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原则:现代营养学解析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原则:现代营养学解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日饮用300~600 ml牛奶,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

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原则:现代营养学解析

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主要内容如下。

5.3.1.1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儿童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能满足其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因此提倡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谷类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儿童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等,学龄前儿童的膳食也应该以谷类食物为主体,并适当注意粗细粮的合理搭配。

5.3.1.2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应鼓励学龄前儿童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所含的营养成分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相互替代。在制备儿童膳食时,应注意将蔬菜切小、切细以利于儿童咀嚼和吞咽,同时还要注意蔬菜、水果品种、颜色和口味的变化,以引起儿童多吃蔬菜、水果的兴趣。

5.3.1.3 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中赖氨酸的不足。肉类中铁的利用较好,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极为丰富,还富含维生素B2叶酸等。我国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学龄前儿童平均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还很低,应适当增加摄入量,但是部分大城市学龄前儿童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已满足需要量甚至过多,同时膳食中饱和脂肪的摄入量较高,谷类和蔬菜的消费量明显不足,这对儿童的健康不利。鱼、禽、兔肉等含蛋白质较高、饱和脂肪较低,建议儿童可经常吃这类食物。

5.3.1.4 每日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学龄前儿童每日平均骨骼钙储留量为100~150 mg,学龄前儿童钙的AI为800 mg/d。奶及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吸收率高,是儿童最理想的钙来源。每日饮用300~600 ml牛奶,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儿童摄入充足的钙有助于增加骨密度,从而延缓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目前,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普遍偏低,因此,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前儿童,应鼓励每日饮奶。豆类及其制品尤其是大豆、黑豆含钙也较丰富。大豆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为提高农村儿童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避免城市中由于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5.3.1.5 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在为学龄前儿童烹调加工食物时,应尽可能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让儿童首先品尝和接纳各种食物的自然味道。为了保护儿童较敏感的消化系统,避免干扰或影响儿童对食物本身的感知和喜好、食物的正确选择和膳食多样的实现、预防偏食和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儿童的膳食应清淡、少盐、少油脂,并避免添加辛辣等刺激性物质和调味品。

学龄前儿童胃容量小、肝脏中糖原储存量少,又活泼好动、容易饥饿,应通过适当增加餐次来适应学龄前儿童的消化功能特点,以一日“三餐两点”制为宜。各餐营养素和能量合理分配,早、中、晚正餐之间加适量的加餐食物,既保证了营养需要,又不增加胃肠道负担。通常情况下,三餐能量分配中,早餐提供的能量约占30%(包括上午10点的加餐),午餐提供的能量约占一日的40%(含下午3点的午点),晚餐提供的能量约占一日的30%(含晚上8点的少量水果、牛奶等)。零食是学龄前儿童饮食中的重要内容,应予以科学的识别和合理的选择。零食是指正餐以外所进食的食物和饮料。对学龄前儿童,零食是指一日三餐两点之外的添加食物,用以补充不足的能量和营养素。

学龄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多,所以营养素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水分需要量也大,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日饮水量为1 000~1 500 ml,饮料应以白开水为主。目前市场上许多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含有葡萄糖、碳酸、磷酸等物质,过多地饮用这些饮料,不仅会影响食欲,使儿童容易发生龋齿,而且还会造成过多能量摄入,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5.3.1.6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

生长发育期的学龄前儿童,能量的供给和能量的消耗应保持平衡。长期能量摄入不足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和抵抗力下降,相反摄入过多易发生超重和肥胖,这都将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因此,需要定期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关注其增长趋势。

5.3.1.7 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www.xing528.com)

学龄前儿童开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活动,模仿能力强,兴趣增加,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吃零食过多,食物过量。当受冷受热、有疾病或情绪不安定时,易影响消化功能,可能造成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所以要特别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学龄前儿童是培养良好饮食行为和习惯的最重要和最关键阶段。帮助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饮食,一日三餐加1~2次点心,定时、定点、定量用餐。

(2)饭前不吃糖果、不饮汽水等零食。

(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前不做剧烈运动

(4)养成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既可增加进食的兴趣,又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5)吃饭时专心,不边看电视或边玩边吃。

(6)吃饭时应细嚼慢咽,但也不能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

(7)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的饭菜,先少给,吃完后再加,以免养成剩菜、剩饭的习惯。

(8)不要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或经常吃汤泡饭,这样容易稀释消化液,影响消化与吸收。

(9)不挑食、不偏食,在许可范围内容许孩子选择食物。

(10)不宜用食物作为奖励,避免诱导孩子对某种食物产生偏好。家长和看护人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有赖于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培养。学龄前儿童对外界好奇,易分散注意力,对食物不感兴趣。家长或看护人不应过分焦急,更不能采用威逼利诱等方式,防止孩子养成拒食的不良习惯。注意此时儿童右侧支气管比较垂直,因此要尽量避免给他们吃花生米、干豆类等食物,以防止异物塞入气管。儿童的20颗乳牙已出齐,饮食要供给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要教育儿童注意口腔卫生,少吃糖果等甜食,饭后漱口,睡前刷牙,预防龋齿。

5.3.1.8 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实现是建立在食品安全基础上的。在食物选购时应选购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把病从口入关,预防食物中毒。注意食品包装上的说明,尤其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藏条件和营养成分含量等信息。不要饮用生的(未经消毒的)牛奶和未煮熟的豆浆,不要吃生的鸡蛋和未熟的肉类加工食品,不吃污染变质、不卫生的食物。注意儿童的进餐卫生,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健康与卫生状况。幼儿园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