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之范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之范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之范、徐敏行二墓均被严重破坏,随葬品所剩无几。徐之范墓除发现少量陶片外,出土遗物仅有石门吏俑两件和石墓志一盒。这种做法早前见于东魏北齐的邺城地区。建德五年王德衡墓所出一对镇墓兽,皆为兽面,趴卧状(图9)[80];建德七年宇文俭墓的风帽骑马俑,风帽披肩,并不后卷(图9)[81]。隋初长安地区墓葬中,呈现出北周与北齐陶俑并存的现象。徐敏行墓的陶俑则完全继承了北齐方面的特征,没有受到北周的影响。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之范

徐之范、徐敏行二墓均被严重破坏,随葬品所剩无几。徐之范墓除发现少量陶片外,出土遗物仅有石门吏俑两件和石墓志一盒。徐敏行墓除石墓志一盒外,还发现有陶镇墓武士俑2件、陶镇墓兽2件、陶风帽骑马俑2件、残陶女俑20余件、陶鞍马1件、陶仓1件、铜圆盒1件、残铜镜1件、四系青瓷盘口壶1件、白玉戒指1件等。我们对其中文化特征比较显著的石俑或陶俑的文化来源进行分析。

徐之范墓所出石门吏俑2件,一件身高81、胸宽27、座高16厘米(图8:1),另一件身高82、胸宽27、座高16厘米(图8:2)。它们头戴小冠,身穿交领大袖长袍,双手拄仪刀于胸前,并列摆在甬道西壁的两个壁龛中。这种做法早前见于东魏北齐的邺城地区。湾漳北朝壁画墓甬道内石门外两侧各出一件高大的陶门吏俑,完整的一件高142.5厘米(图8:3)[76]。晋阳地区的东魏北齐墓葬没有见到摆放大门吏俑的,但在徐显秀墓的甬道口外两侧见到各绘一位执鞭门吏(图3:5),分别高1.75、172米。以壁画代替陶俑,是异曲同工之举。这种做法也传入了隋初的长安地区,李和墓出土2件陶侍立俑,复原1件,高达1米,位置不详,原应位于甬道石门外两侧(图8:4)。

图8 石门吏俑

1—2.徐之范墓 3.湾漳北朝壁画墓 4.隋李和墓(www.xing528.com)

徐敏行墓所出陶俑中,发表有图片的镇墓武士俑、人面和兽面镇墓兽、风帽武士俑、鞍马都具有明显的北齐陶俑的特征。镇墓武士俑杖盾直立,背部浑圆,足下有垫板(图9),与邺城天保四年(553)元良墓所出的(图9)[77]相似;蹲踞状的人面和兽面镇墓兽、头戴卷边风帽的骑马俑、装饰华丽花饰的鞍马皆有踏板(图9),都与晋阳娄睿墓所出的(图9)[78]十分相似。北周陶俑与徐敏行墓的陶俑相比,则风格迥异。北周建德四年(575)叱罗协墓出土的一对镇墓武士俑皆直立,背部扁平,足下无垫板,其中一件双手作执矛状,另一件左手执盾(图9);同墓所出的鞍马无踏板,朴实无华(图9)[79]。建德五年(576)王德衡墓所出一对镇墓兽,皆为兽面,趴卧状(图9)[80];建德七年(578)宇文俭墓的风帽骑马俑,风帽披肩,并不后卷(图9)[81]。隋初长安地区墓葬中,呈现出北周与北齐陶俑并存的现象。徐敏行墓的陶俑则完全继承了北齐方面的特征,没有受到北周的影响。

图9 徐敏行墓与北齐、北周墓葬陶俑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