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文献综述的核心目的是“融入更大的学术对话中去”之后,我们在具体写文献综述的时候还要用什么技能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我认为最大的要点,莫过于要采用“综合”(synthesize),而不只是“总结”(summarize)的写法。
所谓“综合”或“合成”,是指把多个内容整合到一起,并产生出新内容的过程。“综合”之所以和“总结”是两个不同的动作,是因为前者需要你以一定的逻辑框架顺序去把不同文献进行联结、对比、分析、讨论,从而给出具有你自己观点的、创新性的评价;而后者只是较为机械性地罗列、概括、总结不同的文献。两者都是文献综述中不可或缺的技能,但前者比后者难度更大,更强调新观点的输出,对新知识的贡献,因此也更加重要。
我们举例来说明两者的区别。假如,你看了十篇关于什么样的公司领导更容易受到职员爱戴的文章,然后你概括和罗列出了每一篇文章的发现:“第一篇文章发现有人格魅力的领导容易受员工喜爱,第二篇文章发现能明确给出指令的管理者更受爱戴,第三篇文章发现经常奖励员工的领导受爱戴,第四篇文章发现颜值高的领导受爱戴……”——这种论述的方式虽然也有其意义,也能帮读者快速了解到某个问题上的研究现状,但它因为缺少了基于一定逻辑构架的整合、对比、分析、归类,缺少了作者对自己观点的陈述和对现有研究的评价,而不能算是一个好的综述。对比而言,在相同问题上使用了“综述”技巧进行论述的文献综述可能是这样的:“在研究什么样的领导更容易受到员工爱戴的现有文献中,我们注意到学者使用了不同理论框架去进行研究。比如,A作者和B作者基于个性理论的文章发现,是否具有人格魅力是影响爱戴度的主要因素;而C作者和D作者基于组织行为理论中奖励惩罚机制的研究,发现奖励制度会大大影响员工对管理者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E作者的研究也使用了组织行为理论的基本逻辑,然而却在大样本的数据验证中并未发现奖励惩罚机制的显著作用。目前现有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基于非理性模型来理解管理者爱戴度的研究非常少。仅有的研究发现,员工可能会因为管理者的外貌特征而增加对管理者的好感(见F作者的研究)。该领域内现有的共识是,对非理性模型的使用,会推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此段中的举例是为了展示论述的结构,举例中的内容为虚构。——作者注)
那么如果我们想更多地在文献综述中使用“综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其实,综合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工夫,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在读文献的时候多去观察其他学者的文献综述中哪些部分是使用了“综合”,哪些地方使用的是“总结”,从而建立对“综合”技巧的敏感度和认识。其次,在我们自己具体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具体从以下几点入手:
(1)避免以“文章”为单位来组织文献综述,而可以以“研究问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方面为单位来组织文献综述。例如,不要简单罗列“文章一、文章二、文章三……”各自的观点,而是总结“研究问题一”相关的文章得出了哪些结论,“研究问题二”相关的文章得出了哪些结论;或者“使用理论一”的文章都有哪些发现,“使用理论二”的研究都有哪些发现;抑或是使用了电子问卷的研究有什么特点,而使用了实验方法的研究都有什么缺陷,等等。
(2)在文献综述中多使用对比(comparison)和关联(linking)。讨论不同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研究视角、相同或不同的样本、相同或不同的结论等。通过对比和关联,向读者呈现出一个领域内整体的特征、现状、趋势和缺口。(www.xing528.com)
(3)在文献综述中注意添加自己的评价和讨论。讨论现有文献有什么优缺点,哪些文章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为什么,哪方面的研究还亟待增加,等等。这些都是出自你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评价,因此更能体现你文献综述的价值。
总结一下,这节我们从什么是文献综述以及文献综述应达到的目的讲起,具体介绍了写好文献综述的两大要点:一是要把文献综述融入更大的学术讨论中;二是要注意在文献综述中用好“综合”的技能。
“融入更大的学术对话中去”是为了让文献综述跟领域内现有的其他研究发生连带;而使用好“综合”则是让文献综述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新的价值。一个强调“沿袭”,一个强调“创新”,这两个动作基本上诠释出了文献综述的最重要功用:体现出你的文章地基完备于其他研究,拓宽了现有知识的边界。
如果你真正理解了文献综述的目的,并且练就了纯熟的“综合”技能,相信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已离你不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