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听会法—让科研新人做研究变得有趣!

高效听会法—让科研新人做研究变得有趣!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到达会场签到的时候会议组织者会给每个与会者发一本本次大会的Program Book——相当于节目单加日程表。Program Book是个神奇的东西,上面会列出所有此次会议学术报告所在的论坛,都是按题目把各个论文整理到一块,还会标明每个分论坛的开始时间和地点,简直是开会现场的万能手册。建议去听会的时候随身携带纸和笔,把感兴趣的话题做好笔记,并随时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

高效听会法—让科研新人做研究变得有趣!

想起我第一次听国际学术会议感觉,怎么说呢,可以用“听天书”三个字来概括。首先是搞不清楚报告者在说什么,其次是搞不清楚底下的观众在说什么,最后是不理解很多程序是为了什么。猜想那时如果有人观察我的话,该是连着几天张大了嘴一副受惊吓状。后来有一次跟一个在国内读博的朋友闲聊,她说她第一次来美国开会,因为有时差的因素,再加上语言文化上多维度的冲击,她自始至终在会场里觉得自己在梦游,离现场学者很近却很远。所以呢,如果你也在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时出现了类似情况,请记得我们曾经的狼狈体验,大家都需要时间去学习和适应,而且这种适应的速度往往会超出你的想象。

对于如何听会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应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去听,如果还不知道自己感兴趣什么话题,就带着发现自己兴趣点的目的去多听不同主题——毕竟在学术会议上发现新的兴趣点也是一个重要收获。在到达会场签到的时候会议组织者会给每个与会者发一本本次大会的Program Book——相当于节目单日程表。Program Book是个神奇的东西,上面会列出所有此次会议学术报告所在的论坛,都是按题目把各个论文整理到一块,还会标明每个分论坛的开始时间和地点,简直是开会现场的万能手册。学术会议一般都会设置并行会议(concurrent sessions),就是多个不同主题的分论坛同一时间在不同的会议室里进行,所以在同一时段如果你对两个以上主题感兴趣,那么没办法,就只能做个取舍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会场会看见学者不断出出进进,因为他们在同一时段可能有多个会议想要去听)。像AOM这种规模很大的会常常还会在好几个酒店同时举行分论坛,所以你需要提前把地点看清楚,否则临时找可能会耽误听会,时间都花在了盘桓于酒店之间。

建议提前一天看好自己对每天的哪个报告主题最感兴趣,把第二天的安排基本上计划出来,对地点也做到心里有数,然后第二天就按着行程跑就行了,不需要多花脑子。现在很多会议都有专门的手机APP了,很方便,勾选感兴趣的论坛和安排日程,APP直接帮你做成日程表,还可以在里面搜索感兴趣的作者,方便我们膜拜自己的学术爱豆。(www.xing528.com)

在学术会议上每个论坛都会有一个主持人(conveyor or discussant),一般是一个对该主题比较熟悉的学者或者论坛里的一个演讲嘉宾负责主持现场、介绍来宾、引导问答环节。我个人在听会的时候最感兴趣的常有这么几点:①其他同领域的学者们最新在关注什么内容;②别人使用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③有哪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重要文献;④我的研究可以借鉴什么;⑤这让我想到了哪些新的研究想法;⑥别人是如何做好一个报告、如何回答问题和控制场面的。

建议去听会的时候随身携带纸和笔,把感兴趣的话题做好笔记,并随时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听见好东西的时候人的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而且灵感常常过时不候,所以要尽量确保随时记录在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