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读文献的高级阶段,我认为是一种融会贯通的状态,是把“输入”的过程和“输出”的过程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的阅读过程,其把文章和文章在大脑回路中做联结形成系统地图。
到达高阶后你可能在读某一段内容时会想起某一篇其他的文章,读下一段内容时又想起了另一个人的一篇文章,无论是读到研究假设、数据、分析方法,还是结论,你都会不断地把这篇文章与其他你读过的同主题或同方法的文章做关联或对比,思考哪些地方相同和不同,谁和谁在哪个部分类似,而在哪个侧面又有区别。所以一篇文章读下来仿佛读了很多篇文章,头脑里有一张无形的文献地图,文章之间的关联以及每一篇的特色和各自的贡献都了然于心。每一篇文献对你来说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属于一个更庞大体系的一部分。你每读完一篇文献,你脑中的体系就更完备一些,知识地图就又点亮了一片区域,我把这种状态叫“构造性阅读”。
此外,高阶的文献阅读状态还是读和写融合的状态,读的时候随时会产生和记录自己的新思考、新想法,然后随时融汇到自己的某篇文章里,或者激发对下一篇文章的构思。这就好像你已经不再是面对一份单方面向你输出的文章,而是在跟它做有来有往的互动。它给你的东西不只是可以直接搬到其他文章里的文字引用,而更多的是能激发你新思想的观点。构造性阅读的体验好像给你提供了不断上升的螺旋梯,让你在输入的时候产生更多输出的新思路。
我之前的博士导师就是读文献大神,头脑中常年储备无以计数的文献,而且全都无线联网。我们在组会或者论文讨论中习惯性地听见她随时说,你要去看X在哪一年的文章,Y在哪一年的实验,还有Z在哪一年的教科书章节……——那可不只是与某个话题相关的某几篇文章啊同学们,几年下来数不清的各种场合都不知道听她提过多少篇文章了。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被提问时,她也随时信手拈来——你可以去看XX在1982年的文章和YY在2007年关于ZZ的文章……常年下来对年份和人名的记忆准确得惊人。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她,你到底是如何把这么多人的名字和文章发表的年份都记得一清二楚的啊?她笑眯眯地看了我一眼,右手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Weird brain”(古怪的大脑)。(www.xing528.com)
简直帅到爆。
作为学术新人,我想通过这本书让大家看到,文献阅读是一个需要从无到有、从0到1、从低阶到高阶不断打磨提升的能力。多读、多练、多反思,也许是有效提升文献阅读能力的最好办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读文献到地老天荒。不用怕,没读文献读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