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方选药 药酒可作为治疗之用,也可作为保健之用,如将药酒作为治疗之用,则先应请中医诊断、辨证,然后开药酒处方,再按处方要求配制药酒,如将药酒作为保健之用,同样先要明确服用者的体质情况,有何虚证(虚证可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需要滋补哪一方面的虚证以及滋补哪一内脏(指心、肝、脾、肺、肾五脏),然后再选用合适的补药及食物泡制药酒,如肾阳虚者可用鹿茸泡酒后饮服,而心气虚者可用人参、麦冬浸酒后饮服。
只有诊断、辨证明确,配方选药正确,配制的药酒才能发挥更大的功效;反之,不加辨证乱服药酒不仅无益,甚至有害。
药酒配选药味的多少无定论,有的药酒仅由一味药(食品)泡制而成,也有由几味药,甚至数十味中药经加工泡制而成。
2.药材加工 浸泡药酒所用的药材须事先经过一定的加工,如加工成小块,切成薄片或捣碎,研制成粗末等;经过加工后的药材便于浸泡,有效成分易于析出,有些药材在浸制前尚需洗净、晒干、拣去杂质,并加以必要的炮制,某些加工成粗末或小块的药物在浸泡前应装入纱布袋或绢袋内,扎紧袋口后再浸酒。
3.酒的选择 通常用白酒、黄酒,但以白酒居多,白酒一般是指高于50度的蒸馏酒,按原料取名的有高粱酒、米酒、包谷酒等,按曲取名的有大曲酒、小曲酒,按商品名取名的则有茅台酒、五粮液、汾酒、西凤酒等;以50~60度的白酒制作药酒最佳,易于将药中的有效成分析出,且不易变质,当然某些药酒的制作过程有特殊的需要和配方特点,因此也有用黄酒及其他品类的酒来制作药酒的。
4.酒与药材的比例 酒与药材的比例无一定的规范,用酒的多少与药材的吸水量有关,吸水量大的药材所用的酒量应多一些,药材与酒的比例可1∶10;吸水量少的药材所用的酒量可少一些,药材与酒的比例可1∶5,这样可保证药酒中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而酒中含药的比例恰到好处。当药酒将服用完时,也可将酒中的药渣绞压后取酒饮用,也可加适量的新酒再浸泡1次。某些药酒与药物的比例有特殊的要求就另当别论了。
5.制作方法
(1)浸泡法:应用此法制作药酒最广泛。先将药物经过精选、切制、洗净、炮制等工序,可分为冷浸法和热浸法两种。
1)冷浸法:将事先加工成碎片或研成粗末的药物(装在纱布袋内)放在瓶内或罐内,加适量的酒(以白酒为多),密封浸泡。浸泡的天数为10~15日(春、夏季日期可短些,秋、冬季日期可长些),即可过滤使用。酒渣可再加入酒浸,第二次酒量可适当减少一些。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多少可1次、2次或多次浸泡、过滤。过滤后的酒液即为药酒。
2)热浸法:将事先加工成碎片或粗末的药物(装在纱布袋内)放在瓶内或罐内,加入适量的酒(白酒或黄酒),经过隔水或蒸汽加热,密封5~7日,过滤取酒液应用,或将药酒罐埋在土中,过5~7日过滤取酒液应用。(www.xing528.com)
(2)酿酒法:先将经过精选、切片、炮制的药物煮汁,再将药汁和酒曲、米等一起酿造成酒,酒成后存放数月即可使用。
(3)煮酒法:将经过精选、切片、炮制的药物以酒煎煮3~4沸,再过滤去渣,即可使用。
(4)淋酒法:将经过精选、切片、炮制的药物,炒热后以酒淋之,经过滤后取酒使用。
(5)淬酒法:将经过精选、切片、炮制的药物置于火中烧红,立即淬于酒中,再经过滤后取酒使用。
6.应用方法
(1)内服:根据不同的病情以及各种药酒的性质和浓度,每次10~30ml,每日1~3次,某些药酒有特殊服用方法的则例外;对某些酒量小或不会饮酒者,应减少服量或兑水、茶或其他饮料后再饮服;为增强疗效,某些药酒也可加温后饮服。
(2)外用:根据不同的病情和外用药酒的功效、性质在体表患处或一定部位用涂、擦、洗、泡等外治方法治疗,规定为外用的药酒大多含有剧毒药物,切不可内服。
7.药酒的优点 药酒为中医中药的一种传统剂型,不仅可用于治疗疾病,也可作保健之用,它取材、制作较为简便,服用方便,制好后可天天饮服,不必如汤剂一样要天天加工煎煮,酒本身也是药物,具有温通气血的功效,可提高药物的药效,尤其对虚证、痹证等更适宜于应用药酒进行保健和治疗。某些中药有效成分溶于酒,不易溶于水,所以用这类药物制成的药酒后,可发挥其药效;药酒不易变质,易于保存,故很适宜于慢性病者,或需要滋补强身者长期饮服。然而药酒性质辛热,故阴虚火旺体质者、热性病者不宜饮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