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两志载,普六如徽之应该是一位“器量高奇,风飘峻举,纨绮好学,研精典坟”的儒将,其行迹在两志中相互补遗载述颇详,诚如《大业志》所言:“公碑文家传,具详录焉。”
《大象志》载:“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襄威将军别将,转伍都督、东北道行台郎中。”《大业志》载:“魏永安二年,起家授襄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普太(泰)二年,除行台李业郎中。”两志所载普六如徽之解褐入仕初期的官职一致,时在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其时,正是尔朱荣制造河阴之变后的第二年,元魏皇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次年九月,孝庄帝杀尔朱荣、元天穆。同年十二月,尔朱兆逼迁帝于晋阳,并弑于三级佛寺。
《大业志》载:“永熙三年,转授司徒清河王府外兵。其年,进授都督。清河王亲密之重,上宰之贵。”关于清河王:北魏天兴二年(399),首授清河王爵于道武帝拓跋珪次子拓跋绍。天赐六年(409),拓跋绍欲救其母贺夫人,反害道武帝,为其兄拓跋嗣诛杀。太和二十一(497)年,封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元怿为清河王[18]。正光元年(520),元怿被元叉杀害,其子元亶袭封。中兴二年(532),孝武帝元修任命元亶为司徒,居尚书省摄政。元亶薨于天平三年(536)。可见普六如徽之早年,应在元魏清河王元亶部下,且深受爱重。这里有一点要说明,永熙三年(534),孝武帝与权臣高欢不协,将西投宇文泰,元亶于途中逃归洛阳[19]。可以推断的是,在其主元亶退缩的时候,徽之是依然随孝武西迁了。《北史·隋本纪》:“(杨忠)后从独孤信,屡有军功。又与信从魏孝武西迁。”[20]或许还可以推断,徽之即是在孝武西迁之时,开始归于杨忠部下的。
《大象志》载:“文皇虎变,公拔难伊洛,作宰许昌。”此谓文皇,是指西魏权臣宇文泰。《周书·明帝纪》:“(武成元年八月)己亥,改天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帝。”[21]志载所指应是西魏大统三年(537),东魏高欢亲率雄师西侵,诸路猛将并进。其时,西魏军将多有忧惧,情势甚危。宇文泰力排众议,独出奇策,力诛北齐悍将窦泰,并李弼、独孤信等十二将并力东伐,有沙苑之大捷,从而稳定了西魏的局势,同时也奠定了宇文氏在西魏朝的实权地位,此之谓“文皇虎变”者。“拔难伊洛”应该是指普六如徽之从元季海、独孤信率步骑二万,攻洛阳。北齐将高敖曹渡河而走,独孤信遂入洛阳。自梁陈以西,将吏降者相属。于是有普六如徽之“作宰许昌”之事,即《大业志》所载“大统三年,出为许昌县令。”杨忠入西魏后为独孤信旧将,以上诸役杨忠均在独孤信麾下随征,普六如徽之应该亦是在杨忠部下从征,并跟随杨忠参加了此后的诸多战役[22]。
《大象志》载:“及河桥、芒山,莫不身当矢射。手亲桴鼓,封独洛县开国男。”是指大统四年(538)八月,河桥芒山之战,宇文泰身先士卒,先捷后败,洛阳失守。其时,普六如徽之应在从征之列,有英勇之为,并封为县男。(www.xing528.com)
《大象志》载:“解玉璧之围,易如拾芥;破栢谷之坞,势如转丸。”是指大统八年(542),北齐神武帝高欢兵围玉璧。宇文泰出军蒲坂,高欢退兵,玉璧围解。九年,宇文泰遣于谨攻柏坞,拔之。此二役,徽之盖又在从征之列。
《大象志》载:“梁人侵境,边民扰惧。公妙笔纵横,笑孙子之七略,英谟奋发,嗤武侯之八阵。”自大统八年至北周元年(557),梁人主动北侵西魏者有两次。第一次是大统十七年(551)三月,亦即魏废帝元年(551)三月:“是月,梁邵陵王萧纶侵安陆,大将军杨忠讨禽之。”[23]第二次是西魏恭帝二年(555):“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冬十一月,遣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24]。普六如徽之志所载应该指是废帝元年(551)事,此役恰为大将军杨忠出师,徽之应是随伍征伐,或有智勇表现。
《大象志》载:“及水运告终,木德伊始,讴谣虽改,狱讼未移。公独庶机密,陈禅代。大周启祚,元功实在,为天官府上士。”所述是指西魏恭帝三年(554)十二月,恭帝禅位于周。徽之亲历魏周换鼎,应该是颇有运作,且在劝进公卿百辟之列,并因之进官天官府上士。而《大业志》对于劝进宇文一事,虚笔带过,不费说辞,真可谓识相而机巧。《大象志》载:“以世宗称帝,公之谋也。”《周书·明帝纪》载及北周改称皇帝一事,其言甚略:“秋八月乙亥,改天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帝,大赦改元。”[25]而《周书·崔猷传》稍有细节:“时依《周礼》称天王,又不建年号,猷以为世有浇淳,运有治乱,故帝王以之沿革,圣哲因时制宜。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朝议从之。”[26]可知,北周改称帝号,首倡在崔猷。徽之或是崔猷之议的赞议者或附和者。其后,两志所述少有涉及徽之勋功者,可能是明帝武成之后,徽之主要仕于天官、地官两府,致力于后勤之事。所以,连武帝两次东伐高齐的重要战役亦无所载。
《大象志》载,普六如徽之于宣政元年(578)八月十四日构疾,薨于雍州长安第,并于大象元年(579)十月十五日窆于京兆郡长安县高阳之山。宣政元年(578)八月,宣帝宇文赟刚刚继位两个月,并于继位当月,清除了齐王宇文宪势力。自此至大象元年(579)十月其间,正是宣帝宇文赟与隋国公杨坚生死角力的当口,宣帝步步紧逼,处处寻衅,图灭隋国公杨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