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选集:完美道德的象征-德充于内,物应于外

庄子选集:完美道德的象征-德充于内,物应于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庄子所谓的“德”,与常人所谓的“德”不同,其中注入了道家遗形忘情,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思想。本篇以“德充符”命题,即是说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内外玄合,象征着完美的道德。符,即符验,或谓标志或象征。德之和,即《知北游》篇所谓“天和”。六骸,身首与四肢称“六骸”,泛指全身。申徒嘉①,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②。

庄子选集:完美道德的象征-德充于内,物应于外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征,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注释】

①此篇是庄子道德的千古奇文,凭空撰出五个形体残缺不全的畸形丑怪之人,表现了道家的一种独特的形残而德高的道德观,在中国美学史上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过,庄子所谓的“德”,与常人所谓的“德”不同,其中注入了道家遗形忘情,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思想。本篇以“德充符”命题,即是说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内外玄合,象征着完美的道德。符,即符验,或谓标志或象征。②兀(wù)者:即因受刑被砍去一只脚的人。王骀(tái):虚构人物。③从之游者:谓向他学习的人。相若:相等。④常季:虚构人物。⑤夫子:指孔子。中分鲁:意谓平分鲁国的学生。⑥“立不教”两句:意谓与其弟子立而无所教,坐而无所议论。⑦“虚而往”两句:意谓弟子虚空而来,学满而归。⑧“固有”两句:意谓难道真的有不用言语进行教育,而于无形之中心心相印而成的吗?无形,不见形迹。⑨“夫子”三句:意谓王骀是个圣人,我只是落在后面而还未去请教他。直,只,特。后,落后。⑩而况不若:何况不如。⑪奚假:岂止。假,止,但。⑫王先生:意谓使先生归往。王,《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⑬“其与”句:谓王骀超出平庸之辈很远。⑭“若然”三句:意谓像他这样的人,运用心智,是什么样的呢?⑮“死生”两句:意谓死生是人生中的大事,而他却不会随着死生的变化而变化。⑯“虽天地”两句:意谓虽然天覆地坠,也不会与其一同消亡。遗,遗落,消亡。⑰“审乎”两句:意谓他明白自我主宰而不随物变迁,听任事物变化而固守其本的道理。审,明悉。假,凭借。命,听命,听任。宗,本,指忘形守真之旨。⑱何谓也:这是什么意思?⑲“自其”两句:意谓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看,肝与胆就像楚国和越国相距得那样遥远。⑳“自其同者”两句:意谓从事物相同的方面看,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㉑“夫若然”三句:意谓像他这种人,竟然不知道耳朵听到什么声音、眼睛看到什么颜色才是适宜的,只知逍遥游而已。德之和,即《知北游》篇所谓“天和”。能游心于此,即所谓“逍遥游”(张默生《庄子新释》)。㉒“物”五句:意谓他把万物都看作是相同的,而看不到它们有何缺欠;所以他把失去一只脚,也就看作好像失去一块土一样。㉓彼为己:意谓王骀修养自我。㉔“以其”句:意谓以其真智,窥其真理(刘凤苞说)。知,通“智”。心,见理之心。㉕“以其心”句:意谓以其见理之心,葆其真常之心(刘凤苞说)。常心,恒常之心。按:以上两句,句读与诠释,诸家不同,姑且从刘凤苞说。㉖“物何”句:意谓人们为何这样尊崇他呢?物,指“从之游者”。何为,即“为何”。最,尊崇。㉗鉴:照。止水:静止的水。㉘“唯止”句:意谓唯有静水能够使许多求照的人留步。㉙“受命”六句:意谓树木同样受命于地而生,唯独松柏禀受自然之正气,冬夏常青;人们同样受命于天,唯独尧、舜禀受天之正气,所以能成为万众的首领。正,谓纯正之气。万物,即“万人”。按:此六句郭本原作“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舜独也正”。今据陈碧虚《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补“正”“尧”“在万物之首”七字。㉚“幸能”两句:意谓尧、舜幸而能自正其性,所以能够引导众人自正心性。正生,正性。按:松柏、尧、舜之喻,是暗喻王骀禀受自然的独特德性,故能为众人所效法。㉛“夫保”两句:意谓能够保持原道,首先是具有无所畏惧的信心。始,原道,即大道之宗。征,征验。实,信。㉜雄入:勇敢地冲入。九军:泛指千军万马,未必实指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按:这里以勇士不惧,比喻有道者不惧。㉝“将求名”两句:谓将帅为求取功名,尚能够这样忘却生死。自要,自好,自求上进。这里指求取功名。要,欲。㉞官:主宰。㉟府:包藏。㊱直寓六骸:谓只是以六骸为寄托之具。寓,寄。六骸,身首与四肢称“六骸”,泛指全身。㊲象耳目:谓以耳目为迹象(宣颖说)。㊳“一知”句:意谓能够把所知道的事物都看成一样,而本真之心未曾丧失的人。一知之所知,即“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之意(林云铭《庄子因》)。心,本真之心。死,丧失。㊴“彼且”两句:谓王骀将指日登升,与大道冥合,人们则乐意跟随他。择日,犹指日。登假,登升,指乘云气而上升,不与俗气为伍。假,通“遐”字,远也。是,此,指登假。㊵“彼且何肯”句:意谓王骀哪里肯把聚合弟子当回事呢!意思是说,他无心为人师。按:此则故事,说明王骀身残德高,遗形忘智,逍遥物外,却能得到人们的崇敬,可见他是个领悟大道的人物。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寤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注释】

