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正金字塔结构的讲述逻辑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还拿“关公刮骨疗毒”这个故事来举例,使用正金字塔结构的讲述者大概需要这么讲:
(1)关公中了毒箭之后被华佗医治好了。
(2)华佗是个名医,而关公接受华佗医治的过程非常特别。
(3)特别之处在于需要刮骨,还在于关公谈笑风生地完成了这么痛苦的手术。
(4)手术是痛苦表现在关公大量失血,没有麻药可用,脸上哗哗冒汗。
你看,如果按这个结构来讲一个故事,是不是这个故事听着特别不吸引人?
“正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先给结果,先给结论,先给事情的结局及最后的终点,再具体解释这个事情是怎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局,而后再具体介绍推理过程和支持的论据。如果画图的话,它的结构如图3-6所示:
图3-6 层层打开的金字塔论述结构
虽然正金字塔结构不适合讲故事,可是当我们需要讲道理、说服人、讲解复杂问题的时候,正金字塔结构这一论述结构就有了用武之地,它在这些情况下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倒金字塔结构。这是因为:
(1)读者在你开始论述的时候就知道你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将要关注的是什么。
(2)读者可以同意或者不同意你的主论点,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可以在接下来阅读到分论点的时候不断地去思索这些分论点是否支持了主论点,自己对主论点的认识也会由浅入深,慢慢发生改变。(www.xing528.com)
(3)读者不容易迷失主题,可以预期到主论点后面的分论点是为了支撑主论点、以主论点为主线。
(4)读者先看到一个总起点,会对作者为什么得出了这个观点、都有哪些理由能支撑这个观点更有兴趣。
因为这些优势,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在具体段落的论述时,我们应该更有意识地使用正金字塔的论述结构,而不是倒金字塔的论述结构。由于正金字塔结构并不是我们从小就自然熟识的论述方式,也不是思维正常的顺序,所以学术新人往往需要在刚写论文的时候可以转化自己的论述思路,不断反思我们是不是过多地使用了倒金字塔结构,把自己思考某个问题的逻辑顺序等同于呈现给读者的逻辑顺序。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看看在论述一个问题的时候,两种不同逻辑的高下对比。假如你要去参加一个辩论赛,辩论赛的主题是“吃完饭应不应该立刻洗碗?”,你的主张是“不应该”,你有3分钟的时间阐明观点,你在论述的时候会使用正金字塔结构还是倒金字塔结构?我们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如果按正金字塔结构来论述,其结构大概如图3-7所示:
图3-7 用正金字塔结构论述辩题示例
按照这个逻辑你可以这样讲: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今天在辩论中的观点是,我们认为“吃完饭不应该立刻洗碗”。我们之所以认为吃完饭不应该立刻洗碗,主要有三大点重要的原因:立刻洗碗会引起家庭矛盾,立刻洗碗会引起健康问题,立刻洗碗会引起心理问题。下面,我来分别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吃完饭立刻洗碗会引起家庭矛盾,是因为……(此处省去具体论述);其次,吃完饭立刻刷碗会引起健康问题,比如……;最后,吃完饭立刻刷碗会引起心理问题,这是因为……总之,我方今天的立场是,吃完饭就不应该立刻洗碗,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洗碗,谢谢大家……
反过来,如果你想按照倒金字塔逻辑,你的讲述方式大概会是这样: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我们知道吃完饭人们很困,这个时候立刻去洗碗就会让人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动作不麻利,动作不麻利就容易摔盘子,摔盘子就要花钱,花钱心情就会更不好,于是心情很不好的夫妻可能互相指责,吵来吵去就离婚了。另外,吃完饭之后人的胃正在努力地消化蠕动,这个时候立刻去洗碗你的胃就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休息,就容易胃下垂,胃下垂就让人变瘦,变瘦了胃就更容易下垂,后来就越垂越瘦,越瘦越垂,嘎,死了。最后,吃完饭的时候谁都不想刷碗,假如我们又不断地告诉自己非要刷碗,就等于长时间扭曲个人的心理意愿,长此以往,人将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殃及身边人,身边人又殃及身边人,世界秩序就毁于一个由不想洗碗却非要去洗而发生的惨案。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是,吃完饭后不应该立刻刷碗。谢谢大家。
大家会发现,第二种方式更强调的是结论推导出来的思路和过程,但它的坏处是,读者在你论述的最后才能知道你的主要观点,而且推理过程较为琐碎,需要读者从简单明了的思想中推理出复杂思想。由于这些明显的劣势,在需要说服别人、表明观点的时候使用这种“由百归一”的倒金字塔结构进行论述,就容易给人以缺乏条理、难以跟随的感觉。而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由一生百”的正金字塔结构,情况就会非常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