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碑林迁葬及葬地问题探讨

西安碑林迁葬及葬地问题探讨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并不能排除普六如徽之夫妇两人同穴而葬的可能,其情状或是先刻成《大业志》,而后开茔合葬。裴惇于史籍无载。至徽之百岁诞辰时,才迁至高阳原与其合葬。《大象志》载普六如徽之葬地在京兆郡长安县高阳之山。杨忠志今已不知所终,所以普六如徽之两志为目前仅见的赐姓普六如氏的实物,故显得弥足珍贵。另,参《北周六典》大丞相第六,将外兵曹参军一职置于大丞相府制下。

西安碑林迁葬及葬地问题探讨

由于笔者只见到了墓志拓片,而对墓葬的情况不得而知,但从两志的内容差异看,撰者在撰写《大业志》的时候,虽然是“碑文家传,具详录焉”,但未必见到了《大象志》。但这并不能排除普六如徽之夫妇两人同穴而葬的可能,其情状或是先刻成《大业志》,而后开茔合葬。《大业志》载:“虽古不合房,而礼云同穴……双鸾掩镜,两剑沉渊。”《大象志》载,普六如徽之薨于宣政元年(578),时年春秋六十八。而《大业志》则载,其薨于开皇元年,春秋六十九。二者时间相差三年,春秋相异一岁,“开皇”或为“大象”之误笔,应以大象元年志为准。

普六如徽之夫人河东裴氏,系魏使持节、仪同三司、河东太守、武成二州刺史,魏太常卿、本州大中正、郃阳侯裴惇之长女。裴惇于史籍无载。然河东裴氏于南北朝隋唐历为高门大姓,北朝诸史裴氏列传者众多,裴惇所系尚难确论。《新唐书·柳芳传》卷一九九载:“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大业志》只记载了徽之夫人河东裴氏的迁厝时间,其卒时并未记载。大业六年即公元610年,其年正值普六如徽之百岁诞辰,裴氏如果比徽之小十岁,其年也应该是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了。所以,有一种可能是,裴氏早年去世后并未与徽之合葬,其原因不得而知。至徽之百岁诞辰时,才迁至高阳原与其合葬。

《大象志》载普六如徽之葬地在京兆郡长安县高阳之山。《长安志》卷一二长安县记:“高阳原,在县西南二十里”[86]。其地在今西安杜城西北袁旗寨一带。高阳原是咸阳洪渎原之外北周勋贵墓葬较为集中的一个区域。如庾信撰《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载,步陆逞于建德三年葬于“京兆之高阳原”,又《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载,天和五年“葬(尔绵永)于京城南高阳原高司里”[87]。而《大业志》载其葬地在京兆郡长安县富阳乡方善里之山。富阳乡方善里,于《长安志》无载。隋《解方保墓志》载其:“葬于京兆郡长安县福阳乡修福里之原”[88],唐《李安墓志》载其:“葬于长安县福阳乡修福里高阳之原”[89],二志所载应为一地。“福阳乡”应即《大业志》所载之“富阳乡”,说明其他亦属隋唐间长安县高阳原一带(在今长安县祝村乡东祝村一带)。

总之,普六如氏为南北朝时鲜卑三十六部著姓,然史籍所载有氏以普六如者甚少,笔者检索得赐姓杨尚希与杨忠一门。普六如徽之《大象志》今出现之前,于面世的碑志中,仅见《金石录》有杨忠墓志一载,且无录文。杨忠志今已不知所终,所以普六如徽之两志为目前仅见的赐姓普六如氏的实物,故显得弥足珍贵。其中承载的历史信息丰富,对研究相关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郑红莉)

【注释】

[1]王书饮:西安市公安局警卫处;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2]王书饮、秦航:《新出北周〈宇文贤墓志〉〈宇文盛墓志〉考释》,《碑林论丛》(23),待刊。

[3]《史记》卷一八《高祖功臣侯年表第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783页。

[4]《三国志》卷一五《刘司马梁张温贾传》,中华书局,2013年,第463页。

[5]《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中华书局,2017年,第3267页。

[6]姚薇元:《北朝胡姓考》,中华书局,2007年,第72页。

[7]王仲犖:《山昔华山馆丛稿续编》,中华书局,2007年,第23页。

[8]《北史》卷五《魏本纪》,中华书局,2012年,第180页。

[9]《周书》卷二《文帝纪》,中华书局,2003年,第36页。

[10]《周书》卷一九《列传》,第317页。

[11]《隋书》卷四六《杨尚希传》,中华书局,2002年,第1252页。

[12]《周书·武帝纪》,第85页;《北史》,第361页。

[13]《隋书》卷一《高祖纪》,第2页。

[14][宋]赵明成撰,金文明校证:《金石录校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第406页。