①申徒嘉:虚构人物。②郑子产:春秋时郑国人,任为国相,名侨,字子产。伯昏无人:虚构人物。按:此则故事,完全是作者杜撰。③“我先”句:谓我先出去,你就留下。止,留步。按:子产耻与兀者为伍,故不愿与其同出入。④合堂同席:同屋同席。⑤其未邪:谓还是不留下呢?其,抑或。⑥“且子”两句:意谓你看见我这个执政的国相而不回避,你想跟我平起平坐吗?违,回避。齐,等同。⑦“先生”两句:谓先生的门下,难道还有如此傲慢的执政者吗?门,门下。⑧“子而”句:意谓你竟以你的官位而自负,瞧不起别人。而,乃。说,同“悦”。后人,瞧不起人。⑨鉴:镜子。不止:不存。⑩“今子”两句:而今你所择取的是伯昏先生的大道。大,指大道。⑪若是:如此。过:错。⑫“子既”两句:意谓你既然是形残断足之人,还想与尧比较高低。争善,争高低。⑬“计子”两句:意谓估量你受过刑的德行,是没有能力自我反省的。邪,通“也”。⑭“自状”四句:意谓自己申辩其过错,认为自己不应亡足者多;能够认识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存足者少。状,申辩。亡,亡足。⑮“唯有”句:意谓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做到这点。⑯“游于”句:意谓人生在世犹如走到羿的箭矢所能射中的范围。羿,传说为尧时的射箭能手。彀(gòu)中,箭矢的射程之内。这里比喻刑网。⑰中地:箭矢能射中之地。这里比喻在刑网之中。⑱“然而”两句:意谓子产幸免刑戮,是运气好,何足自炫!命,谓运气。⑲全足:双脚齐全。⑳怫(fú)然:脸变色的样子。㉑适:来到。所:寓所。废然而反:谓怒气消失而恢复常态。废然,怒气消失的样子。㉒“不知”句:意谓不知道先生用何妙道来教诲我。洗,洗礼,教诲。善,指妙道。㉓“吾之”句:意谓我才能清醒而恢复真性。按:郭本原无此句,今据陈碧虚《庄子阙误》引张君房本增补。此句正是对子产所谓“不足以自反”的回答。㉔夫子:指伯昏无人。㉕“今子”句:意谓现在你和我以心相交。形骸之内,指思想。㉖“而子”句:意谓你却以形貌要求我。索,取,求。形骸之外,指形貌。㉗蹴(cù)然:惊惭的样子。㉘子无乃称:谓你不要这样说了。乃,如此。称,称说。按:子产对申徒嘉的态度,先倨后恭,即说明形残德高的人理应受到人们的崇敬。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注释】

