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营养学:常用药茶的功效及科研证实

现代营养学:常用药茶的功效及科研证实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下药茶中有些不含有茶成分的,但作为代茶饮料而列入。枸杞子为补肝明目、补血、延缓衰老之良药。药理学证实,枸杞子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尤其它含有β-胡萝卜素及有机锗,故也具有良好的延缓机体衰老的功效。有科研证实,参芦与人参有着相似的滋补作用,可替代人参饮用。本药茶源于《偏方大全》。

现代营养学:常用药茶的功效及科研证实

以下药茶中有些不含有茶成分的,但作为代茶饮料而列入。

1.枸杞

【原料】 枸杞子60 g,红茶30 g。

【制作】 红茶、枸杞子和匀,每次10g,用沸水冲泡饮;或将和匀的红茶、枸杞子和菜油90 g入炼,再加水搅成膏滋状,并加少许盐,煎熟,取汁饮。

【功效】 养肝补血,清热明目,延缓衰老。

【应用】 肝阴不足、肝血亏损所致头晕目花,视力减退,眼目干糊,目赤升火,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及未老先衰。

【按语】 本药茶源于《饮馔服食笺》。枸杞子为补肝明目、补血、延缓衰老之良药。《本草经疏》述“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药理学证实,枸杞子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保护心、脑血管的功效,尤其它含有β-萝卜素及有机锗,故也具有良好的延缓机体衰老的功效。

2.枸杞五味茶

【原料】 枸杞子100g,五味子100 g。

【制作】 上药研粗末拌匀,每次5g,加水250ml煎煮,或用沸水冲泡饮。

【功效】 补肝养心,明目安神。

【应用】 心、肝两虚所致头晕目花,耳鸣,心悸,失眠多梦及肝炎

【按语】 本药茶源于《摄生众妙方》。枸杞子养肝明目,五味子养心安神,并有摄精固涩之功。五味子具有提高感觉器官功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刺激的防御能力,同时在肝脏疾病的临床上,五味子具有一定的降低丙氨酸转氨酸(GPT)的作用。

3.牛奶红茶

【原料】 鲜牛奶200 g,红茶10g,白糖30 g。

【制作】 红茶煎煮,去渣取汁,牛乳煮沸与红茶混合,加白糖调匀。

【功效】 补气养血,提神醒脑。

【应用】 气血两虚所致神疲乏力,精神不佳,嗜睡

【按语】 本药茶以牛奶为主,其味甘、平;功能补气养血,补益虚损;适用于虚弱劳损、气血两虚者。牛奶的营养价值很高,能全面供给人体营养要素,供给热量和生长发育要素,提高免疫功能。本品配红茶,红茶比绿茶更能提神醒脑,故牛奶红茶可作为体质虚弱、精神不佳者常饮。

4.人参

【原料】 人参5 g。

【制作】 人参切薄片,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也可用文火煎煮后饮。

【功效】 大补元气,补益五脏,益神生津。

【应用】 元气不足所致神疲乏力等虚损症状,也可用于病后、产后、老年体虚者。

【按语】 《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功能“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中医历来将人参作为补益要药,既能用于久病气虚,又可用于急救虚脱,故为补虚扶正的要药。人参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又能抗疲劳,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和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饮人参茶时忌食萝卜。

5.桂圆红枣汤

【原料】 桂圆50 g,红枣100g,白糖适量。

【制作】 红枣、桂圆肉洗净,加水适量煎煮至熟烂,再加白糖,取汤饮,也可食桂圆肉、红枣。

【功效】 补气养血,养心益脾,安神宁心。

【应用】 气血两虚、心脾两亏所致头晕心悸,耳鸣目花,面黄气短,失眠多梦。

【按语】 龙眼肉性味甘、温;功能补心安神,养血益脾;常用于气血不足所致体虚乏力,以及心脾虚损所致失眠健忘,心悸怔忡。《本草纲目》述龙眼功能“开胃益脾,补虚长智”。龙眼肉配红枣,则补益气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尤佳。

6.灵芝

【原料】 灵芝草10g,茶叶5 g。

【制作】 灵芝切薄片,与茶叶用沸水冲泡饮,也可将灵芝、茶叶稍煎煮饮。

【功效】 益气补精,延年益寿。

【应用】 老年体虚及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所致心、肺功能减退及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

【按语】 灵芝为民间传说中具有“起死回生”神效的草药,性味甘、平。《神农本草经》述灵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具有“轻身不老”功效。灵芝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脉血流量和心肌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故有抗心绞痛、降低血脂,以及增加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还具有止咳化痰平喘之效,因此对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肝炎、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等有一定的疗效。