[15]《周书·杨忠传》载:“天和三年,以疾还京。……寻薨,年六十二,赠太保,同、朔等十三州诸军事、同州刺史,本官如故。”第319页。

[16]《隋书·高祖纪》《周书·静帝纪》《北史·周本纪》皆载此令在大象二年十二月,而《隋书·高祖纪》大象二年十二月诏则无此内容。但无论如何其幕后的推手无疑是杨坚

[17]王其祎:《隋朝墓志汇编》,线装书局,2007年,第8页。

[18]《魏书》,第665页。

[19]《北史》,第173页。

[20]《北史》卷一一《隋本纪》,第395页。

[21]《周书》卷四《帝纪》,第58页。

[22]《周书》,第312页。

[23]是役《周书·文帝纪》于魏废帝元年一节无载。见《北史·魏本纪第五》,第182页。

[24]《北史》,第329页;《周书》卷二《帝纪》,第36页。

[25]《周书》卷四《帝纪》,第58页。

[26]《周书》卷三五《列传》,第616页。

[27]《魏书》,第3231页。

[28]《魏书》,第127页。

[29]《周书·文帝纪》:“(西魏废帝)三年春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

[30]《魏书》,第3260页。另,王仲犖《北周六典》散官第二十一载:散骑常侍条不列散骑侍郎一职,其注曰:“魏末,散骑常侍有在员外者,因名焉。又有通直散骑常侍四人,散骑侍郎四人,员外散骑侍郎,无常员,通直散骑侍郎四人。”(中华书局,2007年,第582页。)

[31]《魏书》,第3259页。另,王仲犖《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载:“襄威将军,四命。”第607页。与《魏书·官氏志》所载品秩相当。

[32]《北周六典》总管第二十五,第631页。

[33]《魏书》,第3247页。

[34]《魏书·官氏志》,第3258页。另,参《北周六典》大丞相第六,将外兵曹参军一职置于大丞相府制下。第22页。余观未必确然:普六如徽之卒于宣政元年,而北周大丞相一职始置于大象二年九月:“壬子,丞相去左右之号,隋公杨坚为大丞相。”《周书》,第134页。《宋书·百官志》《隋书·伊娄穆传》《隋书·于义传》《隋书·李圆通传》皆载外兵曹于丞相府制下。

[35]《魏书》,第3259页。

[36]《魏书》,第3258页。

[37]《北周六典》封爵第十九,第31页。

[38]据《大业志》载,徽之授平东在大统十二年,而九命制实施在西魏废帝三年之后。权且参考《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载四平将军皆为正七命。第599页。

[39]《魏书》,第3242页。另,《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中坚将军,六命。”第604页。

[40]《北史》卷一〇《周本纪》,第358页。

[41]《北周地理志》,中华书局,1980年,第43页。

[42]《北周六典》州牧刺史第二十六,第637页。(www.xing528.com)

[43]《魏书》,第3257页。

[44]《北周六典》勋官第二十,第575页。

[45]《北史》,第396页。

[46]《北史》第327页。

[47]《北周六典》天官府第七,第31页。

[48]《北史》,第348页;《周书》,第64页。

[49]《周书》,第134页。亦有例外,如齐王宇文宪继宇文护被诛之后,被武帝遥授冢宰,实夺其权也。

[50]此节于北周官制设置颇为重要,然《周书》无载,可见《北史》于细节处对《周书》亦有补遗;王仲犖先生《北周六典》于都上士一条,亦未见引,可补之。见《北史》,第358页。

[51]《北周六典》,第573页。

[52]《北史》,第397页。

[53]《北史》,第334页。

[54]《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第601页、第599页;散官第二十一,第585页。

[55]《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第596页。

[56]《北周六典》散官第二十一,第584页。

[57]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中华书局,2002年,第484页。

[58]《周书》卷四七《列传》,第845页。

[59]《北周六典》天官府第七,第80页。

[60]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1985年,第369页。

[61]《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第593页。

[62]《品位与职位》,第491页。

[63]《周书》,第93页。

[64]《北周六典》封爵第十九,第556页。

[65]《品位与职位》,第497页。

[66]《北周六典》戎号第二十二,第593页。

[67]《北周六典》封爵第十九,第548页。

[68]《北周六典》天官府第七,第80页。

[69]《北周六典》天官府第七,第72页。

[70]《魏书》,第3263页。

[71]《魏书》,第3264页。

[72]《北周六典》总管府第二十五,第623页。

[73]《周书》卷二二《列传》,第373页。

[74]《周书》卷三三《列传》,第581页。

[75]《隋书》,第1274页。

[76]《北周六典》勋官第二十,第579页。

[77]《周书》,第93页。

[78]《隋书》卷一《帝纪》,第1页。

[79]《隋书》卷一《帝纪》,第1页。

[80]《周书》,第46页。《北史》卷九《周本纪》,第331页。

[81]《北史》,第124页。

[82]《北史》,第272页。

[83]《隋书》卷一《帝纪》,第2页。

[84]《隋书》卷一《帝纪》,第2页。

[85]《隋书》卷一《帝纪》,第2页。

[86][宋]宋敏求撰:《长安志》,三秦出版社,2013年,第229页。

[87]周伟洲:《陕西北周墓葬主死葬地考》有详论,见于《汉唐气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年,第59页。

[88]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线装书局,2007年,第53页。

[89]《全唐文补遗》第七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第24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