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习近平考察吉林指示精神落地2021长春新区年鉴

习近平考察吉林指示精神落地2021长春新区年鉴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研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二)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对全区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四)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

习近平考察吉林指示精神落地2021长春新区年鉴

2020 年8 月13 日

2020 年7 月22 日至24 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吉林省考察调研,先后到四平市、长春市两地,深入长春新区以及农村、社区及企业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动员新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全力推进当前及“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坚持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在省市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结合省市相关部署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的重大意义。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 年之内3 次考察吉林省,并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在长春市主持召开东北四省区座谈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莅临吉林省考察调研,充分体现了对吉林省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特别是在此期间,总书记亲自到长春新区考察,了解新区建设发展情况,并对新区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长春新区发展的关注和关爱,体现了长春新区在推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对新区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二)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对全区干部群众的巨大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充分肯定了我省“三个五”发展战略,充分肯定了我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近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总书记在考察时明确指出“新区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走的路子也是对的”,这是对新区的最大褒奖、最大鼓舞和最大鞭策,必将激励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奋勇前行。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国际和国内发展大势,着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新时代吉林振兴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总书记在长春新区考察期间对新区明确提出“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重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更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这是总书记对长春新区的巨大关怀,饱含了对长春新区发展的殷殷嘱托,赋予了新区新的重要责任,对于新区做好当前工作及谋划“十四五”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全区上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断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要认真学习领会,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新闻宣传的重大题材,通过开展集中学习、自学,使讲话指示精神成为全区上下的思想引领和力量之源。要通过学习贯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进一步深入解放思想,把长春新区放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谋划和推动,以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思考和开展工作,发挥新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以新理念、新思维破解难题。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融入本职工作,真正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新区实践,在推动省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二、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优化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

(五)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围绕推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试点改革,研究确立83 项“一件事”,对特殊事项实行“一对一登门服务”,努力实现多领域、跨层级的“最多跑一次”。实施“清单制+承诺制”审批改革,依托诚信体系,持续减少和规范证明事项,打造“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的升级版。推行中介服务“零成本”,施工图审查费用由新区承担,企业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选定的审图机构开展审查业务。深化“政务服务驿站”改革,进一步选取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双创”基地,扩大试点改革范围,为企业提供“零跑腿、零材料、零成本”的政务服务,全力打造15 分钟政务服务圈。通过审批服务改革,争取营商环境早日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六)着力培育特色营商文化。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服务企业周”活动,为企业提供全过程精准服务,着力帮助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创新企业服务举措,组建工业投资项目“帮办团”,免费提供审批“帮办代办”服务,提高企业办事效率。深化企业家座谈会、高管微信群、企业家主题沙龙等服务措施,从解决融资、人才等问题入手,逐步提档升级,与企业家共同谋划区域和企业发展,实现由“面对面”解决问题向“肩并肩”共谋发展的深层次蜕变,不断增强企业家的获得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人人都是服务员、为企业服务我光荣”成为一种行动自觉,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营商文化。

(七)创新资源要素供给举措。强化金融服务,开发新金贷、政采贷等惠企金融产品,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融资补贴;积极扶持企业上市融资,依托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吉林省基地,年内帮助百克生物登陆科创板,帮助英利汽车、吉大正元实现主板上市,力争5 年内再有15 至20户企业上市;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基金,由财政投入产业基金10 亿元,更好地解决实体产业项目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原有贷款到期且还款资金压力较大的企业开展续贷和展期服务。以“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为基础,实施工业用地“先租后让”改革,把工业用地出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取招拍挂方式租赁工业用地,允许项目企业先期缴纳5 年的土地租金后进行建设,5 年后对项目用地出让合同约定指标考核合格后,再行缴纳第二时段出让金,签订第二时段出让合同。