7.洋参石斛

【原料】 西洋参3 g,上等石斛10 g。

【制作】 西洋参切薄片,石斛切碎,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也可用文火将西洋参、石斛煎煮后饮。

【功效】 益气生津,养阴清热。

【应用】 阴虚津亏或热病后所致口渴咽干,五心烦热,口舌糜烂。

【按语】 西洋参与人参同为五加科植物,而其性味苦、甘、凉;功能益气养阴,生津降火;适用于心、肺气阴两虚所致虚热喘咳,五心烦热,口渴咽干或热病伤阴。石斛性味甘、微寒,功能养阴生津,养胃清肺,可主治各种阴津不足所致口渴咽干。石斛名类颇多,上等的石斛处方名为枫斗、霍斗、霍山石斛等。

8.参芦茶

【原料】 参芦10g,冰糖30 g。

【制作】 参芦切薄片,与冰糖加水,炖煮取汁饮。

【功效】 益气升提,健脾益肾。

【应用】 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

【按语】 参芦的功效与人参相近似,并有升提中气的功效。民间常用它辅助治疗脱肛等中气下陷之病证。有科研证实,参芦与人参有着相似的滋补作用,可替代人参饮用。

9.酥油茶

【原料】 酥油(系以鲜奶提炼而成的奶油)100 g,砖茶,精盐适量,牛奶1杯。

【制作】 酥油70 g、精盐5g、牛奶倒入茶桶内,再倒入1000~2000 ml以砖茶煎煮而成的茶水,捣匀,再加30g酥油,再捣匀,倒入茶壶内加热1分钟左右(不可煮沸,否则茶油要分离),即可饮服;饮前,需轻轻摇匀,使水、乳、茶、油均匀混合,则香美可口。

【功效】 益气滋阴,健脾提神。

【应用】 气阴两虚及产后、病后及体质虚弱者。

【按语】 本药茶源于《偏方大全》。酥油茶,为我国西藏地区藏族同胞的一种独特的饮食品种,其营养丰富,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尚含有钙、磷、铁、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肌醇等;功能补五脏,益气血,止渴润燥;对病后、产后之人,饮之确有滋补强身之功。体弱之人常饮可增进食欲,增强体质,加快康复;老年人常饮,可增强活力,延年益寿;产妇饮之,可补身体,增加乳汁。

10.绞股蓝

【原料】 绞股蓝50 g,绿茶10 g。

【制作】 将焙干的绞股蓝研粗末,与茶叶混合,每次取适量混合物用沸水冲泡饮,也可略加煎煮饮。

【功效】 益气补元,强壮提神。

【应用】 元气虚亏所致身体虚弱,四肢软弱,精神不振,以及可作为各种慢性病者、癌症者、老年人的保健饮料。

【按语】 绞股蓝又名五叶参、南方人参,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故有相似人参的滋补强身功效。药理学也证实绞股蓝具有强心,保护肝、脾功能,促进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等功能。故可用于临床辅助治疗各种心脏疾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溃疡病以及各种肿瘤

11.生津茶

【原料】 青果5个,金石斛10g,菊花10g,竹茹6 g,麦冬10 g,桑叶10 g,鲜藕10片,黄梨2个,荸荠5个,鲜芦根2支。

【制作】 青果打碎,黄梨去皮,荸荠洗净,鲜芦根切小段,再与其他药物煎煮,取汁代茶饮。

【功效】 生津止渴,清热润燥。

【应用】 发热后或阴虚火旺者口渴引饮,口苦舌燥,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不畅。

【按语】 本药茶为中医古方“五汁饮”加减方,保留了五汁饮中的梨、荸荠、芦根、麦冬、藕汁,增加了具有清热生津功效的青果、石斛、桑叶、竹茹、菊花等,故能提高“五汁饮”清热生津的功效。

12.午时茶

【原料】 苍术30 g,柴胡30 g,前胡30 g,防风30 g,羌活30 g,陈皮30 g,山楂30 g,连翘30 g,神曲30 g,藿香30 g,白芷30 g,枳实30 g,川芎30 g,甘草30 g,厚朴45 g,桔梗45 g,紫苏45 g,红茶500 g,姜汁适量,面粉适量。

【制作】 上药研粗末,另用生姜打汁。将姜汁、面粉打浆和药,压粉成块,每块重15~20 g,成人每日2~3次,每次1块,放茶杯中,用沸水泡服。

【功效】 祛风散寒,消食和胃。

【应用】 风寒感冒,头痛畏风,鼻塞流涕,食积内停,胃呆纳减,泛恶泄泻

【按语】 本药茶源于《拔萃良方》。午时茶是一味具有代表性的药茶处方,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风寒外感的常用成药。方中汇集了多味辛温解表、芳香和胃、理气消食的中药,是治疗风寒外感疗效显著的中药茶剂。