①叔山无趾:虚构人物。②踵见:用脚跟行走而见。按:因其受刑而被砍去脚趾,故只能用脚跟行走。③“子不”两句:意谓你不谨慎,以前你曾犯法而遭受刖刑。犯患,犯法遭祸。④“虽今”两句:谓虽然今天你来求救于我,怎么来得及挽救呢!⑤不知务:谓不知学道。务,致力,从事。这里指学道(释德清《庄子内篇注》)。轻用吾身:谓轻率地对待自身。⑥有尊足者:即“有尊于足者”,有比足还重要的东西。这里指德性。⑦务全之:竭力保全它。⑧“夫天”两句:谓天无不覆盖,地莫不载托。⑨安知:哪知。若是:如此,指孔子有形骸之见。⑩陋:谓见识浅陋。⑪讲:陈说。⑫出:从室内走出。⑬勉之:要努力。⑭务学:谓从事学道(释德清说)。前行之恶:以前所犯过的错。恶,过错。⑮全德之人:谓形体完全的人。⑯老聃:老子,姓李,名聃。⑰至人:道德完善的得道之人。其未邪:他还未有达到吧?⑱“彼何”句:谓他为何频频地向您学习呢?宾宾,频频。以,而。为,疑问语助词。⑲“彼且”句:意谓孔子还在追求以奇异怪诞扬名于世。蕲(qí),求。諔(chù)诡,奇异。⑳桎梏(gù):古代的刑具,在足叫桎,在手叫梏。今谓之枷锁。㉑“胡不”四句:意谓为何不使他同生死,齐是非,解除其桎梏,这样也可以吧?一条,一样,与“一贯”同义。可不可,谓是非。㉒“天刑之”两句:意谓天生成孔丘此等务名之人,哪里可以解除呢!天,谓自然。刑,通“型”,土模。按:此则故事说明,孔丘务于虚名,虽有全躯,却不如兀者叔山无趾能够忘形重德。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䘏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www.xing528.com)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㹠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注释】

①恶人:指形貌丑陋之人。哀骀它:虚构人物。②丈夫:男人。处:相处。思而不能去:意谓思恋他而不愿离去。③夫子:指哀骀它。十数而未止:意谓不止十人。④“未尝”两句:意谓未曾听说他先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庸众之见而已。唱,倡导。和,附和。⑤“以济”两句:意谓能拯救人于濒死之地,没有积蓄财物却能使穷人吃饱肚子。济,谓拯救。聚,积蓄。禄,这里指财物。望人之腹,饱人之腹。望,犹月望之“望”,引申为饱满(释德清说)。⑥“又以”句:意谓又以其丑陋的形貌,使全国人都感到惊骇。⑦“知不”句:意谓其智虑并不超出分外之事(郭象《庄子注》)。四域,四方,这里指分外之事。⑧“且而”句:意谓男人和女人皆来亲近(宋代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成玄英等训“雌雄”为“禽兽”,皆失解。⑨“是必”句:谓此人必定有不同于众人之处。⑩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往往谦称孤、寡,意谓自己是寡德之人。⑪“与寡人”三句:意谓与我在一起,不到一个月,我便感到他有可爱之处。月数,一个月。有意乎其为人,谓对其人有好感。⑫期年:周年。信之:信任他。⑬宰:宰相。传国焉:谓授以国政。⑭“闷然”两句:意谓其无意承应国事,漫不经心而好像有所推辞。闷然,无意、不在意的样子。后应,谓答应得很不痛快。氾,通“泛”,谓泛然不系于心,漫不经心。⑮寡人丑乎:意谓我自愧不如。丑,愧。⑯无几何:没有多久。去:离开。行:远去。⑰䘏(xù)焉:忧虑的样子。䘏,“恤”字的异体。若有亡:若有所失。⑱“若无”句:即“是国若无与乐也”,意谓好像在鲁国没有人能与我共同欢乐。是国,此国,指鲁国。⑲是:此,代哀骀它。⑳尝使于楚:曾经出使楚国。㉑“适见”句:意谓恰巧看见一个小猪在吮吸其死母之乳。㹠(tún)子,小猪。㉒“少焉”两句:意谓一会儿却表现出惊视的样子,皆丢弃其母而逃走。眴(shùn)若,目动惊视的样子。㉓“不见己”两句:意谓母猪已死,不能眷顾自己,形状已不同从前。类,像。㉔“非爱”两句:谓并非爱其形骸,而是爱主宰其形骸的德性。按:㹠子之喻,说明人之可爱,在德不在形(刘凤苞《南华雪心编》)。㉕“战而”两句:意谓战死在沙场之人,暴骨原野,无棺材盛殓,何用棺饰送葬。翣(shà),棺材的装饰品。资,资助。㉖“刖(yuè)者”两句:谓跀者对穿过的鞋子,不用再爱惜它。刖,通“跀”,古代把脚砍掉的酷刑。㉗“皆无”句:意谓真正可爱者在棺与足,无棺、足遂无翣、屦之爱。本,根本,这里指棺与足。㉘“为天子”三句:意谓选为天子宫妃,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全其形,以垂至尊之盼”(宣颖《南华经解》)。诸御,宫妃。不爪剪,不剪指甲。㉙“取妻者”两句:意谓新婚之妇,舍止于外,不作事务,恐胼胝手足。取,同“娶”。复使,役使。㉚“形全”两句:意谓形体完全的人犹令人喜爱,更何况德性全备的人?足以为尔,谓使人爱。㉛“未言”两句:意谓未曾说话而人们就信任他,没有功劳而人们就亲附他。㉜“使人”三句:意谓让人把国事委任给他,唯恐其不接受,他必定是个天性完全而内德不流露在外的人。才全,天性全然未坏(释德清说)。德不形,谓内德不外露。㉝“是事”两句:意谓这都是事物的变化,自然规律的运行。事,事物。命,谓自然。㉞“日夜”两句:意谓日夜更替于人们的眼前,而人的智力并不能窥视其由来。知,通“智”。规,窥。㉟“故不”两句:所以生死存亡、穷达贫富等变化不能扰乱和顺的本性,不能侵入纯真的心灵。滑,乱。和,指和顺的本性。灵府,心灵。㊱“使之”两句:意谓能使其心灵安适欢畅,不失愉悦之情。和,和顺。豫,豫适。通,通畅。兑,悦。㊲“使日夜”两句:意谓能使其日夜保持此等真性而不间断,而与万物同游于春和之中。郤,同“隙”,空隙。㊳“是接”句:意谓四时不生于天地,而接续生于我心中(宣颖说)。接,接续。㊴“平者”两句:意谓平,是水完全静止的状态。盛,极,至。㊵“其可以”两句:意谓水的这种平的状态可以作为“平”的标准,内部保持极端的平静而外面无一点动荡。法,法式,标准。荡,动。㊶“德者”两句: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物得以和的修养(刘凤苞说)。㊷物不能离:谓与物混一而不能分离。㊸异日:他日。闵子:姓闵,名损,字子骞,孔子弟子。㊹君天下:治理天下。执民之纪:执掌行政纲纪。忧其死:关心百姓死亡。至通:通于治道。㊺至人:指孔子。无其实:指并没有通于治道。㊻德友:谓以道德相交的朋友。按:此则故事说明,只有“才全而德不形者”,才内德充足,能与万物混然不离。

