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学习技巧:及时反馈对学术新人的重要性

高效学习技巧:及时反馈对学术新人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在我读博士期间,在我同学的影响下,更多的是把每一次考试、交作业、做课上报告当作学会某样工具、求职演练和将来做教授的预演,所以非常注重老师的反馈。所以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是为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及时的反馈,“及时”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一篇论文写完了一年才得到反馈,那么成长的周期和速度当然也会放缓。这跟我们学习弹琴、打球、滑冰、画画等其他技术中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同理。

高效学习技巧:及时反馈对学术新人的重要性

我还想专门说说“反馈”这个东西。我个人从小受教育的经验是,考试和课程的大论文一般主要是老师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工具,所以我们会尽量去考好,尽量得高分,得到分数就万事大吉,恨不得再也不看这门课相关的任何东西。但是在我读博士期间,在我同学的影响下,更多的是把每一次考试、交作业、做课上报告当作学会某样工具、求职演练和将来做教授的预演,所以非常注重老师的反馈。教授们也会在每一个大小作业后提供很详细的意见,告诉你他们觉得你哪些方面很好,哪些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

比如第一学期一门把我折磨得够呛的博士课上,我就屡次看见我的同学们急切地问老师什么时候能拿到他们的各种作业反馈,我当时对自己同学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记得自己那时的心态更多是只要分数通过了就万事大吉。而博士课程的教授们也确实很重视提供非常详细的批示和反馈,从行文结构到语法用词,都有哪里需要改进和哪里比较好的点评。慢慢的我发现凡是课程上留了大作业,一般教授都会给比较详尽的反馈,几年里我也就逐渐适应这种节奏了,学生和老师都这么注重对提交作业的反馈,其实是一种“成长性思维”的体现(可参见本书4.7“研究者的必备心法:成长性思维”),学生和老师达成共识,分数是其次,而从中学到了什么,能不能持续地提升自己,才是关键

而现在回想起来,各门课老师对作业的反馈意见其实对学者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异类》(Outliers)一书中,著名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总结了高手学习某个功夫的方法,浓缩成本质,他认为就是“刻意练习—收取反馈—进一步刻意练习”这三步。从学习技能的角度讲,我们都可以想象如果只是一个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练武艺有多难提升,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而无法发现其实可能早都偏离正确的路线很远了。所以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是为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及时的反馈,“及时”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一篇论文写完了一年才得到反馈,那么成长的周期和速度当然也会放缓。这跟我们学习弹琴、打球、滑冰画画等其他技术中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同理。

我记得我们同届的几个博士生刚开始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跟我说,做博士毕业论文几乎是一个学者最后一次有机会在别人的细心呵护下去完成一篇论文,而从此之后你都要准备有独立承担起一个完整项目的能力,再也不会有人有义务去帮你解答你做研究中遇见的每一个问题,指导你做研究中的细节,手把手帮你改写你的文章。我那会听了他的话才第一次意识到“完成博士论文”这个东西的真正价值,意识到更好地看待它的方式是把它当成宝贵的、有人指导和给出反馈的成长机会,而不只是为了拿到学位不得不翻过的一座高山。(www.xing528.com)

另外,美国学生寻求反馈的主动性也非常打动我,我总是看见他们主动跟自己欣赏的老师约谈、主动跟教授约开会时间、甚至抢着争夺导师的时间去得到反馈。有的教授自己的科研项目非常忙而带的博士生又多,不去抢着跟老师开会就真的永远排不上日程,排不上日程就永远得不到反馈,得不到反馈就永远写不完毕业论文。所以我当时觉得自己经历了一种从“被动心态”被迫变成“主动心态”的过程,从不想被老师找转变成主动去找老师的过程。然后到了我们都比较成熟的时候,坦白讲,我们都必须承认,能够拿到老师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几乎直接关系到了我们的成长速度。

总结来说,我想每一个想做好科研的同学都应该勤找老师、多见面、多提问题、多争取及时的反馈,有长期想不明白的问题不要总在自己脑中来回绕,不要怕问错,有错误就改进(虽然经常会遇见自己的非舒适区域),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接近那个理想中的自己,才能在漫漫学者路上不断前行。

希望本节能帮助正在攻读博士的同学少走弯路,多做思考。祝愿大家道路长远,把握住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