13.薄荷

【原料】 薄荷15 g,生姜2片,党参3 g,石膏30 g,麻黄2 g。

【制作】 上药共研粗末,水煎煮,滤汁代茶饮。

【功效】 辛凉解表,祛风散热。

【应用】 风热外感,头痛发热,咽喉疼痛,口干舌燥。

【按语】 本药茶源于《普济方》。方中以薄荷为主,味辛、凉;功能发散风热。《本草纲目》述“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热,专于消风散热”。薄荷含挥发油,小量薄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故有发汗、祛风、清热的功效;配石膏、麻黄可宣泄郁热;再配党参可益气补虚、扶正祛邪。故本药茶更适于老年、体虚者之风热感冒。

14.大青叶茶

【原料】 大青叶15 g。

【制作】 大青叶切碎,沸水冲泡,代茶饮。也可加水煮沸饮。

【功效】 清热凉血,祛风解表。

【应用】 咽喉热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头痛发热等及各种病毒感染

【按语】 本药茶源于《中药临床手册》。大青叶性味苦、大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可用于丹毒、咽喉肿痛、口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实验报道,大青叶对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解热、抗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并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也可用板蓝根代替大青叶,板蓝根为大青叶的根,其性味、功效、临床适应证及药理作用与大青叶基本一致。

15.蒲公英花茶

【原料】 蒲公英(干品)15 g,菊花10g,茶叶10 g。

【制作】 上药研粗末,每次10 g,用沸水冲泡饮服,或加水煎煮饮。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解表。

【应用】 风热外感,咽喉热痛,咳吐黄痰及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乳痈肿痛,丹毒瘀肿。

【按语】 本药茶以蒲公英为主药,性味苦、甘、寒;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乳痈、疮肿等多种外科炎症。配菊花,也可用于目赤肿痈。

16.甘和茶

【原料】 紫苏、苍术、厚朴、薄荷、青蒿、前胡、铁苋菜、荆芥、桔梗、羌活、甘草、泽泻、陈皮、枳壳、桑叶、半夏、藿香、柴胡、香薷、佩兰、白芷、黄芩、山楂、仙鹤草、茶叶各等量。

【制作】 上药研粉末,拌匀,用滤泡纸分装,每袋约6 g,密封贮藏于干燥处,每次1袋,用沸水冲泡饮。

【功效】 祛风解表,清热消暑,健脾和胃,化湿消食。

【应用】 感冒所致头痛胸闷,四肢酸痛,怕风鼻塞及感受暑邪,脾胃不和所致的胃呆纳减,恶心呕吐,腹痛泄泻。

【按语】 本药茶源于《实用中成药手册》。方中应用中药20余味,具有健脾化湿、祛风解表、和中解暑、健脾消食等功效。

17.芦根茶

【原料】 芦根100 g,鲜萝卜200 g,葱白7根,青橄榄7个。

【制作】 芦根切小段,鲜萝卜切小块,葱白、青橄榄拍碎,再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

【功效】 清热解表,清肺利咽。

【应用】 风热感冒、痰热恋肺所致发热咽痛,咳嗽痰多,口渴舌干。

【按语】 本药茶源于《偏方大全》。方中以芦根为主,性味甘、寒,为清热生津之佳品,配萝卜、青橄榄两味疗效食品,功能清肺化痰,利咽生津,清热利气;再配葱白,功能通阳解表。四药相配,功能清热解表、清肺利咽,对风热感冒、咳嗽颇有疗效。

18.焦大麦

【原料】 大麦100g。

【制作】 大麦炒熟,饮时取适量,用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 清暑止渴,益气除烦。

【应用】 暑热烦渴,消化不良。

【按语】 本药茶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夏季防暑解渴饮料。焦大麦性味甘、咸、微寒;功能调中益气、止渴除烦;适用于食谷不化、腹部胀满、身热烦渴。古医书《名医别录》就述“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焦大麦更擅长于清暑消食,可作为夏季家庭的防暑饮料,既方便又有效。

19.决明子

【原料】 决明子200 g。

【制作】 决明子炒熟备用。饮时取适量,用沸水冲泡。

【功效】 消暑清热,明目止渴。

【应用】 夏季暑热烦渴及头痛升火,目赤肿痛,大便不畅及高血压。

【按语】 本药茶为民间广泛流传的夏季防暑饮料。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的成熟种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功能清肝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痛升火,目赤肿痛。《药性本草》述决明子可“治肝热风眼赤泪”。药理证实决明子有降压作用。