(八)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引导支持龙翔、创投、建投集团等功能类国企向城市综合运营商、产业投资运营商转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资。长春高新股份围绕医药产业开展资本招商和金融上市服务,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方式,加快布局扩张,推动“数字化”转型,真正释放效能,打造全国医药产业龙头。各平台公司在承担好新区开发建设任务的同时,坚持向市场要效率,突出主责主业,聚焦“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等新领域,走出新区、开拓市场、创收增收,增强自身造血机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国有企业内控制度清理完善,进一步完善法律顾问、重大事项决策及风险防控机制,尽快补齐制度短板,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确保国企规范安全运行。

(九)明晰开发区功能定位。明晰发展定位。按照“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三个开发区发展,进一步明晰各自的发展定位。长春高新区要加强与公主岭市响水镇的合作,强化创新驱动、内涵提升、集约高效的发展思路,坚持内部挖潜和外部空间优化相结合,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区域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北湖科技开发区要坚持项目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全产业链,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建设现代化科技新城。空港经济开发区要注重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突出绿色生态、开发开放和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航空运输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十)加大人才引进服务力度。依托“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特殊人才“编制池”政策,积极推进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十四五”时期每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 万人以上。以“稳就业,促发展”为中心,策划设计校企合作、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活动组织等引才举措20项,帮助企业和就业群体切实解决后疫情时期用工、就业需求。探索建立异地长春籍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大数据库”,通过异地商会、招商推介及节日联谊等方式,吸引长春籍人才回乡创业。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育机制,落实优秀人才生活补贴、住房保障支持等政策,做好服务保障,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

三、创新产业培育模式,筑牢高质量发展产业根基

(十一)强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进一步抓好补链、延链、强链及建链,完善产业“招商地图”,搭建项目招商数据库,在项目筛选、项目招商、产业承接等方面,精准对接产业园区,提高落位项目关联度、园区发展协同性和土地集约利用率,建立良性循环、链条闭环的产业生态。深入开展云招商、走出去招商、以商招商及委托招商,构建面向国际国内的多领域、全覆盖的招商格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与华为、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合作,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提高经济智能化水平。加快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无人经济”及微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引进总部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项目,发挥好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以跨国公司、大型国企及优势民企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十二)着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把提升全产业链条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全面梳理,形成省内外核心配套企业清单,做好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研判和替代预案,分行业制定保产业链稳定工作方案,建立专班推进和逐级解决问题机制,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全力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围绕医药、IT、航空航天及汽车零部件四大主导产业,引导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支持企业建设发展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优势产业集聚,打造主导产业集群,构筑实体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行业商会作用,研究实行重大经济决策向行业商会问计求策制度,在涉企政策及产业规划等方面,听取商会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引导商会企业间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推动企业互通、行业互联及产业互补,实现抱团发展。深化“三张清单”+挂图作战机制,切实发挥项目中心作用,保障项目压茬推进、顺利实施,全力促进签约项目早落位、落位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和稳增长贡献率;瞄准政府专项债券10 大投向、中央预算内7 大投向、新增中央投资6 大投向,按照“十个围绕”、新基建“761”工程谋项目方向,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推动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盘子、快建设、早见效。(www.xing528.com)

(十三)创新产业园区运营模式。依托全区25 个特色产业园区,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按照“园区化运作、集群化发展、专业化服务”的发展模式,每个产业园区都明确经营主体和服务部门,全面提供生产要素保障、产业集群规划等服务,提升园区的人气、活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

(十四)探索发展“飞地经济”。研究在吉浙新经济园区、津长产业园“带土移植”浙江省和天津滨海先进政策、发展经验和管理团队,促进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等产业发展壮大。围绕深度融入和推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与朝阳区、公主岭市响水镇对接,在开发建设、飞地经济等方面推动联动发展,探索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借助深圳春湖工业园区位优势,引入国际一流技术、科学家及金融资本,建设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打造新区产业生态的“深圳窗口”。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十五)擦亮国家级创新平台品牌。围绕巩固长春区域创新中心功能,争取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尽早获批;扎实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长吉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推进中国(吉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位新区;密切与国家、省市沟通对接,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及工程平台落位新区,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区域创新创业高地。

