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墓志铭上标榜南单德是中国鲁大夫南蒯与南荣的后裔。对照唐宪宗元和年间编纂的《元和姓纂》[49]与北宋代时编纂的《古今姓氏书辩证》[50],在与古老姓氏相关的著述中有着南氏系出中国的记录。迄今为止在所知的记录中尚未找到任何宣称南氏为高句丽后裔的内容。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

墓志铭上标榜南单德是中国鲁大夫南蒯与南荣的后裔。对照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19)编纂的《元和姓纂》[49]与北宋代时编纂的《古今姓氏书辩证》[50],在与古老姓氏相关的著述中有着南氏系出中国的记录。迄今为止在所知的记录中尚未找到任何宣称南氏为高句丽后裔的内容。

然而从南单德墓志铭“公生居平壤,长隶安东……时夔曾祖,行军大惣管平阳公,擐甲先马丘,隳拔城邑,生擒其王莫丽支,斩首获俘,不可胜计。因此,分隶潦东子弟,郡县散居。公之家,子弟首也,配住安东“这些句子来看,首先可以知道南氏是与高句丽有关的姓氏。南单德生长于平壤,长大后隶属安东都护府的内容说明他由于出身于高句丽平壤城,在高句丽灭亡后被编入安东都护府的军籍。而且“公之家,子弟首也,配住安东”进一步确证了他的高句丽人身份。所谓“子弟”是指异民族出身的番兵,而“辽东子弟”就是指高句丽出身的番兵[51]

那么,为什么南单德的墓志铭上刻有“昔鲁大夫蒯之后,容之裔也”的字句呢,这一点令人困惑。墓志铭上一边清楚地表示墓主人是出生于平壤城的高句丽遗民,一边又刻着他是鲁大夫南蒯和南容的后代。这是为了表明南单德家族原系中国出身,是在高句丽灭亡后重新回到中国的本国人[52]

高句丽遗民李仁德(673—733)墓志铭称其先祖为乐浪望族[53]百济遗民祢仁秀(675—727)墓志铭上表示其为东汉末平原处士祢衡的后代[54]等都是类似的事例。尤其是祢仁秀墓志铭上宣称其先祖为东汉末年的平原处士,这是其祖父祢寔进(615—672)墓志铭所没有的。之所以如此记载,大概是由于本国灭亡已久,与其强调与故国的渊源不如强调系出中国更为有利。当然也可能是为了确立在唐朝社会内部的地位而多少做了一些捏造附会[55]

中国与高句丽之间持续的人际交流有必要进行探讨[56]。有学者主张,魏晋时期也就是在四世纪左右,晋灭亡之后,北魏兴起的五胡十六国混乱时期,南单德的祖先迁居辽东[57]。不管南单德家族怎样假托自己的祖先是中国有名的人物,高句丽存在南氏家族也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南单德墓志铭假托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国但也无法隐瞒其出身高句丽的事实。这一点是和高句丽灭亡后出生的遗民二代,像高句丽遗民王景曜(680—734)说自己是太原人,豆善富(684—741)称自己为扶风平陵人那样不提自己的高句丽出身是不同的。

南单德墓志铭对墓主人的直系亲属记录很简单。仅记录了墓主的祖父和父亲,有别于一般唐代墓志铭记录到曾祖父一辈的普遍做法。这或是由于其曾祖父在高句丽时并没有特别的事迹或是由于成为唐朝子民以后,没必要提及那些在高句丽时对己不利的活动。关于祖父和父亲,有“祖狄,皇磨米州都督,父于,皇归州刺史”的记录。(www.xing528.com)

祖父南狄曾任磨米州都督。磨米州是唐太宗征高句丽时攻陷的十座城池[58]之一,在磨米城设置了都督府。磨米城的位置大概在今辽宁省东北部辽阳市东,沈阳市南,本溪市下堡山城的中心位置[59]。磨米城何时设为磨米州则并不清楚。然而,645年唐军最终在安市城战败撤退,无法占有磨米城,那么唐朝重新占有磨米城当在高句丽灭亡之后。

唐在高句丽故地设置安东都护府,其下设有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当时设置的十四个羁縻州中就包括磨米州[60]。磨米城改设磨米州当为668年成为唐朝领土后发生之事。这样的话,南狄担任磨米州都督应该是668年高句丽灭亡之后的事情[61]。南狄成为磨米州都督是由于唐朝任命高句丽的领袖人物担任都督和刺史以统领旧部所致[62]。唐朝为了统治高句丽遗民,任命高句丽的统治阶层担任羁縻州的都督。但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被任命为都督或刺史的,只有那些在高句丽灭亡时投降并协助唐军的人才能成为负责羁縻州的都督。南狄很可能也是由于668年高句丽灭亡时协助过唐军并因而获得磨米州都督一职的[63]。磨米州作为唐朝东北边疆的羁縻州属于下都督府管辖,这样来看,担任磨米州都督的南狄应该是从三品的官员[64]

唐朝灭高句丽后在其旧地设安东都护府以统治,并任命薛仁贵为都护[65]。这样薛仁贵也曾管辖都护府下属的羁縻州,南单德的祖父南狄作为磨米州都督不可能不和他发生联系。薛仁贵担任安东都护后选才任贤,高丽民众无不欣然跟从[66]。当时南狄可能就是被担任安东都护府都护的薛仁贵提拔任命为磨米州都督的。

墓志铭有言:“分隶辽东子弟,郡县散居。公之家,子弟首也,配住安东”。该记录表明高句丽的降户被安置在安东都护府所辖的包括磨米州在内的十四个羁縻州的军镇,南单德家族作为由子弟即番兵组成的军人集团的首领居住在安东都护府。南单德家族以祖父南狄为代表,家人居住在安东都护府的治所,南狄作为磨米州都督赴任,率领由高句丽人组成的军队守卫边防,从事军事活动。

墓志铭记录南单德的父亲南于历任归州刺史。归州即今天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位于川鄂交界[67]。作为南方边境的州,归州的规模中等,则归州刺史大概是正四品以上[68]。南于担任归州刺史的时期也在高句丽灭亡之后。鉴于归州在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名为巴东郡[69],则其应该是在742年前赴任的。而且,考虑到长子南单德(699—776)的生存年代并加以推算的话[70],其应该是在比742年更早的时候担任的归州刺史。

南单德祖父南狄和父亲南于一直担任武将并曾任过地方官。不过,由于其主要活动于东北和西南边陲也可能并不太为唐朝廷所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