20.玉米须茶

【原料】 玉米须250 g。

【制作】 玉米须洗净、晒干、切碎,每次20 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也可加水煎煮饮。

【功效】 清热利水。

【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及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胆道结石,慢性肾炎,哮喘

【按语】 玉米须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及柱头,性味甘、平,功能利水消肿,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常用于糖尿病、高血压、肝炎、肾炎、哮喘。药理学也证实玉米须有利尿、降血压、促进胆汁分泌等功效。

21.蚕豆花茶

【原料】 蚕豆花(干品)10g。

【制作】 蚕豆花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清热凉血,平肝降压。

【应用】 头痛升火,目赤咳血及高血压。

【按语】 蚕豆花应在清明前后开花时采收,晒干备用,以花朵干燥、完整、紫黑色者为佳。蚕豆花性味甘、平,有凉血止血、降低血压的功效。高血压者可将本茶作为辅助治疗。

22.茵陈

【原料】 茵陈100 g。

【制作】 茵陈切碎。每次10 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也可加水煎煮饮。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利胆。

【应用】 湿热黄疸及肝炎,胆囊炎,胆结石

【按语】 茵陈性味苦、平,为清热利湿、退黄疸之要药,主要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的黄疸。《神农本草经》述茵陈可“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名医别录》也述“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据药理研究,本品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并有解热作用。

23.天麻杜仲

【原料】 杜仲200 g,天麻100 g。

【制作】 杜仲、天麻切小片,或研粗末混合拌匀,每次1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或加水煎煮饮。

【功效】 平肝潜阳,益肾补肝。

【应用】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胀头痛,升火目糊,腰酸背痛,四肢麻木,腿膝乏力及高血压。

【按语】 杜仲性味甘、温;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乏力、眩晕、阳痿、小便频数等症。《神农本草经》述杜仲可“主腰背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药理证实杜仲煎剂有良好的降低血压的作用。天麻性味甘、微温;功效平肝息风、通络止痛;可用于头晕目眩、热病动风、惊痫抽搐、头痛、痹痛、肢体麻木等,《开宝本草》曾述天麻可“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药理也证实天麻浸膏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及镇痛作用,故天麻与杜仲相配合,可辅助治疗老年骨质增生及高血压所引起的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腰背酸痛。

24.降压茶

【原料】 野菊花1000g,夏枯草1500 g,荠菜花1500 g,决明子2000 g。

【制作】 荠菜花、夏枯草、决明子各一半量,与野菊花共研粗末,制成药粉。其余一半量加水煎煮2次,取其2次滤液,煎浓至2500 ml,加面粉1000 g(面粉用开水打成糊,可加糖精适量以调味),充分拌匀,再与药粉混合揉匀,用模压成茶块,烘干备用。每块重约20 g。

【功效】 降压平肝,清热祛风。

【应用】 高血压及风热感冒,眼科各种炎症。

【按语】 本药茶源于《中草药制剂选编》。四味原料都具有清热祛风、平肝明目以及降低血压等功效,因此可用于高血压以及眼科的各种炎症疾患。

25.乌梅

【原料】 乌梅1个(去核),茶叶适量。

【制作】 乌梅、茶叶加水煎煮饮。

【功效】 生津止渴,固肠止泻。

【应用】 口渴咽干,腹泻便血。

【按语】 本药茶源于《家用良方》。方中以乌梅为主,其为蔷薇科植物梅经加工的未成熟果实;性味酸、平;功能生津、涩肠、敛肺安蛔;用于虚热口渴,久泻久痢。古药书《大明本草》述“乌梅和建茶、干姜为丸服,止休息痢”。药理证实乌梅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并有抗蛋白过敏的作用。

26.萝卜茶

【原料】 白萝卜100g,茶叶5 g,盐少许。

【制作】 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取汁;白萝卜洗净切片,放锅内煮烂,加食盐调味,倒入茶叶汁即可。

【功效】 清热化痰,理气消食。

【应用】 咳嗽痰多,胃呆腹胀

【按语】 本药茶源于《茶叶实用知识》。方中以萝卜为主,性味甘、凉、辛;有通气行气、宽胸行膈、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除燥生津、解毒散瘀等功能;可用于咳嗽痰多、伤食腹胀、胃呆纳减。萝卜配茶叶,清肺化痰之力增加。

