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来自《现代营养学》的研究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来自《现代营养学》的研究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2.1.5胆汁淤积型肝炎被认为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所致。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来自《现代营养学》的研究

5.2.1.1 急性黄疸型肝炎

临床上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整个病程为2~4个月。多数病人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上腹不适、腹胀为主要表现。少数人以明显呼吸道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或流感起病。继之进入黄疸期,出现尿色变深、巩膜及皮肤黄染,并逐渐加深,在1~2周时达高峰。此时,黄疸期的症状逐渐减轻,体征有肝脏肿大,部分病人出现脾肿大、肝功能明显异常、总胆红素及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增高。约1个月后进入恢复期,黄疸及其他症状逐渐消退,食欲增加,体力恢复。

5.2.1.2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多缓慢起病,主要症状是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腹胀等,SGPT升高。如不及时治疗,可隐蔽地进展为慢性肝病。多数病人可于3~6个月内恢复,有10%~15%病人可发展为慢性肝炎。

5.2.1.3 慢性迁延性肝炎

它是慢性肝炎的一种常见类型。临床症状轻微,可有肝区不适、隐痛或刺痛,食欲和消化功能差,肢软乏力,多虑,轻度肝肿大,血清SGPT轻度至中度异常。病人一般情况尚好,病程迁延数年后渐趋正常,很少发展为肝硬化

5.2.1.4 慢性活动性肝炎(www.xing528.com)

临床上表现为活动和静止交替出现。病人体质较差、疲乏无力,常有腹胀、便秘、食欲不振、口苦厌油等消化道症状,肝区隐痛。半数病人可有牙龈出血、皮下淤点等出血倾向,可有肝病面容、痤疮、踝部水肿、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等体征,除SGPT异常外,常有浊度试验异常,有IgG增高等多项肝功能异常,可向肝硬化方向发展。

5.2.1.5 胆汁淤积型肝炎

被认为是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所致。有急性和慢性2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病人常出现持久的深度黄疸,全身皮肤瘙痒,尿色变深,大便灰白,可有肝、脾肿大,血胆红素明显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尿胆红素强阳性,尿胆原和尿胆素明显减少,血清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均增高,SGPT可轻度、中度升高,浊度试验多数正常。

5.2.1.6 重症肝炎

它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也称暴发性肝炎。由于肝细胞广泛坏死,临床出现黄疸、腹水、出血、神经精神障碍等一系列凶险的衰竭症状。按临床病理可分为急性重症(急性肝坏死)和亚急性重症(亚急性肝坏死)。前者呈急性起病,并急剧恶化,肝脏萎缩,进而出现肝昏迷,可有脑水肿、脑疝等症状,常于14天内死于肝衰竭。后者起病时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发展较快,黄疸迅速上升,恶心、呕吐频繁,自发病数天开始出现腹水、出血和神经精神障碍等凶险症状,晚期可出现合并感染和肝肾综合征等。生化指标早期SGPT上升,随着病情进展和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SGPT反而下降,血清白蛋白下降,γ-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