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进入胃后,胃开始运动,胃壁逐渐舒张接纳食物。神经反射引起的胃壁蠕动又将食物进一步磨碎,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分批送入十二指肠。一般来说,胃完全排空需4~6小时,排空时间长短和食物的质与量有关,水排空最快,而固体食物须经研磨和消化酶的消化,否则无法通过幽门,因此排空较慢;同时,胃内食糜量越大,排空也越快。从食物成分来看,脂肪对胃排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蛋白质次之,而糖类基本无抑制作用。食糜进入小肠后,肠管蠕动使其在肠腔内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在消化吸收的同时将食糜残渣向大肠推进,最终由肛门将废物排出体外。
4.1.2.2 胃肠道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食物成分在胃肠道的消化分解主要依靠胰腺、胃肠腺分泌的水解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以及肠道菌群产生的酶等酶促反应参与。胃液中含蛋白酶、盐酸和黏液,在胃中,将食物中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其中胃酸在进入小肠后还可刺激胰液、胆汁和肠液的分泌,帮助小肠对铁和钙等物质的吸收。小肠分泌的肠液包括多种消化酶,如肠淀粉酶、各种双糖酶、肠脂酶和肽酶等,它们与胆汁、胰液、肠生态菌群一同在小肠中把各种在胃内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彻底分解为小分子的可吸收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等。大肠内生理情况下存在的菌群也可以产生多种酶,继续分解经胃和小肠消化吸收后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并产生气体。
4.1.2.3 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www.xing528.com)
胃肠道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及分布于胃肠道内的神经的支配。不论是正常情况下食物对胃肠道壁的机械刺激还是各种精神因素,都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动力和消化液分泌的相应改变,并间接导致一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或浓度改变,如胃泌素、脑肠肽等,进而使其介导的平滑肌运动也发生相应改变。而食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也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上皮细胞,释放这些胃肠道激素。这些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互相协同作用,维持着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4.1.2.4 胃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
小肠是大多数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由于其黏膜环形皱襞和密集的绒毛结构而具有广大的吸收面积。近端小肠包括十二指肠,对许多微量营养素如钙、镁、磷、铁和叶酸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而空肠近端100~200 cm是吸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场所,脂肪的吸收则在更长的肠段中进行,并且随着摄入脂肪的增多,吸收肠段长度也随之增加。小肠绒毛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营养物质通过黏膜吸收后由此进入循环。脂肪微粒以及脂肪分解产物如长链脂肪酸被吸收后大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进入血液循环,一部分脂肪成分如甘油和短链脂肪酸进入毛细血管,经门静脉入肝。其他营养物质经吸收后依次进入毛细血管、肝脏和体循环,供全身组织需要。水分则主要在大肠吸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