27.橘红茶

【原料】 橘红5 g,绿茶5 g。

【制作】 橘红切碎片,与绿茶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清肺和胃,理气化痰。

【应用】 肺热咳嗽,痰多不爽,胃失和降,腹胀胃呆。

【按语】 本药茶源于《瀚海颐生十二茶》。方中以橘红为主药。橘皮在加工过程中,剖为两层,外层色红者称为“橘红”,内层色白者称为“橘白”。橘红性燥,以燥湿化痰为胜;橘白则化湿和胃而无燥烈之弊。橘红性味辛、苦、温;功能散寒理气,燥湿化痰,消食宽中;《本草纲目》说它能“下气消痰”,故橘红茶可以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所致咳嗽痰多及消化不良所致胃呆腹胀。如果无橘红,也可用橘皮晒干代用。

28.丹参

【原料】 丹参10g,绿茶5 g。

【制作】 丹参研粗末,与茶叶用沸水冲泡饮,也可稍加水煎煮饮。

【功效】 活血化瘀,宽胸止痛。

【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

【按语】 方中以丹参为主,其性味苦、微温。《本草纲目》述丹参“活血,通心包络”,古代医学家也认为“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意思是一味丹参的功效和“四物汤”一样具有养血补血、和血活血的功效。研究资料表明丹参的活血化瘀功效可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再配茶叶可加强本药茶保护动脉、降低血脂等功效。

29.灯心竹叶茶(www.xing528.com)

【原料】 灯心草5 g,鲜竹叶30 g。

【制作】 上药研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效】 清心安神。

【应用】 心火内盛所致心悸,多梦,失眠。

【按语】 竹叶性味甘、寒;功能清热除烦、利尿;可用于热病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湿热黄疸。灯心性味甘、淡、微寒;功能清热利水、安神;可用于心烦不寐,小便淋涩。故两者相配,能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的心悸、多梦、失眠。

30.玫瑰花茶

【原料】 玫瑰花30 g。

【制作】 玫瑰花洗净阴干备用,每次3~5 g,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理气活血,舒肝解郁。

【应用】 肝胃失和所致胃痛,胸闷,嗳气,月经不调。

【按语】 本药茶源于《本草纲目拾遗》。玫瑰花性味甘、温、微苦。《本草正义》述“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玫瑰花芳香理气畅中,故能用于胃痛、胸闷、嗳气。如无玫瑰花可用玳玳花、茉莉花替代。

31.石榴皮

【原料】 石榴皮200 g。

【制作】 石榴皮洗净切片,每次15 g,用沸水冲泡饮或加水煎煮饮;也可将石榴皮洗净晒干,研粗末,每次5 g,用沸水冲泡或加水煎煮饮。

【功效】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应用】 慢性结肠炎或肠功能紊乱所致泄泻等。

【按语】 石榴皮性味酸、涩、温;功能固肠止泻;可用于久泻、久痢。《本草纲目》曾述石榴皮能“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石榴皮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故而具有止泻的功效。

32.番泻叶

【原料】 番泻叶3~6 g,白糖适量。

【制作】 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泻热导滞,行水消胀。

【应用】 习惯性便秘

【按语】 本药茶源于《中医大辞典》。番泻叶性味甘、苦、大寒;功能泻热通腑。番泻叶中含有大黄素等蒽苷类物质,能刺激大肠而致泻。由于刺激较强,易引起腹痛,也可能引起盆腔充血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根据每人习惯性便秘的具体情况,每次可酌量应用3~9 g。

33.仙鹤草茶

【原料】 仙鹤草15 g,红糖适量。

【制作】 仙鹤草研粗末,加红糖,用沸水冲泡饮,或加水煎煮饮。

【功效】 补血止血。

【应用】 咳血,吐血,便血,尿血。

【按语】 仙鹤草性味苦、凉,功能收敛止血,可用于各种出血症。据药理研究认为仙鹤草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并有升高血压、强心和消除疲劳的作用。江、浙等地区农村又将仙鹤草称为“脱力草”,常和红枣煮汤,具有补气养血、防治脱力劳伤等功效。

34.浮小麦茶

【原料】 浮小麦50 g。

【制作】 浮小麦烘炒至黄为度,加水煎煮,代茶饮。

【功效】 固卫止汗。

【应用】 卫气虚亏所致自汗、虚汗。

【按语】 本药茶源于《卫生宝鉴》。浮小麦性味甘、凉;专治体虚多汗,不论自汗、盗汗均可应用。常配合黄芪、麻黄根、白术,或五味子、煅牡蛎等同用。《本草纲目》述浮小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35.乌龙茶

