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侯景之乱中,梁武帝及其子简文帝相继死亡后,萧纪于552年4月在益州自立为帝,并于8月东征尚未称帝的萧绎。徐之范与此事件是否有关,及其在553—558年五年间的行踪,均语焉不详。这样看来,至少551—553年,徐之范没有机会担任梁州刺史,其时间应前推至548—550年间。552年侯景之乱虽被平定,国家丧乱却仍未止步。陈朝永定二年4月,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13]。558年,徐敏行16岁,随父同往北齐。

纪念西安碑林9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徐之范祖籍东莞郡姑幕县,出自今山东莒县。其十二世祖徐饶在汉魏之际,躲避北方战乱,迁居浙江东阳。至徐之范出生的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徐家南来约有三个世纪,毫无疑问已是南朝化的士族。据其墓志记载,祖父徐文伯曾任宋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东莞兰陵太山三郡太守,父徐雄曾任梁员外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追赠通直散骑常侍、太常卿、仪同三司、兖州刺史。刘宋占据山东期间,徐文伯任职山东三郡的太守。据《北齐书·徐之才传》记载,徐雄曾任南齐兰陵太守[4],这在墓志中没有提及。刘宋末期,南朝已失山东之地,徐雄不可能在南齐时任兰陵太守。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兰陵太守”当属徐文伯,《北齐书》误属徐雄[5]。不过,徐雄在梁朝去世时,仍被追赠为兖州刺史。徐之范祖、父的履历表明,该家族仍与北方故籍保留着难以斩断的联系。这也为徐之范由南入北的人生经历提供了铺垫。

徐之范释褐任梁南康嗣王萧会理的王府参军事,当在大通三年(529)之后[6]。至大同三年(537),武陵王萧纪任安西将军、益州刺史,徐之范随其入蜀,改任王府录事参军,与刘孝胜、刘孝先兄弟并为三大幕僚。不久,他升迁为□远将军、广汉太守。太清二年(548),侯景之乱爆发。随后,徐之范升职为将作大匠、持节梁州刺史、郫县开国侯。北齐天保九年(558),徐之范投奔在北齐任高官的兄长徐之才。

对于徐之范北奔的原因,通常认为与萧纪的败亡有关。侯景之乱中,梁武帝及其子简文帝相继死亡后,萧纪于552年4月在益州自立为帝,并于8月东征尚未称帝的萧绎。552年11月,萧绎即皇帝位于江陵。553年2月,西魏受萧绎所邀遣大将尉迟迥攻益州,抄袭萧纪后方。7月,萧纪兵败被杀[7]。但墓志并未言及这一事件。徐之范与此事件是否有关,及其在553—558年五年间的行踪,均语焉不详。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明确知道徐之范北奔前的具体境遇和直接原因,只能寻找蛛丝马迹略加推测。可作为线索的是墓志所记徐之范在梁朝担任的最后官职,即将作大匠、持节梁州刺史、郫县开国侯。(www.xing528.com)

从侯景之乱爆发的548年至萧纪败亡的553年,徐之范出任梁州刺史的时间可加以考证。太清元年(547),萧绎任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8]。可知当时梁州是在荆州刺史萧绎的管辖之下。551年4月,西魏大将达奚武围梁州治所南郑,月余,梁州刺史、宜丰侯萧循以州降,武执循还长安[9]。梁州之地入于西魏。552年10月,萧循从西魏归来,直接去了原上级萧绎所在的江陵,又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10]。552年萧纪称帝后,任命潼、南梁二州刺史杨乾运为车骑将军、十三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镇潼州,是当合并潼、南梁二州,新设为梁州,辖区在原梁州的西南方向。553年,尉迟迥伐蜀时,杨乾运率先投降,使成都门户洞开,迅速失守,导致萧纪后方沦陷[11]。这样看来,至少551—553年,徐之范没有机会担任梁州刺史,其时间应前推至548—550年间。徐敏行墓志对此的说法是“金陵侯景之乱,尽室东归”。侯景之乱爆发后,各路藩王纷纷救援建康。萧纪虽未派兵赴援,也应有所举措。徐之范作为萧纪的得力助手,此时出任将作大匠、梁州刺史,很可能就是缘于萧纪的推荐。由此,徐之范离蜀东归,非实任梁州刺史,而是入朝任将作大匠,其战时使命将是负责各种军事设施的建造。但侯景在短短数月之内,就占领了建康,并抵挡住诸王的反攻,最终控制了梁朝军政大权,活活饿死了梁武帝,另立简文帝为傀儡。局势的急速转变,很可能使到建康不久的徐之范陷入困境,为侯景势力所控。552年侯景之乱虽被平定,国家丧乱却仍未止步。先是553年徐之范旧主萧纪败亡,接着是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萧绎被害。王僧辩、陈霸先遂共举萧方智为太宰、承制,奉迎还建康。天成元年(555)7月,王僧辩迎立北齐扶植的梁贞阳侯萧渊明为帝。9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即皇帝位。太平二年(557)10月,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梁朝灭亡[12]。陈朝永定二年(558)4月,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13]。而徐之范的北奔时间正与梁帝的禅位和被杀相合。徐之范亲历了梁朝后期的诸多变故,虽屡屡侥幸得以活命,却也惶惶不可终日。这些经历在他墓志中绝口不提,深以为讳,难言之隐,不堪言表。随着梁朝的灭亡,徐之范的忠心也终于耗尽,而下决心做出了新的选择。

徐敏行为徐之范第二子,生于梁大同九年(543)[14],时值徐之范在益州任职,即其墓志所云“大同之年,生于西蜀”。558年,徐敏行16岁,随父同往北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