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四年(783),李希烈攻陷汝州,威胁洛阳,德宗仓皇无计,卢杞于是向皇帝上奏,要把颜真卿派往外地,他说道:“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19]皇上批准了他的奏章,派颜真卿以淮西宣慰使的身份前往许州劝谕李希烈。满朝文武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明知这是卢杞排除异己的奸计,但想到朝廷的安危,想到劝谕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志,立即前往。
颜真卿来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鉴于李希烈谋反的迹象已很明显,劝他不要前去,颜真卿说:“君命可避乎?”[20]依然前行。建中四年(783)正月底,颜真卿到达许州,见到李希烈,宣读圣旨,李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都拔刀前来,李希烈手下的将领也破口大骂,恨不得把他吃下去,颜真卿毫无惧色。李希烈对颜真卿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部下甚至说李希烈称帝后,让颜真卿做宰相最合适。颜真卿呵斥说:“若等闻颜常山否?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师,后虽被执,诟贼不绝于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师,吾守吾节,死而后已,岂受若等胁邪!”[21]
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在院中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坑,传言将要活埋他。颜真卿毫无惧色。李希烈攻下汝州,准备称帝,派人去问颜真卿登基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22]为了使颜真卿屈服,李希烈让部下架起柴堆,泼油点火,威逼颜真卿“不能屈节,当自烧”[23],颜真卿站起来向烈火扑去,被拉回。颜真卿被扣押期间,朝廷许多正直之士曾上书设法搭救,奏折均被卢杞扣压。贞元元年正月五日,颜真卿被押送至蔡州。颜真卿估计这次必死无疑,便定下遗书、墓志、祭文。(www.xing528.com)
正月十九日,颜真卿写下了一生最后一件书法作品《移蔡帖》。八月,李希烈见颜真卿终不能为己所用,决定缢杀颜真卿,时年七十七岁。噩耗传来,朝野哀痛。唐德宗辍朝五日,以示哀悼。举国上下为失去这样一位忠臣义士而悲伤。
所以称颜真卿为“书魂”,不但因为他创立的“颜体”以其雄浑朴厚、气势磅礴的盛唐气象而开一代新风,确立了唐楷的法度,在中国书法艺术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他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义士,一生爱国爱民、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节、凛然正气,令后世高山仰止。颜真卿实现了人品与艺品的高度统一。颜体书法所以雄视千古俯瞰大唐,秘密在于其人格节操的高洁傲岸。颜真卿笔下的一竖一横,都出自忧国忧民、壮怀激烈的伟大灵魂,一撇一捺,都熔铸着对神州河山、庶民百姓的深深挚爱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