闉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瓷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警乎大哉,独成其天

【注释】

①闉(yín)跂支离无脤(chún):虚构人物,是个肢体坼裂、伛偻、残病、又无嘴唇的人。说(shuì):游说。说(yuè)之:喜欢他。说,同“悦”。②脰(dòu):颈。肩肩:细长的样子。③瓮㼜(àng)大瘿(yǐng):虚构人物,谓其颈上瘤子如瓮盎一样大。瘿,颈上瘤子。④“故德”两句:意谓所以说其德性充实过人,形体的丑陋就会被人遗忘。⑤“人不忘”两句:意谓世人不遗忘所应当遗忘的形骸,却遗忘不应当遗忘的德性。⑥此谓诚忘:这才叫作真忘。诚,真,确实。⑦有所游:谓遨游于至虚之境。⑧而知为孽:谓把智慧视为产生妖孽之源。⑨约为胶:谓把礼义的约束视为对人思想的禁锢。约,约束。胶,粘着,这里指对人思想的禁锢。⑩德为接:谓把施德视为笼络人心的手段。德,谓施德于人。接,谓应接于人。⑪工为商:谓把工巧视为商贾投机的行径。工,技巧。⑫恶:何。⑬不斫:不施雕斫。⑭无丧:没有丧失。⑮不货:不买进卖出。⑯“四者”两句:谓以上四种天德,都是大自然所养育。鬻,养育。⑰天食:谓是大自然供给的食物。⑱恶用人:谓无须人去追求。⑲“有人”两句:意谓圣人虽有一般人之形貌,却无世人那种偏好的感情。⑳群于人:谓与众人相处。㉑“故是非”句:意谓所以无世人之是非。㉒“眇乎”两句:意谓渺小啊!属于人为的;伟大啊!属于大自然造就的。謷(áo),高大的样子。按:此段谓“至人”忘形忘情,方能内德充实,合乎自然,以全天德。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庄子曰:“然。”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注释】

①故:原来,原本。②“道与”两句:意谓大道给其容貌,天然给其体形。③因:顺。不益生:不增添什么。④“今子”句:意谓而今你驰骛你的精神。⑤“劳乎”句:意谓疲困你的精力。⑥“倚树”两句:意谓倚靠树干而高歌,身靠枯梧桐树而假寐。吟,高歌。槁梧,枯槁的梧桐树。刘凤苞认为指琴,可参。瞑,通“眠”,假寐。⑦“天选”两句:意谓大自然赋予你形体,你却以“坚白论”争辩不休。天选,天赋,即大自然的禀受。坚白,即“坚白论”,是名家的著名论题。名家以石头作比,把石头的白色和石头的坚硬质地独立于石头。庄子把惠施的此种论辩,斥为无稽之谈。按:此则寓言说明,至人应忘情释智,顺应自然,而与道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