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墓形制均为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坐北朝南,墓室平面呈椭圆形,两侧壁外鼓,后壁仍保持平直,穹隆顶。徐之范墓的墓室南北长6.2、东西宽4.1、残高3.1米;甬道长2、宽1.67、高2.56米,西壁有二壁龛,大小相同,长0.42、宽0.4、高1.1米(图1:1)。徐敏行墓室南北长4.8、东西宽3.2、高5.2米。这种椭圆形的墓葬形制是六朝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墓葬的主要形制之一,从东吴到南朝延续不断,持续时间很长。如东吴至西晋早期的宜兴周墓墩M6(图1:2)[21],西晋晚期的句容陈家村M2(图1:3)[22],芜湖赭山东晋咸康二年(336)M111(图1:4)[23],马鞍山东晋泰(太)元元年(376)孟府君墓(图1:5)[24],溧阳果园东晋太元二十一年(396)墓(图1:6)[25]、镇江谏壁砖瓦厂东晋M25(图1:7)[26]、无锡赤墩里东晋墓(图1:8)[27]、常州田舍村南朝晚期画像砖墓(图1:9)[28]、常州戚家村南朝晚期画像砖墓(图1:10)[29]、张家港河阳山南朝墓M1(图1:11)[30]等。北方地区北朝墓葬中,也零星可见椭圆形墓,如临淄崔氏墓地北魏晚期M16(图1:12)[31]、景县东魏天平四年(537)高雅夫妇墓(图1:13)[32],它们的特征是墓室四壁皆鼓起,更形似标准的椭圆形。将徐之范墓与南、北方的椭圆形墓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到其形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椭圆形墓基本相同,而不同于北朝的做法。
图1 徐之范墓与椭圆形墓的比较
1.徐之范墓 2.宜兴周墓墩M6 3.句容陈家村M2 4.芜湖赭山M111 5.马鞍山孟府君墓6.溧阳果园东晋墓 7.镇江谏壁砖瓦厂东晋M25 8.无锡赤墩里东晋墓 9.常州田舍村画像砖墓 10.常州戚家村画像砖墓 11.张家港河阳山M1 12.临淄崔氏墓地M16 13.景县高雅夫妇墓
二墓均设置有石墓门这种较显特殊的墓葬建构,皆由半圆形门额、门楣、门柱、门扉、门槛、狮形门砧石六种构件组成。徐之范墓石墓门的半圆形门额和长方形门楣连接在一起;门额正中刻一朱雀,上乘一神人,两侧刻莲台、花卉;门楣中间刻缠枝忍冬纹,上下刻连珠纹(图2:1)。门扉两扇,左门扉刻青龙(图2:2),右门扉刻白虎(图2:3),周围均为卷云纹。门柱两条,正面中间刻缠枝忍冬纹,两侧刻连珠纹(图2:4)。门槛一条,纹饰与门柱相同。门砧石两条,前端均雕有一蹲狮(图2:5、6)。徐敏行夫妇墓石墓门的半圆形门额和长方形门楣也是连在一起;门额刻翼龙、莲台、火焰及宝珠纹;门楣中间刻缠枝忍冬纹,上下刻连珠纹。门扉两扇,各有上下平行的五排门钉。门柱两条,门槛一条,纹饰均与徐之范墓相同。门砧石两条,前端均雕有一卧狮。
图2 徐之范墓石墓门
1.门额与门楣 2.左门扉 3.右门扉 4.门柱 5.左门砧石 6.右门砧石
