谓要收到效果,需要很久的时间。果,谓收到效果。㉔“而人”两句:意谓世人却把官能当作自己的宝贝,难道不是很可悲吗!㉕“故有”两句:意谓所以会不断出现国家灭亡和人民被杀戮的事,却不知探究根源。无已,不断。是,此,指代根源。即前面所说的妄用心智。㉖“故足”句:脚对于地来说,只需踩上的那一块。践,踩,蹈。㉗“虽践”两句:意谓足之踩地虽少,然无其未踏足处之广大地域,便无以致远。蹍(niān),亦“踩”之意。善博,致广远。㉘“人之”三句:意谓人所知道的知识是很少的,虽知之甚少,却依靠其不知而后才能知道自然的奥妙。天之所谓,谓自然奥妙。㉙知大一:意谓能够知道宇宙存在之前的浑沌状态。也就是能知大道变化的情况。大一,即大道,“浑沦未判之谓”(陆西星《南华经副墨》)。㉚知大阴:意谓能知道最寂静的境界。大阴,至静无感之谓(陆西星说)。㉛知大目:意谓能知目光广视之理。大目,目光远大。㉜知大均:意谓能知均平无私之理。大均,同而不殊(陆西星说)。㉝知大方:意谓能知浑然充塞天地之间。大方,遍满充塞(胡文英《庄子独见》)。㉞知大信:意谓能够知道真实无妄。信,实。㉟知大定:意谓能知万物各定其位。㊱至矣:意谓就可以称为真知了。至,极,即达到知识的极限。㊲大一通之:意谓大道幽深难识,知之者豁然通达。㊳大阴解之:意谓玄寂之境,知之者忽然化解。㊴大目视之:意谓大目天光,昭然彻视。㊵大均缘之:意谓大均平一,无不顺随。缘,顺。㊶大方体之:意谓大方浑然,无不体用。体,体用,尽才。㊷大信稽之:意谓大信诚然,无不稽考。稽,考。㊸大定持之:意谓大定至位,持之防失。㊹尽有天:意谓人事尽而天理见。㊺循有照:意谓顺其自然,心智自能明照。循,顺。㊻冥有枢:意谓冥默之中,自有枢纽。㊼始有彼:意谓寂然常运,初此即生彼。按:以上四句,是讲变化的规律。㊽“则其”三句:意谓对大道变化的认识,解似不解,知似不知,不知而后方能真知。按:说明大道深奥难识。㊾“其问”三句:意谓欲深究大道,它无边际,而又并非无边际。崖,边际。㊿颉滑有实:意谓大道虽浑浩流转无法系执,而确有实理。颉(xié),升降上下的意思。滑,流动旋转的意思。[51]古今不代:意谓古今不能更代。即《大宗师》篇所谓“自古以固存”。[52]“而不”句:意谓谁也不可缺少它。亏,亏欠。[53]“则可”句:意谓不就可以说是大道的概略吗!扬搉(què),粗略法度(郭庆藩《庄子集释》)。[54]“阖不”句:意谓何不究问这个大略呢!阖,同“曷”,何。[55]奚惑然为:意谓为何迷惑成这样呢![56]“以不惑”三句:意谓以不迷惑去解迷惑,便能回复天然不惑之知,大概就能彻底不迷惑了。尚,庶几,大概。按:此段主要说明,不务智虑,恢复自然本性,方能体悟大道,解除迷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