(十六)探索组建协同创新联盟。注重与大院大所大企协同创新,全力支持吉林大学南校扩建,依托吉林大学、华为研究院、高新股份,加快形成“一核、两心、N 点”发展格局,构建“环吉大双创生态圈”,打造带动全市的“创新谷”。结合帮助光机所解套,联合越达产业园、北湖科技园,借鉴法国“F 工作站”模式,打造北湖“智谷”品牌;依托应化所平台,推动化工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和建设,联合长光卫星公司申建国家大规模星座遥感信息与集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

(十七)加快建设新型孵化载体。帮助在孵企业对接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在危中寻机,紧抓创新核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谋划引入海尔海创汇、深圳创投决等域外先进孵化机构,联合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搭建一批新型孵化机构,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增值服务,培育更多市场主体。

(十八)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依托中科院(吉林)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吉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建立协同共享的开放型检验检测平台、科技成果中试中心。通过“创新券”等载体,对企业购买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给予补助,推动创新资源和市场有效对接,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努力发掘若干准“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引导龙头企业主导的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开放、共享资源,促进企业间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资金融通等方面深度合作。创新知识产权交易、许可、质押融资、保险、融资租赁及证券化模式,构筑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运营体系,到2025 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达到1000家以上。

五、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构筑高质量发展合作平台

(十九)积极对接国家开放战略。抓住吉林省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合作中心枢纽的机遇,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吉图战略新15 年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逐步完善国际快件海关监管中心、保税物流园区B 型等航空物流功能设施,加快构建以航空运输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体系。强化与俄、日、韩等国家,在产业发展、技术转移、资金融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现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水平,高水平谋划一批国际合作项目,集聚更多国际资源要素。大力引进外向型经济和产业,培育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保税加工、展示交易及跨境电商等与海关监管作业区功能相匹配产业,集聚更多国际资源要素,加大对外经济联络与合作,打造外向型产业集聚区。

(二十)激发“两港”开放活力。逐步完善国际陆港和国际空港的基础配套,提升“两港”开放功能,探索以贸易为龙头、物流为先导、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引进和培育国际贸易企业,打造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国际空港全面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远期客运吞吐能力达到3000 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40 万吨,打造东北亚门户枢纽机场。国际陆港加快建设货运集散中心和“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无缝对接物流通道,在推进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设施,积极争取设立长春新区综合保税区,远期货运能力3300 万吨,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打造东北亚陆海联运通道核心枢纽。

(二十一)拓展国际合作广度深度。依托中俄、中白科技园和中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在新区转化。举办以东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交易、科技产品展示及科技项目招商等活动,引进国际研发机构和技术人才,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制定实施支持中外合作和对口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扩大对外贸易、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等推进国际合作政策,提高政策体系含金量。

六、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幸福新区

(二十二)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进“三路七桥”建设,确保2020 年底前全线通车,稳步推进空港核心区路网建设,完善空港内联外通道路交通网络。积极配合推进建设地铁6 号线,努力打造“内外连通、无缝衔接”的交通格局。进一步抓好3 个开发区环境提升,完善水电气热、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满足项目落位、要素集聚需要。

(二十三)打造绿色优质生态环境。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全面推进伊通河北北段综合治理、干雾海河综合整治、北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推进河道绿廊生态工程建设,提升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功能。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点源面源污染、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加大企业“三废”排放监督管理力度。抓好秸秆禁烧,培育秸秆收储运体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二十四)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编制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强化建筑颜色、外立面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管理,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工程,形成具有新区特色的城市风格。利用并衔接国家、省市相关平台资源,推进“雪亮工程”、数字指挥中心建设,构建集智慧交通、智慧生活及智慧公共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于一体的运营模式,将交通、执法、城建及环保等部门数据信息全面整合到一张网,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二十五)着力提升共建共享水平。围绕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加大民生工作投入。重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十一高中的合作办学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启动建设吉大三院二期、长春新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域内公交、文化、商贸等公共配套建设,形成“功能齐全、通达方便、服务优质”的生活圈。认真制定实施“幸福新区行动计划”,全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推动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广场等设施,满足群众就业、养老、健康等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