南北朝时期,石墓门已经有较广泛的发展。在东魏北齐的疆域内,都城邺城地区的石墓门还没有齐备的六种构件,但普遍具有半圆形的门额,如磁县茹茹公主墓[33]、疑似文宣帝高洋的湾漳北朝壁画墓(图3:1)[34]、尧峻墓[35]、刘通墓[36]、冯翊王高润墓[37]等;且基本没有门槛、门砧石,仅在刘通墓中见到前端为卧狮形象的门砧石(表1)。霸府晋阳地区的石墓门大多具有完整的六种构件,门额都为半圆形,且门楣与门额连成一体,为整石雕凿,如顺阳王库狄迴洛墓(图3:2)[38]、库狄业墓(图3:3)[39]、韩裔墓[40]、东安王娄睿墓(图3:4)[41]、武安王徐显秀墓(图3:5)[42]等(表1)。朔州水泉梁北齐墓[43]的半圆形门额被盗,疑其也是门额与门楣连为一体。晋阳地区的石墓门普遍具有门砧石,娄睿墓、徐显秀墓、水泉梁北齐墓的门砧石前端都雕有卧狮(表1)。山东地区的石墓门则普遍没有门额和门砧石,如临淄崔氏墓地的崔肃鸟墓、崔混墓、崔德墓[44],临朐崔芬墓[45],济南马家庄道贵墓(图3:6)[46](表1)。在西魏北周的疆域内,石墓门集中出土在都城长安地区,除了安伽墓(图3:7)[47]有完整的六种构件外,普遍的情况是缺少门额而其他构件大都具有,如李诞墓[48]、康业墓[49]、王德衡墓[50]、郭生墓(图3:8)[51]、史君墓(图3:9)[52]等(表2)。安伽墓门砧石的前端雕成蹲狮,虽在墓门中不多见,却正符合北周墓前石狮的形象。刘宋晚期以后,南朝高等级墓葬中开始出现石墓门,其构件通常为半圆形门额、门楣、门柱、门扉、门槛,半圆形门额与门楣一般整石雕凿、连成一体,半圆形门额上基本都雕有人字形栱。如南京隐龙山南朝墓M1、M2、M3[53],南京西善桥宫山墓[54],丹阳胡桥鹤仙坳南朝大墓[55],丹阳胡桥吴家村南朝大墓(图4:1)[56],丹阳建山金家村南朝大墓[57],南京西善桥油坊村南朝大墓(图4:2)[58],南京白龙山南朝墓(图4:3)[59],南京对门山南朝墓[60],南京铁心桥小村南朝墓[61],南京甘家巷蔡家塘1号南朝墓[62],南京西善桥砖瓦厂南朝墓[63],南京东善桥砖瓦厂南朝墓[64]等。南京胡村南朝墓[65]、梁朝桂阳王萧象墓[66]、南京尧化门梁墓(图4:4)[67]等在上述普遍特征之外,出现了门砧石的设置,但并不像北朝那样前后凸出、甚至前端雕成狮形,而只是将原本和门槛连在一起的臼窝部位单独分离出来(表3)。与南北朝石墓门相比,徐之范父子石墓门拥有全套六组构件、使用半圆形门额和狮形门砧石、门额和门楣连成一体等特征与东魏北齐晋阳地区的做法最为符合。
图3 北朝晚期石墓门举例
1.湾漳北齐大墓 2.北齐库狄迴洛墓 3.北齐库狄业墓 4.北齐娄睿墓 5.北齐徐显秀墓6.北齐道贵墓 7.北周安伽墓 8.北周郭生墓 9.北周史君墓
图4 南朝石墓门举例
1.胡桥吴家村南朝大墓 2.油坊村南朝大墓 3.白龙山南朝墓 4.尧化门梁墓
隋朝建立后,在都城长安地区,开皇二年(582)李和墓[68]的石墓门由门楣、门柱、门扉、门槛、蹲狮形门砧石(图5:1、2)组成,没有门额。这种状况持续到隋后期,也没有明显变化。如大业六年(610)姬威墓(图5:3)[69]、李椿墓[70]的石墓门都仍由门楣、门柱、门扉、门槛和蹲狮形门砧石组成。这表明隋代石墓门继承了西魏北周的基本构成特点,并将西魏北周墓葬中还不多见的蹲狮形门砧石发展成常见做法。由此进一步证明,徐之范父子石墓门的主体文化因素不是来自隋初长安地区,而是东魏北齐晋阳地区。不过徐氏父子在门砧石的选择上显示出稍许区别,徐之范墓使用了蹲狮形门砧石,而徐敏行墓使用了卧狮形门砧石,后者与东魏北齐晋阳地区保持完全一致,前者则受到了隋初长安地区的影响。
图5 隋代石墓门举例
1—2.李和墓 3.姬威墓
表1 东魏北齐墓葬的石墓门(www.xing528.com)
续表
表2 西魏北周墓葬的石墓门
表3 南朝墓葬的石墓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