【原料】 乌龙茶6 g,槐角9 g,首乌15 g,冬瓜皮9 g,山楂肉9 g。

【制作】 槐角、首乌、冬瓜皮、山楂肉加水煎沸20分钟,再取药汁冲泡乌龙茶。

【功效】 降脂减肥健身保脉。

【应用】 高脂血症,肥胖症及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

【按语】 本药茶源于《偏方大全》,以乌龙茶命名。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属半发酵茶,其特点为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绿茶的清香,饮后回味甘香。乌龙茶尚有良好的降脂减肥的功效,日本等国已将它作为保健饮品广泛地使用,其实它的减肥作用古人早已肯定,认为“久服令人瘦,去人脂”。本方再配槐角、首乌、冬瓜皮、山楂等,有降脂减肥、健身、保护动脉的功效。

36.月月红茶

【原料】 月季花10g(鲜品20 g),玫瑰花6 g,红茶3 g。

【制作】 上药研粗末,加水略煎煮,代茶饮。

【功效】 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应用】 闭经、经行不畅所致痛经等月经病。

【按语】 月季花又名月月红,顾名思义为调经要药;性味甘、温;功能活血调经;用于肝郁不舒,经脉阻滞,月经不调,胸腹胀痛。《本草纲目》述月季花功能“活血消肿”,惟月季花多服或用之不当,可引起便溏腹泻,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孕妇也须忌服。玫瑰花功效同于月季花,能加强月季花的活血调经功效。

37.退奶麦芽

【原料】 麦芽100g。

【制作】 麦芽加水适量,略煎煮,代茶饮。

【功效】 退乳回奶。

【应用】 哺乳期产妇断奶回乳。

【按语】 本药茶源于《常见病验方选编》。麦芽性味咸、平;功能消食和中,回乳;用于断乳及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麦芽的回乳作用比较肯定,产妇在婴儿断奶时,用生麦芽100 g,加水煎服;如因乳汁郁积引起乳房胀痛,则用量必须加倍,可收退乳消胀之效。但妇女在哺乳期内不宜服,以免引起乳汁减少。

38.双瓜汁

【原料】 西瓜500 g,冬瓜500g。

【制作】 西瓜、冬瓜(带皮)洗净,切小块,放搅拌器内,搅拌取汁饮。

【功效】 清热生津,利水消肿。

【应用】 肝脏病、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者水肿,小便不利。

【按语】 西瓜性味甘、寒;清热消暑、生津利水之功效较著。冬瓜性味甘、淡、凉;清热消暑、化痰利水之功效也佳。两者可辅助治疗肝脏病、肾脏病、心脏病所致水肿,小便短赤以及夏季发热、中暑。

39.西瓜番茄

【原料】 西瓜1000g,番茄250 g。

【制作】 西瓜去皮、子,取瓤;番茄洗净,用沸水冲烫片刻去皮、子。分别绞取汁水,混合饮。

【功效】 清热消暑,生津止渴。

【应用】 夏季感冒发热,咽干口渴,小便短赤。

【按语】 西瓜、番茄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行水利尿的功效,为夏季清热消暑之佳品。

40.芹菜

【原料】 新鲜芹菜500 g,蜂蜜适量。

【制作】 芹菜去根,用冷开水洗净,绞取汁水,加蜂蜜调匀饮。

【功效】 清热泻火,降压平肝。

【应用】 高血压。

【按语】 芹菜性味甘、凉;功能清热利水,降压降脂;常可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水肿、小便不利、尿血。药理实验证实,旱芹的粗提取物对动物有显著的降压作用,临床对原发性、妊娠性及更年期高血压有效,也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等功效。

41.胡萝卜汁

【原料】 新鲜胡萝卜250 g。

【制作】 胡萝卜洗净,切小块,绞取汁水饮。

【功效】 健脾和胃,清热明目。

【应用】 消化不良、咳嗽、内热目糊等,也可用于夜盲症、糖尿病、某些肿瘤。

【按语】 胡萝卜性味甘、平;功能健脾和胃、清热明目;用于胃呆腹胀、消化不良。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其中部分可转化为维生素A,可辅助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致夜盲症、干眼病、皮肤粗糙,也有一定的防治肿瘤的功效。

42.萝卜蜜汁

【原料】 白萝卜250 g,蜂蜜50 g。

【制作】 白萝卜洗净,带皮切薄片,放碗内,加蜂蜜,拌匀,放置一夜,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水,频频饮。

【功效】 润肺化痰,清热止咳。

【应用】 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所致肺热咳嗽及消化不良所致胃呆腹胀。

【按语】 萝卜性味辛、甘、凉;功能清热化痰、消食降气;用于咳嗽痰多,胸闷发热,胃呆腹胀。萝卜中含有糖化酵素和芥子油,糖化酵素可分解淀粉和脂肪,使之易于吸收;芥子油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再佐以蜂蜜,可加强其润肺化痰的功效。

