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尚行②,离世异俗③,高论怨诽④,为亢而已矣⑤。此山谷之士⑥,非世之人⑦,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⑧。语仁义忠信⑨,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⑩。此平世之士⑪,教诲之人⑫,游居学者之所好也⑬。语大功,立大名,礼君臣⑭,正上下⑮,为治而已矣⑯。此朝廷之士⑰,尊主强国之人⑱,致功并兼者之所好也⑲。就薮泽⑳,处闲旷㉑,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㉒。此江海之士㉓,避世之人㉔,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㉕,吐故纳新㉖,熊经鸟申㉗,为寿而已矣㉘。此道引之士㉙,养形之人㉚,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㉛。若夫不刻意而高㉜,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㉝,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㉞。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㉟。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㊱。
【注释】
①这是一篇谈论“养神之道”的短文。作者认为,诸如为亢、为修、为治、为闲、为寿的人,他们都有损于自然本性。只有不喜不怒,不悲不哀,恬淡寂寞,虚无无为,顺应自然,才是“养神之道”。而“能体纯素”的“真人”,正是能够体悟“养神之道”的榜样。本篇即从“养神”的角度,反映了道家的思想。②刻意尚行:意谓磨砺心志,使之行为高尚。刻,削,磨砺。意,志。③离世异俗:意谓超尘拔俗,不与世人同流合污。④高论怨诽:意谓高谈阔论,抱怨怀才不遇,讥评天下无道。怨,谓怨己不遇。诽,谓诽世无道。⑤“为亢”句:意谓是为了表现自己清高而已。亢,清高。⑥山谷之士:谓藏身于岩穴的隐士。⑦非世之人:谓非毁时世的人。⑧枯槁赴渊者:谓自甘寂寞沉沦不返者(宣颖《南华经解》)。⑨语:谈论。⑩为修:是为了修身。⑪平世之士:谓以平治天下为己任者。⑫教诲之人:谓以教诲世人为己任者。⑬游居学者:谓或出游讲学或居家著述的学人。⑭礼君臣:谓制订君臣礼仪。⑮正上下:谓确定上下尊卑名分地位。⑯为治:是为了治理天下。⑰朝廷之士:谓在朝中做官的人。⑱“尊主”句:谓使主尊、使国强的人。⑲致功并兼:谓建立功名,兼并邻国。⑳就:谓栖隐。薮泽:泛指草野湖泽。㉑处闲旷:谓居身于寂静的旷野。㉒无为:谓闲散。㉓江海之士:谓栖身江湖海滨的隐士。㉔避世之人:谓逃避现实的人。㉕吹呴(xū):合口用力呼气叫吹,张口慢慢出气叫呴。㉖吐故纳新:谓吐出故气,吸进新气。㉗熊经鸟申:意谓像熊举目引气,以强身躯;像鸟伸颈舒翼,使得气脉流畅。熊经,《埤雅》谓“熊好举目引气,谓之熊经”(胡远濬《庄子诠诂》)。申,通“伸”。按:这是古代的一种健身气功。东汉华佗又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五禽戏”。五禽即虎、鹿、熊、猿、鸟(《后汉书·方术列传》)。㉘为寿:为了长寿。㉙道引:也叫“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郭庆藩《庄子集释》)。原为方士用来强身延寿的养生法,后被道教承袭,变成了修仙之术。1974年长沙马王堆挖掘的汉墓中有《导引图》,绘有四十余种导引姿势的图像。㉚养形:养身。㉛彭祖:见《逍遥游》篇注。寿考:谓长寿。考,老。按:以上五种人,皆有偏好,未能物我两忘,故为道家所羞称。㉜高:谓行为高尚。㉝闲:谓闲散。㉞“无不忘”两句:是承接以上几句而言,意谓只要忘记刻意、仁义、功名、江海、道引,就能自然得到高、修、治、闲、寿。㉟“澹然”句:意谓只要恬淡无极,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随之而来。澹然,恬淡无心的样子。无极,谓不偏滞于一端。从之,依附。㊱“此天地”两句:谓这就是天地永恒不变的自然之道,圣人的高尚道德。
故曰:夫恬惔寂漠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②。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③。平易则恬惔矣。平易恬恢,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④。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⑤。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⑥。不为福先,不为祸始⑦。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⑧。去知与故,循天之理⑨。故无天灾,无物累⑩,无人非⑪,无鬼责⑫。其生若浮,其死若休⑬。不思虑,不豫谋⑭。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⑮。其寝不梦,其觉无忧⑯。其神纯粹,其魂不罢⑰。虚无恬惔,乃合天德⑱。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⑲;喜怒者,道之过也⑳;好恶者,德之失也㉑。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㉒;一而不变,静之至也㉓;无所于忤,虚之至也㉔;不与物交,惔之至也㉕;无所于逆,粹之至也㉖。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㉗。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㉘;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㉙,天德之象也㉚。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㉛。
