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颜真卿行草书成就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颜真卿行草书成就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颜真卿的楷书,如正德君子立于庙堂之上,有衣冠庄重、气度肃穆之气象。颜真卿的行草书,流传下来的数量不算很多,据历史学家蒋星煜说:可考者有38件[9]。历代书家对颜真卿的行草书评价极高。颜真卿的行草书从魏晋时代清玄超迈的“韵”,转变到“止乎礼”的“情”,充分体现了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规律。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颜真卿行草书成就

唐代书法在楷、行、草、隶、篆诸体全面推进,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中国书法史的高峰。其在重视法度的同时,强调个性创造和性灵表现。“尚法”与“尚情”是唐代书风的两大倾向。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柳公权等人的“尚法”和张旭、怀素等人的“尚情”之作,是唐代书风的典范。而颜真卿二者兼具。

颜真卿的楷书,如正德君子立于庙堂之上,有衣冠庄重、气度肃穆之气象。其行草书,则如太极高手,外柔内刚,风起云涌,收放自如,有正气凛然、气势恢宏的气概。造诣极深,自有境界,和而不流,威而不猛。既不同于六朝那种超逸优游、风行雨散的行书,也不同于张旭、怀素的风驰电掣、龙奔蛇突的狂草。颜真卿往往融楷隶篆籀于行草中,运用中锋、藏锋、转锋于线条内,取笔画的苍劲奇崛,得字形的诡异飞动,化墨色的浓淡枯润,去挥发豪放雄健的气魄。

颜真卿的行草书,流传下来的数量不算很多,据历史学家蒋星煜说:可考者有38件[9]。朱关田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共收入30件(包括墨迹和刻帖)。这些作品各个时期都有,见于著录最早的是天宝十五载(756)的《修书帖》,最晚的是其被害前的《奉命帖》(783)。从字体看,行楷书与行草书参半。

历代书家对颜真卿的行草书评价极高。苏轼曾说:“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10]明项穆说:“颜清臣虽以清楷知名,实过厚重。若其行真如《鹿脯帖》,行草如《争座位帖》《祭侄稿》,又舒和遒劲,丰丽超动,上拟逸少,下追伯施,固出欧、李辈也。……鲁公之行草,率更之真书,长史之飞草,所谓出类拔萃,固非随波逐流者也。”[11]清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行书自右军后,以鲁公此帖(《争座位稿》)为创格,绝对姿媚,独标古劲。何子贞至推之出《兰亭》上。”[12]颜体楷书持否定态度的米芾也认为“颜鲁公行字可教”。他对《争座位稿》推崇备至,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13](www.xing528.com)

颜真卿的行草书代表作品有著名的“三稿”,即《祭侄季明文稿》(758)、《祭伯父文稿》(758)、《争坐位帖》(764),还有《与蔡明远帖》(759)、《送刘太冲序》(772)、《刘中使帖》(775)、《送裴将军诗》(无年月)等。其特点有三:一是用笔奇特,用笔中含有篆籀气韵,改方为圆,前锋外拓,富有弹性,与王羲之用笔迥异。二是结体自然,无雕琢痕迹,舒和遒劲,自然朴实。三是字势英爽,一点一画顾盼有情,丰丽超动,神采焕发。

颜真卿的行草书从魏晋时代清玄超迈的“韵”,转变到“止乎礼”的“情”,充分体现了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规律。

在墨法上,唐初各家不论正楷、行书,一概追求高华秀润,显得灵动姿媚。颜书运墨却苍润兼施,行草书更间有渴笔,很能表达质朴而豪迈的气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