43.生梨汁

【原料】 生梨250g。

【制作】 生梨洗净,切薄小块,绞汁饮。

【功效】 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应用】 发热,咽痛,口渴,舌干及肺热咳嗽,干咳少痰。

【按语】 生梨性味甘、酸、凉;功能润肺清热,止咳化痰;用于咳嗽、口渴、便秘。生梨中以雪梨为上品,生梨汁被称为“天生甘露饮”,不但发热伤津及肺热咳嗽者可应用;秋季天气燥热,经常饮一些生梨汁能起到生津润燥的保健功效。

44.双乳饮

【原料】 牛奶250 g,羊奶250 g,白糖少许。

【制作】 牛奶、羊奶倒入奶锅内,用文火烧沸,加白糖搅匀,再烧沸。

【功效】 滋补津血,益气补肾。

【应用】 津血亏少,久病愈后正气未复及肾炎、蛋白尿等。

【按语】 牛奶和羊奶,中医历来认为是滋补营养佳品。《本草经疏》述“牛乳乃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羸止渴”。羊奶,《食疗本草》说“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牛奶、羊奶功能益气养血、补虚润燥,然羊奶所含的脂肪及蛋白质比牛奶更为丰富,中医历来更重视羊奶的补益功效,认为它对肾炎、体虚、蛋白尿以及肺虚咳嗽咯血具有一定的疗效。

45.山楂麦芽饮

【原料】 生山楂10 g,炒麦芽10g。

【制作】 生山楂洗净,切薄片,与炒麦芽放杯内,用沸水冲入,盖好盖,泡3分钟。

【功效】 消食导滞,和胃畅中。

【应用】 胃肠消化不良,腹胀胃呆。

【按语】 山楂和麦芽为消食化积之食疗佳品。《本草纲目》述山楂能“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本草纲目》述麦芽能“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两者相合,适用于食积不化、消化不良、胃呆纳减、脘闷腹胀。而山楂偏于消“肉积”,麦芽偏于消“米面食积”。山楂尚有收缩子宫、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效。麦芽有回乳的作用,孕妇、产妇喂奶者不宜饮。

46.甘蔗马蹄饮

【原料】 红皮甘蔗500 g,马蹄250 g。

【制作】 甘蔗去皮,压榨取汁1杯。马蹄洗净,压榨取汁。将马蹄汁倒入红皮甘蔗汁中,装瓶内。

【功效】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应用】 口干舌燥,渴欲饮水,小便短赤,烦热。

【按语】 马蹄又名荸荠,性味甘、寒;有清热利水、化痰消积的功效。甘蔗性味甘、寒;有清热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两者相配制成饮料,则可用于发热之后,热邪未净,口干且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五心烦热。

47.薄荷饮

【原料】 薄荷5g,菊花5g,白糖25g,水250 ml。

【制作】 薄荷切碎。菊花水、白糖,煎熬至浓,再加薄荷,煎熬10分钟。

【功效】 清热消暑,平肝明目。

【应用】 夏季烦热,目赤肿痛。

【按语】 薄荷性味辛、凉,菊花性味甘、苦、寒,具有祛风清热的功效。薄荷长于清热消暑,利咽消肿;菊花长于清热明目。两者相配制成饮料,适用于夏季暑热、目赤肿痛、咽喉热痛。

48.五汁饮

【原料】 梨汁30 g,荸荠汁20 g,藕汁(或蔗汁)20 g,麦冬汁10 g,鲜芦根汁25 g。

【制作】 上汁放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稍凉装罐内。

【功效】 生津止泻,清热利尿。

【应用】 因发高热灼伤津液而引起的口干口渴,小便短赤。

【按语】 本方中五味“汁饮”不论是果品、药品都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藕有清热润肺、凉血止血的功效;梨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荸荠有清热生津、化痰消积的功效;麦冬有清热养阴、养心生津的作用;鲜芦根是清热生津的良药。

49.金银花饮

【原料】 金银花50 g,菊花50 g,山楂50 g,精制蜜250 g。

【制作】 金银花泡洗,山楂洗净拍碎,菊花淘净,放锅内,注入清水,用文火烧沸,熬约30分钟,沥出药汁。将蜂蜜缓缓倒入药汁内,拌匀,待蜂蜜溶化,用纱布过滤去渣冷却。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应用】 暑热烦渴,心烦怔忡,头晕目眩,胃纳不佳。