【注释】(www.xing528.com)
①惔:通“淡”。②“此天地”句:意谓这就是天地的准则,道德的根本。平,准则。质,根本。③“圣人”句:当作“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天道》篇“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即可证此误。陈碧虚《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亦更正其误。此两句意谓圣人休息于恬淡虚无之境,遇到艰难险阻就会化为平坦和容易。休,休息。④“故其”句:意谓所以他的自然天性完全而精神不受亏损。德,谓天性。⑤“圣人”两句:意谓圣人生在世间则随自然变化而运动,其死离人世则随万物的变化而变化。天行,谓随自然而运动。物化,谓随万物而变化。⑥“静而”两句:意谓圣人动静无心,皆合天地自然之道。阴、阳,谓天地。同德,共同的本性。同波,相同的波澜。此乃比喻,与“同德”同义。⑦“不为”两句:意谓行善是得福的先兆,所以不做行善的事;作恶是遭祸的开始,所以不做作恶的事。⑧“感而”三句:意谓受到外界感动而后方起而应合,受到压力而后方行动,迫不得已而后方起。按:此三句,是说和而不倡之意。⑨“去知”两句:意谓抛弃智慧与伪诈,顺应自然妙理。知,通“智”。故,故巧,伪诈。天,谓自然。⑩无物累:谓没有事物牵累。⑪无人非:谓不会遭到人们的非议。⑫责:谴责。⑬“其生”两句:意谓圣人死生如一,故其生若浮沤之暂起,其死若疲劳休息。按:若浮、若休,皆是泛然无著,无所系恋之意。⑭不豫谋:谓不预先谋划。豫,通“预”。⑮“光矣”两句:意谓光溢天下而不炫耀,坚守信用而不期约。⑯“其寝”两句:意谓日无思虑,睡着便不会做梦;无所牵挂,醒来也毫无忧愁。⑰“其神”两句:意谓心神纯粹,不夹杂念;精神闲逸,终不疲劳。神,与“魂”同义,谓精神。纯粹,谓不存杂念。罢,通“疲”,疲劳。⑱天德:谓自然本性。⑲“悲乐”两句:意谓悲哀和欢乐,都是违背纯真本性的邪恶之举。也,郭本无此字,据唐写本补,下两句“也”字同。⑳“喜怒”两句:意谓喜怒不忘,都是道的罪过(成玄英《庄子疏》)。㉑“好恶”两句:意谓爱好和憎恶,都会使人丧失纯真本性。㉒“故心”两句:意谓所以内心没有忧虑和欢乐,即是保持纯真本性的最佳境界。㉓“一而”两句:意谓抱守统一之道,混嚣尘而不变,即是保持寂静心态的最佳境界。一,谓专守大道。不变,谓不随外物变化。静,谓寂静的心态。㉔“无所”两句:意谓顺应群生,与物无所违逆,便是保持虚无心态的最佳境界。忤(wǔ),违逆,抵触。㉕“不与”两句:意谓不与外人交往,无所期待,即是保持恬淡心态的最佳境界。物,谓外人。㉖“无所于逆”两句:意谓混同万物,顺而不逆,即是能保持纯粹大道的最佳境界。粹,指纯粹的大道。㉗形劳:谓形体过分劳累。弊:疲弊。精:精神。竭:枯竭。㉘“不杂”两句:意谓水不混杂则澄清,不搅动则静平。㉙“郁闭”两句:意谓郁积闭塞而不流动,也就不可能澄清。郁,滞积。㉚天德之象:意谓这是水的自然本性的表现。象,表现。按:“水之性”几句,是以水比喻“圣人”心灵皎洁,能保持自然本性。㉛“故曰”五句:意谓纯粹素朴而不与世俗混杂,坚守寂静如一而不随物变化,恬淡无为而能顺应自然变化运动,这就是修身养神之妙道。
夫有干越之剑者①,柙而藏之②,不敢用也③,宝之至也④。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⑤,上际于天,下蟠于地⑥,化育万物,不可为象⑦,其名为同帝⑧。纯素之道,唯神是守⑨。守而勿失,与神为一⑩。一之精通,合于天伦⑪。野语有之曰⑫:“众人重利,廉士重名⑬,贤士尚志⑭,圣人贵精⑮。”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⑯;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⑰。能体纯素,谓之真人⑱。
【注释】
①干越:干,吴国的干溪;越,越国的越山,二地皆出产名剑。②柙:通“匣”,匣子。这里指收入匣中。③不敢用:谓不敢轻易使用。④宝之至:谓爱惜珍贵得不得了。按:以上几句是用养剑来比喻养神。⑤“精神”两句:意谓精神能通达四方,并流无滞,无所不到。并流,畅通。流,通。极,达,到。⑥“上际”两句:意谓上接近于天,下遍及于地。际,接近。蟠(pán),遍及,环绕。⑦不可为象:谓看不见迹象。⑧“其名”句:意谓它的名字就叫作“同帝”。同帝,与天帝同功的意思。⑨“纯素”两句:意谓纯粹朴素之大道,必须坚守精神而不丧失。⑩“守而”两句:意谓守持精神,使之不外荡,就能使形体与精神合为一体。⑪“一之”两句:意谓身神合一,精神畅通,就与自然规律相符合了。一之,谓身神合一。精通,谓精神畅通无碍。天伦,天理,即自然规律。⑫野语:俗语。⑬廉士:贞洁之士。⑭尚志:崇尚高尚的志向。⑮圣人贵精:意谓体道的圣人,注重精神的完足。⑯“故素”两句:意谓所谓素朴,就是混迹事物之中,与物无杂。⑰“纯也”两句:意谓所谓纯粹,就是参变嚣尘之内,而精神毫不亏损。⑱“能体”两句:意谓能体悟纯素的人,就可以称作“真人”。真人,即“圣人”,亦即得道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