【按语】 金银花清热解毒;菊花清热祛风、平肝明目;山楂生津消食。诸药相互配合,能起到清热解毒、生津消暑的功效。

50.人参核桃饮

【原料】 人参6 g,核桃肉3个。

【制作】 人参切片,每个核桃肉分2块,放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熬煮1小时。

【功效】 益气固肾,润肺补元。

【应用】 喘息,气短,自汗,目眩耳鸣,面色苍白,形体羸瘦。

【按语】 人参能补益肺脾之气,核桃能摄纳肺肾之气,两味组合能补益肺、脾、肾之气。适用于心、肺功能衰弱所致胸闷气短、喘息、腰膝酸软。

51.花生饮

【原料】 花生酱100g,炒米100g,白糖适量。

【制作】 炒米研磨成粉,与花生酱、白糖拌匀,用沸水冲调成稀糊状饮。

【功效】 健脾和胃,养肺润肠。

【应用】 脾胃虚弱所致神疲乏力,消化不良,气短咳嗽,大便不畅。

【按语】 花生功能润肺健脾,补中益气,润肠养肺;含有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K,能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等功效。由大米制成的炒米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52.乌发饮

【原料】 旱莲草25 g,何首乌25 g,全当归15 g,菟丝子10 g,大枣10个,黑芝麻酱50 g,白糖适量。

【制作】 先将前5味加水煎取药汁,再将药汁冲调黑芝麻酱,使其呈稀糊状,并加白糖饮服。

【功效】 滋阴养血,乌发生发。

【应用】 头发早白,脱发。

【按语】 旱莲草、何首乌、全当归功能滋阴养血、乌发生发;菟丝子功能壮阳益肾。两者相配取其阴阳互补、互生之意;再配黑芝麻,为民间治疗白发、脱发之常用滋补食品,而大枣也能养血益气。诸品相配,功能滋阴养血,且能辅助治疗白发、脱发。

53.百合白果饮

【原料】 鲜百合100g,白果10个,冰糖适量。

【制作】 鲜百合去根洗净,白果去壳、皮,加适量水煮至熟烂,加冰糖。

【功效】 补肺止咳,滋阴益气。

【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等所致咳嗽气短。

【按语】 百合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肺阴虚亏所致久咳不止、痰中带血。研究证实,百合能增加肺血流量,对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白果又名银杏,功能补肺益肾,敛气疗带;与百合配伍应用可加强其对咳嗽、气短、喘息的治疗功效。

54.雪羹汤

【原料】 荸荠30 g,海蜇50 g。

【制作】 荸荠洗净拍碎,海蜇洗净切丝,放锅内,加水适量,煎汤饮。

【功效】 清热化痰,软坚消积。

【应用】 高热、肺炎后的口渴痰多,舌红少苔及高血压等。

【按语】 本药饮源于《绛雪园古方选注》,为治疗温病的有名食疗处方。海蜇、荸荠有清热化痰、软坚消积的功效。海蜇有一定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55.酸梅汤

【原料】 乌梅100 g,陈皮5 g,桂皮1g,丁香1 g,白糖适量。

【制作】 乌梅洗去泥沙,拍碎,与陈皮、桂皮、丁香装纱布袋中,加水,用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熬约30分钟,去药包,端锅离火,静置沉淀约15分钟,倒出汤汁,加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解暑除烦。

【应用】 暑热烦闷,食欲不振,口渴舌干。

【按语】 乌梅为中医传统的中药,李时珍说它具有理气清热、除烦安心等功效。在夏季饮用可起到消暑解渴、顺气清热、提神除烦、消食开胃的功效。

56.核桃奶露

【原料】 炸核桃肉80 g,生核桃肉45 g,梗米60 g,牛奶200 g,白糖12 g。

【制作】

(1)粳米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捞起,沥干水分,与生核桃肉、炸核桃肉、牛奶、清水拌匀磨细,再用纱布袋滤出细茸。

(2)锅内清水烧沸,加白糖,待全部溶化后,过滤去渣,再烧沸,将核桃茸慢慢倒入锅内,不断推动成露,待熟装碗内。

【功效】 补脾健肾,和胃补精。

【应用】 虚弱劳损,肾虚喘咳,头眩耳鸣,阳痿,遗精。

【按语】 核桃有良好的滋补功效,功能强肾补脑、延年益寿。《开宝本草》说核桃功能“润肌、黑须发”;具有补气养血、补肺益肾、润燥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肾两虚、久咳痰喘、阳痿遗精、心悸气喘、失眠多梦。核桃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甘油脂,适合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者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